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县纺织产业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8-27 0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做大做强做优纺织产业

致力打造“中国革基布名城”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县纺织产业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课题组

 

为全面了解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中国革基布名城”优势,促进纺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关于组织开展“大县做成强县,优势转为实力”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精神,县政协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和政协委员于5月上旬组成调研组开展“做大做强做优纺织产业”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由周培春主席任组长,潘玉燕副主席任副组长。两个多月来,调研组听取了县经贸局和县纺织协会关于我县纺织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召开部分纺织企业和担保公司业主座谈会;先后深入到坂面乡、洋中镇,实地考察6家纺织企业;同时,深入到我县有代表性5家纺织企业(格利尔、中泰、正泉、富润、乾盛)察看当前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并召开14个部门领导参加的对口协商会,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建议。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并就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加快纺织业发展对策和措施有了初步的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纺织产业现状和基本特点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尤溪纺织工业最初由织布以及来料加工生产服装起步,经过20多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纺织工业迅速发展,从 2000年以前仅有8家发展到101家,从业人员近万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末,全县101家纺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0.2亿元,其中,71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9.2亿元,比增30.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6.69%;2010年1-6月72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产值18.19亿元,比增33.9%,成为我县工业第一支柱产业。

2、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我县纺织行业中,既有纺纱、织布企业,也有染整、服装、制革企业,已初步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制革—服装(涂层)的一条龙产业链,产品有纺纱、梭织坯布、少量无纺坯布、PU革基布,主要销往福建泉州、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内外市场。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纺织行业档次有了一定提高。由单一织布领域向多元化纺织领域发展,向纺织深加工产业链后端延伸。2009年,生产纺织用纱7.5万吨,革基布坯布3.9亿米,染整布8764.9万米,服装222.9万件。

4、经济效益持续向好。我县纺织企业全部都是民营企业,大部分纺织企业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和新阳镇、坂面乡、西城镇、西滨镇等尤溪流域经济走廊重镇,产业区域布局较为合理。纺织企业近几年靠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及自身的积累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2009年71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收入28.7亿元,利润总额2924万元,税金总额4695万元;2010年1-6月销售收入17.52亿元,利润总额2003万元,实现税收2428万元,同比增加363万元,增长17.58%。同时,注重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切实提高产业用布技术含量,有些企业已开始从常规的革基布产品中脱颖出来,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民用布、无纺布、针织弹力布等,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5、扶持措施力度加大。为了促进我县纺织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县委、县政府于今年初先后出台了《关于2010年进一步扶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尤委〔2010〕3号)和《关于扶持纺织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尤委〔2010〕9号) ,委托省纺织行业协会专家编写了《尤溪县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高薪聘请省外两位纺纱、织造工程师为纺织企业技术顾问;今年7月,县政府还为17家纺织企业发放2009年度扶持工业企业贷款贴息67.46万元,占总额度的64.46%,为36家纺织企业发放2009年度税收奖励128.63万元,占奖励总额的59.11%,我县纺织产业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掀起新一轮纺织产业投资热潮。

