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学发展] 低碳经济对我国的挑战与机遇 刘颖

[复制链接]
老秘网 发表于 2011-6-5 0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合国今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近日在泰国曼谷闭幕。联合国官员此前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正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所有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方案中,发展低碳经济恐怕最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加1.8亿吨标准煤。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的92%,其中煤炭占68%。加之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

  而未来30年,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仍处于加速推进阶段,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而言,挑战性显而易见。

  第一,高碳经济会带来“锁定效应”。由于中国依赖非低碳技术形成的固定资产,如基础设施、机械设备等,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以后要改变它,可供选择的空间非常小。

  第二,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还有一个不利因素,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过热,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多年来,以煤为主在传统经济形态中成为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但在低碳经济中却变成了比较劣势。如何在低碳经济的挑战过程中,变劣势为优势,走出困境,是对中国人民智慧的考验。

  第三,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持续增长,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人均碳排放为3.9吨,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2吨,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但中国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接近美国的水平。甚至有国际机构认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如果减排不利,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内发展。

  但是,低碳经济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些挑战本身也说明,我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低碳经济可能会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而要跟上时代变化,根本出路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中国能否跨越技术难关,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直接摒弃发达国家的老路和老技术模式,直接进入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和技术选择,直接建立相应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关键。

  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中国一直在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节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以及控制人口增长等,努力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新技术,并积极推进碳汇技术和其他适应技术。2006年底,科技部、气象局、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中国在编制完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为第一个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20076月,我国发布了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方案;同时,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落实国家方案。20079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增加碳回归”。同年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上,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8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低碳经济研究院。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到了会议议程。2009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在诸多高校、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共同关注下,低碳经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

  由此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金融产品势在必行,把握这个机遇将会把我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推向更高峰。

  第一,有助于节约能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有限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正在快速消耗。石油资源又过分依赖进口,受制于国际高油价以及海上运输安全,使我国笼罩在能源危机的阴影下,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峻挑战。作为一场工业革命,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增长,从根本上与碳排放量增长脱钩的重要途径。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报告,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1%,因此能源行业是减排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不但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传统产业进行低碳化升级改造,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治本之策。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并正得到各国持续的追加投资。对煤电厂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技术改造和汽车产业中兴起的电动汽车、生物能源汽车,都是传统产业向低碳化发展的范例。可见,低碳经济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高碳”模式的一种替代,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低碳经济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可推动创新和先进技术发展,从而增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低碳科技包含节能减排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和碳收集与利用技术。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三大领域的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反过来,低碳经济发展也为科技创新提出新命题,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低碳经济将成为主要抓手。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估计,如果要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2007年~2030年间需要超过26万亿美元。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目前有1700亿美元的能源效率投资机会,其内部收益率将达到17%或更高。这表明,由低碳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将产生极具投资价值的吸引力。另外,低碳经济的产业链长,会影响世界发展和竞争格局。如果措施得当,我国未来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环保节能市场、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低碳制品出口国。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与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虽然我国人均排放量较低,但我国属于温室气体“生存排放”,排放总量居全球前列,肩负着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的责任。据测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将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如果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不下降,我国2100年的地表年平均气温可能要上升2.24.2。低碳经济既可以减轻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从根本上促进节能减排,使我国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又有助于顺应国际局势,承担国际责任,充分展现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求是理论网生态栏目低碳经济专栏20110419    来源:科学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10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