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思考

[复制链接]
张家界 发表于 2012-3-13 11: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文化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春天,旅游发展沐浴着文化发展的春风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实现三明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奋斗目标的重要路径。
    一、在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中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明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1、资源十分丰富。三明拥有各级各类单体文化旅游资源多达数百余处,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和39个国家级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万寿岩被誉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尤溪经通古民居、宁化陈塘红军医院群、大田土堡群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2、地域特色鲜明。三明是客家的祖地,宁化石壁是客家人的“朝圣中心”,全球200多个姓氏的1.2亿客家人中的80%以上与石壁有渊源关系。三明是红军长征的起点之一,全省中央苏区县三明占一半。三明是理学大家杨时、罗从彦、朱熹等的出生地,理学思想声名远播,影响至伟。三明是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发祥地,是闻名遐迩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明是抗战文化名城,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长达七年之久,成为中国东南战场的抗战文化中心。
    3、文化种类齐全。境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闽学文化、丹霞文化、土堡文化、抗战文化、古迹文化、宗亲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及传统民俗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互相交融。三明生态文化资源全国独具,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6.8%,被誉为“绿色宝库”和“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
    4、明台交往频繁。每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中国丹霞(泰宁)文化旅游节、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朱熹祭祀大典等节庆展会活动,成为对台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明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姓氏渊源深厚,泰宁邹氏、宁化巫氏、沙县罗氏、大田连氏等宗亲文化成为两岸交往架设起重要桥梁。慈航法师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三明是慈航菩萨的故里和祖庭,两岸佛教文化交往密切。这些都为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在加快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中促进三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方向
    1、文化旅游的组织程度要提高。目前,旅游资源管理的条块分割、行政壁垒问题突出,缺乏统一的协调、规划和开发运作机制,导致景区各自为政,出现雷同化、分散化等现象,相互间的集成性、配套性较弱。这需要各级从思想认识、政策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吃透中央和省里精神,切实增强统一领导、有序建设、科学管理和有效服务。
    2、文化旅游的功能定位要明确。要从三明的文化特色、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区间布局、发展方向、形象进度等方面对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进行定位,既要有总体规划,更要有详细规划,既要有总体功能定位,也要有区间优势互补,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线路建设,避免“小、散、乱”。
    3、文化旅游的宣传投入要加大。文化旅游业是一项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创意空间广的产业,要强化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在做好“内业”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借助名人、名家做好“外业”,形成宣传的亮点和视点。要坚持重点投入、重大产出,创新多元化融资投入方式,坚持建成一批、叫响一批,逐步形成规模和声势。
    4、文化旅游的创意元素要浓厚。着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体验、表演、艺术展览等创意旅游项目,使创造力、感受力和故事力成为主要的驱动源,通过“创意” 改变旅游产品不可移动等特性,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和“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转化,促进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文化软实力驱动转变。
    (二)着力点
    1、以相互融合为助力,形成文化旅游发展良好环境。“十二五”期间,是三明文化旅游业全面融合、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在人们思想认识领域的引领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效的文化消费引导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统领力度,加快文化、旅**政管理改革步伐,建立调控更加有力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认真履行“规划、协调、管理、服务”等职能,本文由老秘网推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加快同世界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接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鼓励社会资本公平进入文化旅游业,支持各种文化元素充足和旺盛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经营方式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健全文化旅游监管体系,加强文化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营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2、以理念创新为动力,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崭新格局。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业产改革开放,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包容吸纳的文化旅游开发开放崭新风貌和格局。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在形式、内容、手段、载体、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产品和服务意识。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使文化创意成主导、唱大戏。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加大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力度,通过要素的链接与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与文化产业的合作。顺应现代旅游注重个性化、体验化、高端化的趋势,由一般的观光休闲产品向深度体验性产品升级,由单要素、少要素产品向全要素产品升级。
    3、以内涵整合为抓手,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全面突破。从内涵提升入手,对全市现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在凸显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土地文化、抗战文化、丹霞文化、土堡文化、慈航文化等文化资源上出品牌、出效应,形成规模大、系列全、品质高、配套完善的“大品牌”。以知名景区为龙头,对周边景区进行整合,形成多元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融的大品牌景区。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对相同文化类型、景观差异的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实行风景名胜区的统一宣传促销。以地文景观为核心,对景观区域内的景区进行整合,使自然景观注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对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目的地产品。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对区域内的相同类型产品进行整合,增加文化旅游要素,建成独具三明特色的文化旅游观光带和辐射群。对区域内相同文化的产品整合,相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产品整合,相同文化和不同文化的产品整合,观光产品和休闲产品整合,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提升。
    4、以地域特色为亮点,形成文化旅游发展持久魅力。经验表明,旅游发达地区旅游业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服务。抓住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举办契机,深入挖掘、整合客家风貌的音乐、舞蹈、戏曲、民俗及文化古迹等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大手笔、高起点、高水平策划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刻、旅游价值较高的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围绕“风展红旗如画”主题,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目标,着力推动地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提升。 围绕“感受三明·山水有情”旅游整体形象,大力发展以“生态园、山水画、田园诗、度假地、休闲谷”为主题的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加大力度继承、保护、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创作优势的客家祭祀大典、梅林戏、大腔戏、肩膀戏等文化艺术品种,借助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世界客属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祖大典、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丹霞文化旅游节等展会平台,着力把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
    5、以立体推动为战略,形成文化旅游发展联动机制。近年来,跨地区的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明台旅游深度开发合作,推动客家文化与闽都文化、闽南文化、闽东文化、闽北文化的互动式开发,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客源市场及其他地区在市场营销、产品整合、线路延伸等多方面的合作,做活“大区域”的旅游文章。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尽快成立“三明文化旅游经济联合体”组织,自觉融入中国北方旅游经济联合体、东部旅游经济联合体、三角旅游经济联合体等的销售网络,在行业管理、市场机制、资源开发、产品设计、餐饮住宿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接,精心设计面向港澳台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旅游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全民意识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上下推动、左右联动、内外互动的文化旅游运行新机制。文/戴建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4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