二、我县纺织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纺织企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不高。全县101家纺织企业除了开发区46家纺织企业外其余都散落在10个乡镇,地域分布散,设备比较落后,生产规模偏小,大多为纱锭1—2万锭,气流纺几百头,布机几百台,大部分是小剑杆织机,有的企业利用旧厂房未经合理改造,车间分散、狭小,不规范,生产工艺落后。 “散、乱、小”情况比较普遍,土地利用率、集约发展水平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72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除洋益、乾盛、格利尔、广益等4家纺织印染企业产值过亿和18家企业达到5000万元外,有78%纺织企业年产值不足5000万元,生产水平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2、纺织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较低。我县纺织企业虽然个数较多,但大部分企业起点较低,装备较差,不少企业还在使用七八十年代的老设备(梭织机), 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档次上不去,利润率低,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3、缺乏战略协作理念,管理水平粗放。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企业家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主对“经济越发展,专业分工越细”的市场规律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认识不足,缺乏战略协作理念,产权上总希望自己独股单干,产品上追求小而全;部分企业不大关心国际市场,不擅于捕捉市场信息,不能研发新产品,生产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的层面上,只注重眼前利益,满足于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定位,忽视对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坯布市场发展需求的研究,对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抓紧产业技术提升,开发具有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产业用基布等没有方向、目标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纺织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4、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供求矛盾突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纺织服装企业现有职工近万人,当前部分纺织企业缺工,纺织企业之间抢挖熟练工人现象比较严重。去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城西园新上纺织项目较多,随着新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仅城西园纺织企业预计将新增用工4000人以上,再加上洋中鞋业园制鞋企业逐步上马,缺工现象将更趋严重。部分新建企业业主担心项目投产后无法解决工人问题,放慢建设步伐,等待观望,信心不足,劳动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纺织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5、企业技术力量匮乏,创新意识淡薄。尤溪纺织织造企业大部分是近几年刚建设起来的,基础较为薄弱。目前企业经营者除了部分土生土长的,大部分是其它行业转过来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或退休的外聘人员,高级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纺织院校大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较少。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技术研发目标,忽视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坯布市场发展需求的研究,对开发具有自主创新的新一代产业用基布产品方向不明,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用纱线和基布产品意识较为淡薄。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开发、培训的资金较少。目前,我县尚未建立相应资质的革基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制约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6、缺乏专业市场配套,物流效率较低。我县纺织服装企业虽多,但所需的生产原料及产品销售,要到福建泉州、广东汕头、江苏江阴、宁波、徐州等地专业市场采购和展销、批发,纺织行业多数企业大都沿用传统的方式来组织内部物流,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和手段,纺织行业尚未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由于配套服务跟不上,总体市场建设还跟不上产业发展。

7、行业结构不够合理,链条不够完善。尤溪纺织长期处于自发发展状态,存在行业结构不合理,纺织产业门类单一,除了革基布行业延伸出来的棉纺、织造、染整产业外,其它针织、服装、服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十分薄弱,现有棉纺、织造、染整等产业也仍然存在着雷同开发、品种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纺织企业分布分散,造成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等方面困难。新开辟的经济开发区还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规划不尽合理,专业园产业功能和产品定位不够明确,新进园区纺织企业在规模、产品定位、环境污染等的准入条件不够严格;企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而全,如,金龙实业公司,纺纱、织造、染整分散各地,相距几十公里,不利于专业化发展;许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生产现场的容器具、物料定置,设备维修、环境清洁、安全防患等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改进。

8、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标准缺失。我县大部分纺织企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导入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的企业不多。截至目前,仅2家企业(洋益、乾盛)导入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在我县纺织服装企业中,依托外地品牌加工较多,自主开发偏少,大部分纺织企业产品标准缺失,多以客户样品或给定技术指标订单组织生产,无自检能力,产品未经检验就出厂,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目前,我县纺织企业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尚未突破,全县纺织企业注册商标仅有2件。

9、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资金普遍紧缺。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资金回笼慢,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加大,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虽然我县每年举行银企对接会并有多家担保公司为纺织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但在现行金融体制下,有的企业仍难以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达产达标。近年来,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县金融机构对纺织行业的信贷支持虽然较前有所放松但依旧较为谨慎,普遍存在对中小纺织企业惜贷现象,对生产企业的审贷条件依然较高,企业贷款不仅要接受额度占用费、授信额度保证金等附加条件,一般利率还要上浮30%-50%。企业担保贷款不仅需要交纳贷款总额的10%-20%的风险保证金,还需要提供与贷款额相当的反担保,并承担担保费,担保贷款实际支付利息相当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5倍,企业实际可用资金减少,融资成本较高。除外部环境偏紧外,个别企业信用度差,影响了整个行业信用形象,也是金融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惜贷的重要因素。

