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从浏览试卷、浏览材料、对问题的阅读三步分别介绍了申论考试科学的阅读顺序。5 D3 z$ M0 H) h
9 q% ?9 z" I) L8 [$ K& Q# j第一步:浏览试卷,总体了解材料5 ^0 U& M9 J6 X, s- o( n( l& X
! W# D# ^- N, l2 p* n% m/ E首先,需要特别注意,这里的第一步是浏览试卷而不是材料。在这一步中,先不要去读具体的材料,只要做两件事,一是了解材料涉及的主题和大致篇幅;二是了解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大致内容,对材料的初步处理,是对材料最高度的把握,是从外部看材料。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问题的阅读。问题不仅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有时前后问题之间还存在密切的联系,答题时可以互为参考。这一点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D) R+ f% T% t! a
$ J5 g* f+ U$ } s& U第二步:浏览材料
9 A9 q" S0 X# |7 l3 N T, t$ {5 t0 l) h9 _5 p
(一)浏览材料的前提
4 y8 v& |3 i4 ]; H5 v1 |" g8 `
! d# x5 K% `* T1 f1. 搁置问题
$ |* k# s3 T6 M, M: @5 Q. E. E- C( u" U2 K6 _% r! c
搁置问题也可以说是暂时忘掉问题。有人会觉得奇怪,开始读了问题,为什么现在又要忘掉问题呢?既然现在要忘掉问题,那开始对问题的阅读不是显得多余了吗?至于为什么要忘掉问题,是因为带着问题阅读会严重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忘掉问题就是抛开这个包袱,轻装上阵。那么为什么前面又要阅读问题呢?这是因为对题干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把握材料的主干,同时对题干的总体把握,对后面的单个问题的作答会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阅读题干是有必要的。
- D" f0 U/ _& \: L1 N" O0 Y _5 h* i: h2 z e% h' b
2. 只看不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从远处、从外部去关注材料,只浏览,并不深入地阅读。2 d2 K. T8 `! B' W* Z1 L1 ~
2 L3 Y# C0 w; v+ D
在浏览材料时,有个基本原则——“欲慢则不达”,也就是说在这遍阅读中,要读得越快越好。因为这遍阅读是对全篇材料整体的把握,如果读得慢了,去纠缠一些细节,就会导致我们对材料整体把握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浏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哪怕是内心深处的声音也不能发出来。同时,也不要出现指读等方式,这都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还有考生阅读时,总担心自己漏掉了什么关键的地方,读了一遍不放心,又多读一遍,在这遍阅读中,也是很不恰当的,读的时候不要回头读,也不要逐字逐句读。7 d& F; z% }7 b2 `' C# u
+ a' x `5 W) j |6 ? s( ^" ]
总之,在浏览材料过程中要牢牢记住两个字——速度!
/ f1 `" L9 \/ p" \) s: d2 r( a+ U; T- P$ V
(二)浏览材料的任务--辨别材料信息量" h z( |! J+ l7 s$ u
( m4 ?, J( x, z; b/ W1 L• 1. 如何清除材料--对材料的先天判断$ Y2 B7 Q* I. [2 O4 x2 H; A
G: V# [4 Z) C# n6 d0 s有些考生会觉得奇怪,材料还有无用的?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不仅有,并且很多时候无用的材料还很多。尤其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都会有一些多余材料。多余材料就像你在买菜时候的水分,或者菜根上的泥土,一定要先清除。哪些材料是无用的呢?
" v3 J- g8 P" P( f; s
$ v/ o/ J1 _) o0 _( [# j(1)单纯谈背景的材料。/ @$ @' {( e7 a
3 [7 u" M h- h
(5)谈外交、国家意识形态的材料! @$ {5 Y3 a. b8 R) Z5 S6 H
0 P( {, {; ?& g+ d. {" W9 `/ d
这类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偶尔也会出现,主要都是在讲一些大的、往往与考试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问题,在阅读时是可以删除的。* K- f; E& B# T" m s l- @
# K9 B# k" C: J! s9 d. f
最后,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可以删除的材料是针对所有题的,也就是说这些材料不管答什么题,都是可以不用看的。阅读时要自然,如果有需要删除的材料就毫不犹豫地删除,如果没有这样的材料,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 j' c) |+ X! {& c$ [' q' |! s7 O7 u/ i$ B1 E8 Q0 o" I. j
• 2. 区分精读和略读的材料
& d) z) G; D+ G. w/ k- z( q9 }4 U5 f* t1 Z5 e. c$ o2 \6 P$ ^
需要删除的材料,我们还要对删除之后剩下的材料进行处理,区分它们的主次。在删除之后的材料中,又可以把材料分为不重要的材料和关键的材料。所谓不重要的材料不是说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把不重要的找出来,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了。
$ e* y% h; a$ K
. y s8 v( c: v+ j1 F9 P' H(1)不重要的材料
+ R+ d k5 j* ~0 w! j
+ r0 o" y2 n" ~* c不重要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大量罗列数据和表格的材料,另一类是描述细节的材料。这点恰好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相反,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资料分析中,数据和表格是重要的;在判断推理中,细节很重要,而这些东西在申论中恰恰不重要。虽然申论命题越来越具体化,但申论考试还是一种宏观的、大概的考试,而不是微观的、具体的考试,这点需要大家弄清楚。像这样的材料有很多,描述的是过程和细节,只需略读就可以了。7 y4 Y, G( p- W( Q* c
; j$ C+ ~6 r7 ]; ]5 E& s3 s
(2)关键的材料, `: [8 V% `; ?
