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述准确,包括表达方式正确,适合公文特点;表达效果不走样,准确、规范。结构严谨,包括各部分内容划分合理,布局安排恰当,条理清楚,注重内在联系的外部形式,使全篇首尾相应、浑然一体。
" f. k2 B* n) |* p6 \5 Q7 V; I6 E$ b: Q7 l1 t
(一)直述不曲,表述准确
5 l& y. B1 ~% z0 Z3 M
3 W+ Y9 _8 I- M 一般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五种,既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公文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也有少量的议论。至于描写和抒情,在公文写作中则基本不用;即使在个别事务公文中使用,如调查报告,或在讲话稿中使用,也是极为少量。
' n9 M' G- V' l9 ?/ n- { q" K* Y, g3 q
1.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q) T7 V' M9 [; v# ^$ X J$ K
* R! J, N1 r% _5 X5 D5 p- u 叙述 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N" e9 T6 p8 p$ q. y4 X
" Q/ J7 F- u/ c$ I9 i- R 通常认为,叙述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即新闻的“五个W一个H”反套而成的要素)。古文中使用叙述,多采用复数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类别。按语言详略分:有概括叙述,也叫“简叙”、“略叙”;有具体叙述,也叫“详叙”、“细述”。按结构形式分:有纵叙,有横叙。前者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或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来叙述;后者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来叙述。按时间顺序分: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实际上是把常用的纵叙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再细分;此外,还有一种平叙,即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先叙述一件再叙述另一件,如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m9 d* _: L9 Q/ Y6 l
0 q* ^. p2 }, r" i" R 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主线清楚,“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交待明白,详略得当,起伏有变。
: M' o3 @* ?4 V1 h9 I8 I* u
" D; n2 P2 z6 n6 h! F 说明 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在应用文章中使用较多。当公文中叙述一件事,介绍环境和背景材料时往往用说明方式。
0 S9 i4 w' f+ _/ O5 x1 ]2 d( A" X& _& o( p9 }3 w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也叫“下定义”)、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对比说明、类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u( Z2 g% q5 R2 |& c
% t7 P8 n/ A( j+ z
说明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科学。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 ]2 V5 x6 A. I: W! J, z
/ I. G8 r5 V; ^1 L, u; E1 M/ k: v g 议论 议论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辨明是非,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公文中较少使用;使用时也要少而精。
( \8 R3 a+ b6 O1 q
! ]# U# ~: P' N+ E$ x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的三要素。议论可以分为立论、驳论、兼论三类。公文中常用的是立论。立论,就是建立自己的论点,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所以也叫“证明”。立论的方法有直接论证的例证法(注意典型事例)、分析法(完全归纳法和演绎法),有间接论证的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9 T2 A9 k3 F0 n+ @
' J# C f* _. U% T: ]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个别文种根据表达需要,采用描写方式时,一般也是用白描,即不交代背景的粗线条勾勒,一笔即可,往往是与叙述结合在一起,或干脆以叙代描,将描写的文字压缩成短语放在叙述的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显得只叙不描,文字简练。调查报告等文种中有时采用这种方法。
! ?6 |0 w3 A' u
9 C) B1 R, P$ l* O+ o- H 2.直述不曲,表述准确+ N2 z) ]) W/ n; Y+ f5 a
* n" b2 ?, `5 l& S* C( ? 撰写公文,要用“直笔”,不用“曲笔”。直笔叙述,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用比喻、借代、转类、比拟等“曲笔”。新《办法》的这一提法对公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c9 n3 S" r* C* k2 \( A6 {' ?
. c! v( R. _3 C% i' @0 k; M' H9 `
常写文章的同志都有体会,文章写短难,表达直笔难。这就要求观察更深入更细致,一下子抓住主要特点,并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思考更深刻,认识更全面,表达更准确,要一语中的,看似平常却不易更改。这一要求是很高的。, x. z' X) K; q0 m, f7 h
, y$ Q, D4 s: e8 A7 K9 b
表达准确,牵涉问题较多。要而言之,与公文写作的语言有直接关系。
$ N$ b, p' L" q
5 r4 t* B9 T3 P H! J% v% f 公文写作的语言有群体性、书面性、明确性、客观性、程式性等特质,其特点表现为准确、庄重、简要、平时等。这里集中谈谈准确。
8 i* d+ s% ]* Z4 H. k0 a: L$ B1 |
) c: O8 `8 u' M% q; W 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的“三性”要求,公文更重视的是准确。3 i' @; A/ F |' T, X* O) W, [
9 r% g* ~( }8 r
表述准确,是一条十分严格的要求。因为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反映情况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判断、推理,搞得不准要误大事。所谓准确,就是只能有一种解释,不能产生歧义。产生歧义,是公文表达的大忌。要做到语言准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词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意图完全一致。二是对词的外延要作适当和明确的限制。对外延有了明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y4 o1 G4 A- m3 B2 u9 G
7 I7 G! a$ ?# O* ~- b0 h (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e" M! s% g+ ~" ^+ _
. ^4 l F/ G8 w: _
这属公文的正文结构问题,也是构思中谋篇的内容。
7 C% k& x" R! m1 o- r1 @& [, h5 h$ T
简短的公文,主要包括缘由、事项、要求等三部分内容,结构形式大同小异。正文开始要写发文缘由(引据、目的、用意等),开始一段的末尾用过渡句领起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是事项(内容、进程等),可以采用文章式、条款式,也可以篇段合一。末尾有惯用结语,各个文种互不相同,也有提出要求(希望、号召等)的。- e0 _2 G2 f" S* A8 q2 I* J
$ q* v! v( {- Z3 u- [, h9 | 篇幅较长,信息量大,有点份量的文稿则不同了。不变中有变化,操作比较复杂。但无论多么复杂,也一定要条理清楚。这首先是个“识见” 问题,只有思维清晰,条理才会清楚,想法太乱写出来也会乱,所以理顺思路很重要,是个前提条件。有了前提还要学习他人的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把握,以后驾轻就熟,跳出固定模式,怎么写都是好的。文无定法、文成法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4 V3 H, q% H7 W6 |
9 I6 C8 d1 s2 m$ h0 z1 R 安排好结构,做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可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 }# K) m$ v" ^6 _% {
1 U8 z$ J; a- w* M/ I/ P 1.层次和段落
# b3 z6 U0 q0 H' |7 ^2 g7 h
0 X7 E" z5 S; F" n% I 一篇公文的结构,最起码的要求是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这是条理分明的起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