三、做大做强做优我县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纺织产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纺织业是我县工业“三大板块”之一,能否借助获得“中国革基布名城”这块全国区域品牌优势,迅速做大做强,到2018年完成纺织工业产值200亿元,对早日实现“大县做成强县,优势转为实力”目标,将起决定性作用。为此,要进一步提升我县纺织产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抓住当前国家振兴纺织工业规划和省支持沿海纺织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机遇,紧紧依靠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产业和家用纺织品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大力推进品牌战略,积极实施“外引内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尤溪纺织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全县纺织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为此,就做大做强做优我县纺织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规划引领。首先,要明确行业发展导向。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全国纺织业发展的总方针,也是尤溪纺织业未来发展的总方针,对尤溪纺织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技术改造、建设自主品牌,还是优化布局,完善服务体系,都是尤溪纺织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009年10月9日福建省政府发布的《福建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出,2011年,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比例从75∶10∶15调整至55∶20∶25;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年均增长18.6%。本次下发的《投资重点》明确表示,福建省将实施品牌服装带动面料发展战略,调整化纤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和家用纺织品,支持沿海纺织产业向山区转移。这对尤溪纺织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要领会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好用足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业规划整合,严格控制禁止审批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纺织企业,重点支持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的企业,开拓产业用纺织品及其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大发展新型面料、棉纺、织造、非织造布、染整、服装产业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其次,要加强规划引领。去年底,我县借助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委托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完成了《尤溪县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客观实在地描绘了我县纺织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项目推介等,对于引导和扶持纺织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尤溪县纺织业推向稳步、健康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据了解,该《规划》仅停留在专家评审通过阶段,县政府还未研究正式下文实施。建议县政府尽快召集政府有关部门讨论研究,就规划及操作问题,加大项目支撑力度,完善保障措施,对《规划》加以充实和完善,形成正式文件下发实施。其三,力求把规划变成实际行动。做大做强纺织产业,把我县纺织优势转为实力,单靠企业各自行为是不够的,政府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建议县政府成立支持纺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支持全县纺织产业发展的日常工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按照《规划》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以确保2018年纺织工业产值200亿元目标的实现。

2、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一是打造充足的人才环境。为有效解决纺织企业用工紧缺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努力做好企业用工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定向招工,帮助纺织企业引进急需人才,并给予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以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给予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以施展才华的舞台、温暖的生活关爱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营建个人与企业一同成长的机制和氛围: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有针对性提供技术、管理、营销、外贸及其它培训服务,经常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我县,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授课与现场指导,为纺织产业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提高本地企业各个层面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建议县政府依托尤溪职业中专,开设纺织专业技术教学班,采取政府投一点、企业出一点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定向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技能的学生,以适应纺织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二是打造优质的行政环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有利于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部门的服务,建立配套服务机构。整顿和规范好纺织产业秩序,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问题。三是打造优良的创新环境。要合理利用纺织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和扶持纺织企业发展。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纺织服装新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之成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孵化器和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基地。四是打造畅通的信息环境。要着力建设面向纺织企业的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议由政府综合信息部门、县经贸局会同电信、移动等通信部门,建立“中国革基布名城---尤溪纺织信息”网站,为尤溪纺织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推广新技术应用、人才交流服务等信息交流工作。

3、创新企业招商办法。加大纺织上下游招商引资,引进好项目、大项目是尤溪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势在必行。一是要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转变招商方式,实行产业链招商,编排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配套产品及上下游延伸产业的“黄页”,为本地和外来企业产品配套,以及为产业链招商提供服务。二是要尽快制定相关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建议政府有重点地在福建泉州、长乐、浙江温州等地召开纺织产业专场推介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成为福建省沿海城市(泉州、长乐、厦门等)以及浙江省(温州、绍兴)等纺织工业转移的承接地,依托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存量资产,主动参与国内外大企业的配套分工与协作,吸纳高端产业链,与国内外知名纺织企业进行“嫁接” 。三是制定针对现有企业参与产业链招商的奖励政策,并兑现对引进项目中介人的重奖政策,以调动各方面投身产业链招商的积极性。

