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在管理国家、处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书面工具。在当代我国,公文则是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时表达意志、传递政令的文字工具和手段。在党的机关方面,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率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在国家行政机关方面,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的性质决定了公文的语体,它是一种特殊文体,不同于文艺语体,也不同于科技语体和政治语体。它是事务语体中的分体之一。它以实用为目的,语体风格准确、简明、平实、庄重,然而在人们的视野中,它跟美学原则并不相斥,它同样具有:( y# W0 \7 q! Z
$ r) B% _8 N2 L! d 3 ?" Q+ L+ K2 d3 ~* J
! R m: Q0 o8 R$ a8 p% N( p) K
1、 音节匀称的语音美0 d- |& k* v" ]) G) `4 S
, M. r, G, z0 q) t# X% f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这为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然在必要时,仍需对非双音节词进行调整,以增强公文的语音美。汉语中大量意义相同而音节不同的词的存在,为我们调整音节提供了基础条件。如“败”与“失败”、“校”与“学校”、“民”与“人民”等均是音节不同的同义词,行文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自由选择使用。其次,增减虚词和紧缩词语也是调整音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把“我们的工厂”变为“我们工厂”。“新使命”变成“新的使命”;“环境保护”节缩为“环保”,“加入世贸组织”节缩为“入世”等。第三,还可运用双声和叠韵词,公文虽不象文学作品那样刻意追求语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但如在行文中适当使用双声和叠韵词,无疑会增强公文的语音美。如使用常见的公文用词“业已、予以、莅临、”等双声词 和“报告、认真、经营”等叠韵词,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显得和谐和富有美感。$ Q5 b* r8 N, q% A% Q8 V
5 F* U0 j D3 U2、表情达意的精确美& O; C- ?: d3 D* W( s" r
9 Z( g* {% w! C当代公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是指语言表义要准确贴切,不产生歧义。准,指最大限度地与客观事物相一致;确,指确凿无误,内容、事实、数字甚至细节都确实可靠;用词谴句含义确定,不涉游移。具体说就是公文主送对象的明确,发文目的以及针对性的明确,公文实施主体、效能上的明确性。因语言准确是内容真实的基础,也是公文写作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准确是一种美,它所达到的真,实现了善的目的,真善统一就产生美,且是深层次的美。为此公文写作中须做到用词确切,对所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确切的了解。特别是对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务必辨析清楚,不可含糊。如“劝阻、阻止、禁止、严禁”这组词,都有“不准许”的基本含义,但是“不准许”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试比较,①劝阻赌博;②阻止赌博;③禁止赌博;④严禁赌博。如把上述例句放在某条例中使用,例①方式不当,失之轻缓;例②如何劝阻,方式不明;只要③④的方式(用强制手段)和程度(严厉地)才是恰当的。又如国家即将把“居民身份证“改为”公民身份证“,虽只一字的差别,却变化重大,寓意深刻。其次判断要恰当,除了要求写作者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外,就是要正确地运用各种判断形式,遵守各种判断的逻辑要求。如①以上意见,请批转各地执行;②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这二例其内容都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转发文件,但①是直言判断,直接请求上级批转文件,等于给上级机关下命令,语言表达上不够得体。②是假言判断,请求上级机关批转文件是在“如无不妥”的前提下,是有条件的,表示对上级机关的尊重,语言表达严谨得体。此外,推理也要符合逻辑要求,即前提必须正确,要注意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以偏概全”,如本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却写成“大家谈”、“多数同志认为”等等。8 G, P# |; F' A# u# T! {! ]* B
9 p$ T3 ?$ C3 R* U4 ^+ @) K8 A5 z言约旨远的精炼美
5 k5 ?" B9 G9 }- z! i4 O0 L7 K5 ], }0 @* J b. f
公文写作的目的不是欣赏,而是实用。它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具有极7 c% h) I9 Z* t1 g$ j& U& v
. I6 E, I+ k: u* D1 n强的实践操作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公文写作中用词炼句力求简洁精炼,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为此在写作中首先在结构上要简单明了;一般情况下,运用单句较多,复句较少;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又均以短句为多,长句为少。特别是命令、令、决定、决议及陈述各种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的公文更是以使用短句形为主,长句型为辅。如2001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第一部分中写到“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用语简洁概括,一气呵成,较好地体现了公文的严肃性。其次在语言上要开门见山;一是一,二是二,要指出问题或争论之实质;要直截了当指出其目的,叙述上条理分明。再就是要多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努力去掉多余的词语;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第二部分中,“必须清醒地看到,如果我们听任经济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自由泛滥,我们的现代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一语破的,画龙点睛。体现一种简洁利索的精炼美。3 }# x9 U+ n: r4 Z
, S. ^8 _/ l" w3 G, v5 s Z, ^4、庄重平实的朴素美。
+ h' o0 x* \% \6 c0 k# Y. I0 T7 L* u% V7 L! P
综上所述,在公文的写作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其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写作者只有不断努力,掌握各种公文写作体式的语言特点,并把握其变化规律,才能写出既符合格式规范,又充满美感的公文,真正发挥公文表达意志、传递政令的作用。●施 新(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9 n' @ p2 W- U, s& `1 q
% T8 a+ E3 Y5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