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学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陈庆修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1-5-20 08: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立足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增强开发创新能力,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惟有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传统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知识经济中,有形的物质资本大大让位于无形的智力资本,知识和创新成了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知识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发展机遇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分必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主要靠消耗资源、增加投资、铺设摊子等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开发创新能力,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GDP作为衡量宏观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GDP没有把环境的投入(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计算在内,因此得出的经济数据是片面的,远远高于实际发展水平。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不能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资源的浪费程度。单纯根据GDP数字所作的政策决策,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偏差。如果过分强调GDP指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也就是效益极其低下的粗放型增长。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GDP”(即生态国内产出E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净增长,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量化指标。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越高,负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目前,我国EDP约占GDP的78.2%,这就意味着实际增长率应在现行GDP增长率的基础上扣除21.8%的环境资源成本和生态赤字。因此,应淡化对GDP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增长速度而不计代价的做法,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就业、教育、卫生、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均有所进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不协调的矛盾还在加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是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些矛盾的迫切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是良性循环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社会问题,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切实改变把经济增长当作“硬任务”、把社会发展当作“软指标”的做法,把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增进社会福利、提高卫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也就是说,不仅看GDP增长率,同时考察就业率、社会保险率、居民消费增长率、财税增长率、教育投入率以及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前发展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造的GDP仅占到世界的4%,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从根本上看,我们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巨大资源环境代价。仅财政支出、新增贷款、股市筹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四大资金的投放量就超过了5.7万亿元。消耗的能源和主要原材料,增幅皆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其中包括2.52亿吨原油、15.79亿吨原煤、2.71亿吨钢材、1168万吨氧化铝和8.36亿吨水泥。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减少253.7万公顷,当年人均水资源比上年下降5.6%。统计显示,我国万元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工业排污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近两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速加快,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增速也远远超过GDP增速,并且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不断扩大趋势,即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消耗的原材料逐渐增多,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粗放经营方式积重难返。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在我国整个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中,应从每年GDP新增部分拿出40%至60%对环境进行补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客观条件来看,我国生态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国土面积的65%是山地或丘陵、70%每年受季风影响、33%是干旱或荒漠地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是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国土严重超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我国的主要矿产资源人均量不到世界的一半,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但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我国许多大宗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很高。2003年我国消耗的铁矿石和氧化铝约50%、铜约60%、原油约34%都要依靠进口。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却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而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我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35。我国这2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无序、无度的消耗,宝贵的资源已严重透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已让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靠原材料的大量消耗来支撑经济增长,不仅难以为继,而且环境也是难以承受的。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至3%左右。我国所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5倍,对世界的GDP贡献却只有日本的23.1%。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公布:如果全球平均综合发展成本为1.00,我国平均综合发展成本为1.25。也就是说“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或在美国用0.7美元能办到的事,在我国就需花费1.25美元。”仅以生产用水消耗为例,美国每万美元GDP耗水为514立方米,日本为208立方米,而我国为5045立方米,为发达国家的8至20倍。目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与资源要素越来越短缺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的客观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立足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抓好重要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现代经济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则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物质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而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无限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进步为目标,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条件,尊重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以技术文明协同绿色文明为特征新的发展途径,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知识和资本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文精神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以人的全面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不仅是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求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两方面有机结合,才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

  二是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信息产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经济使人类对资源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和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摆脱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状况带来了新的希望。知识经济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性质,如果说以往经济主要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那么知识经济的财富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的时代。知识经济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知识要素的生产、分配和应用,技术和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形的物质资本大大让位于无形的智力资本,知识和创新成了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传统产业将有一部分退出历史舞台,相当一部分通过改造提高,从而脱胎换骨成为现代产业,还有一部分传统基础产业通过重组,以更大规模、更低的成本、更优良的质量,适应环保要求更高、竞争更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目前,美国经济中,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部门,即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总值中的比重早已低于第三产业,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60%。从能源消耗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看,石油等能源、原材料所起作用以大大降低。因而,知识和信息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知识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三是积极发展绿色科技。惟有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使可持续发展的梦想成为现实。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将日益绿色化、国际市场也将日益绿色化,国际竞争将日益集中于绿色科技的竞争。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实现形式的循环经济,其核心也是建立在绿色科技基础之上的。因此,发展绿色科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研究和解决包括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这一极其巨大复杂系统中的许许多多难题,所需要的科学是与社会科学相联系的科学,所需要的技术是与社会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因此,努力发展融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绿色科技,将成为今后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居于重要的甚至关键性的地位,而绿色科学技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发展绿色科技,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科技的要求,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开发经济体系生态链接技术为关键,开发和建立包括,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绿色科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发展科技要注重投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投入不再是社会事业性投入,而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如同工业经济时代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样,对科技的投入将是最为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

  四是扎实推进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引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技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拥有改革原有经济结构的力量,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它对人类的影响不亚于以往的任何技术。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人类全部工作的80%将与信息技术有关,越来越多人的工作将是把数据转化成知识,全球信息产业总值将达到3.5—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信息产业在改造和转化传统产业方面更是大有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在经济结构中比重的提高,就是产业结构升级,是工业化向高级阶段演进。信息产业发展还能带动其它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化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使资源达到优化配制的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信息化赋予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的内涵。信息化改变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工业社会向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将工业化所追求的经济效益与信息化所追求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五是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以追求效益为中心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政府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环境。体制创新要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全面履行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确保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地发展,注重统筹兼顾,促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确保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体制创新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通过体制创新,确立全面的绩效观、职能观,完善绩效导向和绩效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方法,使整个绩效导向变得全面、健康而科学,以确保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抓住知识经济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国研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