4、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运用综合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推进纺织行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以引进研发企业和引进高级研发人才为突破,依托现有纺织产业基础,引导纺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纺织研发实验室,鼓励企业内部设立纺织研发机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严格控制并加快淘汰现有纺纱、织造和染整企业的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增加和引进先进设备,对购置国产、国外关键先进设备的,除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给予扶持外,县政府要按尤委[2010]9号文件兑现奖励;着力引导纺织企业控制普梳、纯涤产品产能,增大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使用比例,推广紧密纺、喷气纺、转杯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和新型织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开发棉及棉混纺、精梳高支、新型纺织纤维等纱线;引导企业延伸发展与涤沦、锦纶化纤纱线产品配套的织造业,引进无梭织布机,扩大面料坯布的生产规模,形成综合效益;鼓励服装加工企业以扩大特色服装产品和创品牌为切入点,支持企业搞好与外地名牌服装加工企业的“攀亲结缘”,在服装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三是从工艺技术、新型纤维材料技术等方面,尤其要注重纺织面料研发,提升我县纺织面料品质,增强企业原创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高度重视专利技术工作。目前我县纺织企业专利技术还是空白,要引导企业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专利技术成果,支持企业通过购买、兼并、特许经营、许可、联盟等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专利技术,对企业专利申请的给予一定的扶持与奖励。

5、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建立纺织工业专业园是推进项目建设,促进纺织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工业用地开发速度已无法满足我县项目引进建设的需求,许多业主因没有地而无法落户。特别是温州等沿海地区较大纺织、染整、制革产业的转移,需要较大的发展平台。2018年我县纺织工业产值要突破200亿元,必须要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作为一个山区县城,工业用地将成为纺织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一个制约瓶颈。因此,当前合理规划一处地点建设一个适合废水治理集控区、有一定规模、综合配套完整的纺织服装专业园,已迫在眉睫。建议县政府要加快纺织产业“专业园” 规划和建设步伐,为我县纺织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舞台。一是科学规划,营造良好的纺织业发展环境。规划建设纺织产业“专业园” ,要实施五个“一体化”服务,即:产业和项目一体化、公共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实现分工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把园区建成功能齐全、分工协作、配套专业、效率一流、研产销一条龙的纺织服装专业生产基地。二是出台纺织专业园区优惠政策,推进产业集聚。鼓励现有的关联或配套的纺织企业进入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吸收省内外和境外地区投资者投资专业园。纺织专业园,要重点发展纺纱和织布(包括机织、针织),容纳规模3万锭以上、无梭织机300台以上、针织织造设备100台以上的企业进驻;染整专业园,首先要建设染整废水治理和中水回用集控区,对符合国家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米、针织染整能力3000吨以上的染整企业予以进驻;鞋帽、服装、皮革及其制品专业园,吸引纺织下游企业进入,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尤溪纺织革基布产业集群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三是严格环保准入条件,为尤溪纺织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发展纺织产业中,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印染、PU革等重污染企业,要依法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前不久,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工消费〔2010〕第93号),明确了印染行业在生产企业布局、工艺与装备、质量与管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重申了各部门、各相关企业在印染项目投资备案、施工建设、环评审批、土地供应、信贷投放、质量、安全监管、生产运营等工作中要以本准入条件为依据。因此,今后新建印染项目,必须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建设,实行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对工业园区外企业要逐步搬迁入园,原地改扩建项目,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此外,针对全省PU革项目环保暂停审批的现状,目前我县应认真做好发展PU革项目的基础性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力争早日解除环保暂停审批的规定。