. w/ {- Y* y8 Y. r( `关键的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是关键的人,包括专家、内部人士、两会代表、官员等等。另一个是关键的内容,涵盖关键内容的词语、句子、段落主要包括:作总体性介绍的地方,提出问题的地方,表示原因、影响、结果的地方,作说明、评论和提出建议和对策的地方,做总结、概括的地方。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往往在每段的开始和结尾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注意,这一步中只需要把这些地方标示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分析。始终不要忘记这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而不是对细节的把握。下面是一些关键材料中的关键词。
0 j/ B$ L' v1 b' o& f! r/ G3 {6 V3 S( Z4 {) d8 ]
第三步:针对问题的阅读& ]: p. W" ?" y( W$ O$ s/ J7 E
i1 o5 U. A5 c3 ^$ i4 J0 H6 s$ l完成了材料的浏览就进入针对问题的阅读阶段。第一遍阅读已经看过问题的题干,在针对问题阅读的时候,要把所有的问题结合起来,要注意发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我们回答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就不会完全拘泥于一个小问题,而是站在一个视野开阔的背景下来回答,是对全部题目整体的把握。因为在浏览材料时做了铺垫,这遍阅读就会容易一些。浏览材料是对材料的总体把握,答题阅读则是对问题的具体把握,在浏览材料时我们的原则是“欲慢则不达”,针对问题的阅读则是“欲速则不达”,在这遍阅读的时候大家要慢慢读,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 x% p& G! i( J' `* z( w# ^
, S- P* y9 u3 l(一)筛选材料
6 O$ u# S+ L1 c' p6 c# t/ F
; d* D# m2 b$ V- Q浏览材料时清除了那些无用的材料,在答题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题,排除那些和题目无关的材料。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和哪些材料有关系,就阅读哪些材料,和这道题目没有关系或者说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就不读。解答对策类题,就把和对策相关的材料选出来;解答分析类题,就把问题类的材料选出来……把材料选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一定是奠定在对材料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的,没有浏览材料时对材料的全面梳理,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3 t2 h. m6 P2 ]+ r0 r+ H) G, E5 \
' V/ z7 e3 P0 Z, ]& [- |
(二)收集信息点1 O# c% @" ]+ p0 ^; N) K
3 m- ~/ U8 F* N) l
在收集信息点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出很多的信息点,然后对信息点进行概括归类,还有一种是把信息点分成一些大的类别,然后把具体的信息往其中添加。
% Y$ {) Y/ S- j" C
5 f% I+ N: a8 Y& j2 U) }- @) n(三)信息点的分类与组合
- b$ C- W: y% T! G1 H' U2 o. o
6 R: F) i9 I6 A0 h( }在尽可能多地收集完信息之后,要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收集信息要尽可能多,但答题时不能够答十几点甚至几十点,那样显得答题太松散,不具有概括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分的基础上把信息点合起来。分是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合是为了更加具有概括性,这两个步骤都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P7 C3 ]) ~4 {& R x# O
. L* ]5 S; o, u
(四)特事特办——特殊题型的答题阅读. v! m8 k5 |# q- L. L/ v& r
/ C& h9 y3 r. q这里所谓的特殊并不是指问题本身特殊,而是指和本文讲的阅读方法比较起来特殊。这类题包括两类:+ r, p+ U( H/ M; a, ^# i
( ?& V, K. p8 i$ Q4 x8 C
• 第一,不能筛选材料的题——要求所有材料都要阅读,也就是说所有材料都和答题内容相关,或者说一个题答题的信息隐藏在所有的材料中。这类题主要有两种,一是概括内容,还有一种就是文章的写作。如200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这道题就是要概括材料中的所有内容,不能说这段材料要概括,那段材料不概括,除了把无用的材料删除之外,其他的材料都要阅读。4 u0 X g* B: }4 m$ @
0 Y- O: L% x5 P+ M# a/ U7 ~• 第二,不用借助材料的——只需要看题干,不用借助材料就能回答,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辨析对策以及背景熟悉的评论观点。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客观的错与对很难判断时就需要我们借助材料的内容。4 d. J' B7 @* X6 k x, W" L0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