6、建设纺织物流系统。“大产业、大市场、大物流”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我县纺织市场的社会化物流系统建设,借助我县荣获“中国革基布名城”为契机,积极引导纺织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纺织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并通过市场运作或招商引资方式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使之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革基布产品产销的集散地,产品和原辅材料的销售中心,逐步实现纺织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降低纺织企业外购成本和销售成本。

7、扶强做大优势企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行业的发展总是有3-5个企业在行业中起着重要的支撑拉动作用。抓好重点企业就是抓住了产业发展的龙头,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在江浙产业集群发达地区,都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小企业,以市场为纽带,共同发展,集群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行业生产要素也能够得到迅速聚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因此,大力扶优扶强,加快产业整合步伐是做大做强尤溪纺织产业的必然要求。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有关企业整合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科学指导企业强强联合,壮大规模,做大做强,以提高我县纺织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县纺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的提升。一是鼓励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对企业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人员安置和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的,可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调整提高、联合兼并、增资扩股等形式,培育扶持壮大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具有创新能力、出口创汇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企业,建议县政府重点支持洋益服装纺织公司、格利尔印染公司、乾盛纺织公司、广益纺织公司、中泰纺织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三是发展集团公司。鼓励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如发挥洋益纺织的龙头地位,帮助企业解决扩大规模等问题,带动周边企业,组建“洋益纺织集团”;以乾盛纺织等产值超亿元企业为龙头,组建半紧密型的开发区纺织企业集团;以格利尔染整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染整集团,承接浙江染整企业转移。

8、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一个地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避免低水平扩张,必须在实施品牌战略方面率先突破,有所作为。纺织业作为我县工业 “三大板块”之一,要成长为强势的产业集群,创名牌做品牌是纺织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县纺织产品还没有实现名牌零的突破,建议县政府要狠下决心,协调各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创品牌工作。一是要注重“中国革基布名城”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通过各级新闻媒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的专业期刊和报纸,宣传推广“中国革基布名城”;建议在各个高速公路互通口(含今后建成)设立巨幅广告牌,宣传“中国革基布名城”及我县纺织服装品牌,营造发展纺织产业的氛围。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相关推介活动,提升区域品牌形象与知名度。二是激励企业创牌热情,大力争创品牌。指导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商标意识,并积极主动打造、创立产品自主品牌。三是注重纺织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工商、质监、经贸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动创品牌的工作,热忱帮助企业做好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品牌的申报工作,力争我县创品牌工作上一新台阶。政府对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品牌的企业除了给予重奖外,要大力宣传推介。

9、强化产品质量管理。一要大力促进纺织企业的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政府要积极推动引导企业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争创福建省质量奖:要夯实计量基础,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工序合理配置合格的计量器具,提高计量检测能力。二要大力实施标准提升工程。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依据,是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通过参与制定标准,掌握话语权。我县纺织企业《PU革基布》联盟标准已通过审定并将发布实施,今后要继续按照P U革基布、普通工业基布等用途分类,分别制定一系列产品企业联盟标准。通过几年的运作,争取将其提升为省地方标准或纺织行业标准,把优势产业技术水平体现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认真实施标准,提升产业化水平。目前,我县生产的革基布大多是工业用布,有中高档的PU革基布、各类普通工业基布,产品质量标准基本上按照下游生产厂要求来做,没有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或纺织行业标准可执行,要推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必须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上下功夫、求质量、求效益。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指导,采取必要措施,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全县纺织企业基本消灭无标生产,做到所有纺织产品按标准生产,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三是提升纺织品的检测水平。我县虽获得“中国革基布名城”称号,但相应的革基布产品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能力还是空白。建议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在我县筹建省级纺织工业用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企业产品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要加强企业质检中心建设,指导纺织企业建立质检室,完善产品出厂自检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能力,开发生产土工布、过滤材料、医用纺织品、农用纺织品、汽车用纺织品、装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多种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用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