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浅析湖北印染行业的萎缩与重振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12-4-10 08: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一个具有承前启后功能的关键环节,前可促进棉纺织行业升级,后可支撑服装产业发展。然而,在具有纺织大省地位的湖北,印染行业从拉动湖北纺织工业健康发展的“纽带”,一跌成为制约湖北纺织工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2010年,湖北棉纺织行业优质坯布产量达46.4亿米,但印染布的年产量仅4.5亿米,而近年来湖北服装行业每年需向外省回购面料至少30亿米。不难看出,湖北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成果,只能“替他人做嫁衣裳”;湖北服装行业发展对上游纺织发展所产生的拉动力,只能使在“外人田”里。
    原因何在?出路何在?对策何在?笔者试作一粗浅分析与思考。

机遇擦肩而过,湖北印染从巅峰跌入谷底

印染产品是纺织工业的终端产品。在短缺经济时代和我国服装工业化尚未成熟阶段,国家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供给”,长期对印染产品实行票证供应,且印染布的生产,也严格地实行“选样定产”制度。
    然而,当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相继取消布票和印染布一年一度的“选样定产”制度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中国人民“缺衣少被”历史已经结束、印染总量已满足内需的信号;当改革开放之初,港台各类琳琅满目的印染产品涌入大陆、成为追潮族时尚,而大陆印染行业对此望“洋”兴叹时,我们没有意识到大陆印染行业已早于其它行业出现了发展的拐点,将率先进入调整升级期;当国际市场对中国沿海地区各类印染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全球性产业转移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当印染行业的“严冬”来临时,我们不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对其能力、技术、产品进行适时调整、升级,而是仍沿袭扩大能力的发展思路,进行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能力延伸,使湖北印染能力从1983年的8.75亿米发展到1994年的12.93亿米,增幅47.77%。
    面对当时我国印染行业常规产能过剩和人们厌倦“青蓝两色一统天下”、呼唤以万紫千红的服饰文化来美化生活的现实,湖北印染行业仍只能以常规的手段,生产常规的产品去应付进步了的时代和变化了的市场,其尴尬的处境和生存的难度不难设想。
    因此,湖北印染行业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产能从12.93亿米的巅峰一度跌至产量不足2亿米的低谷。产能的猛增和产量的骤降,表面上看,损失的是印染行业的闲置生产能力,而实质上损失的是全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萎缩孕育生机,沿海印染业借调整获得新生
    与取消布票相伴而生的,是我国印染行业阶段性的不景气。一时间,产品大量积压,企业成批破产,行业呈萎缩之势。但这种情景,并不是行业的最终结局。恰恰相反,萎缩是催化新生的前奏曲。正如桃花纷谢是为了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样,印染行业的一时不景气,不是“狂风”无情,而是在孕育新的生机,促使产业发展走向更高的层面。沿海地区纺织产业此后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的现实,足以证明这一与自然界规律类似的经济规律。
面对海外产品的冲击,当中西部地区印染行业在“惜花恨风”、抱怨市场滑坡、坐等市场回暖时,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五省,则抓住当时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先我着鞭,以下游家纺和服装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通过调整优化结构促产业升级,改变了印染行业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占据了行业技术与市场的高地,使印染行业重获新生;通过承接境外产业转移,集聚了当时我国80%左右的印染能力,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纽带”功能,奠定了成就今天行业辉煌的基础。
    如今,在姹紫嫣红的我国印染“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奇葩,均绽放在上述沿海五省,引世人赏心悦目,一批敢为人先的优势企业,技术步步攀登新高,经营年年刷新业绩,为我国印染行业的转型发展,探出了路子,树立了榜样。其中,尤以浙江为甚。

2010年,浙江印染行业产量已达到347.75亿米,占全国印染产量57.8%的比重, 为建成纺织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

    机遇重新来临,三大困难与机遇结伴同行

    如果说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已绿江南柳”,促成了沿海印染行业的大发展,那么第四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大幕的拉开,该是湖北迎来“明月照我还”的时候了。因为,我国成为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已毫无悬念;湖北成为内陆承接第四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乃顺理成章。因此,湖北印染业,将凭借作为我国近代纺织发源地、当代纺织重要基地的影响和其它综合优势,迎来和沿海地区在上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相同的调整机遇。不过,在时间上比沿海晚了一个周期,在承接的对象上发生了变化。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重振已在低谷中“挣扎”了20多年的湖北印染业,仍然大有希望。纺织产业的特征告诉我们:印染产品永存的市场,随时为进入者敞开着大门;沿海五省印染行业的成功实践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再错过机遇,形成发展印染的社会共识,明确发展思路和科学制定规划,按现代印染发展新模式的必备条件,积极打造平台,主动承接印染产业转移,重振湖北印染昔日雄风,将成为可能。湖北印染行业从巅峰跌入谷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看不到希望。
    但是,由于时过境迁,与此次机遇结伴而至的,除了当前纺织工业面临的共性挑战外,湖北还面临当初沿海地区产业调整时未曾遇到的三大困难:
    一是专业人才越来越少。当上世纪末湖北印染企业纷纷倒闭时,原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大多“孔雀东南飞”,落户沿海。湖北重振印染行业,首先遭遇人才“瓶颈”。
    二是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印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做到排放达标。处理好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必然面临环境综合治理的巨大压力。
    三是市场立足越来越难。湖北印染行业20年来的沉寂,早已使中外客商淡忘了湖北印染行业的印记。加之印染市场资源也早已被沿海五省垄断,湖北原有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已失去大部,行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并不理想。

    重振面临两难,四大策略可防止重蹈覆辙

    在新的历史时期,湖北重振印染行业,将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处境。一方面,从湖北纺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湖北只有具备年产30亿米以上的印染生产能力,或将60%以上的优质坯布在省内实现加工升值,湖北纺织才能重塑价值链,激活整体潜质,从而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从当下行业面临的环境和条件考虑,湖北发展印染行业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和障碍阻力仍有不少,其中突出的有二:一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大困难”,必须创新发展、多措并举。二是因印染生产排放污水,如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当前一些地方“宁可放弃大项目,也不引进污染源”、“宁可发展速度慢,不给后代留遗憾”,政府和投资者对发展印染行业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湖北印染行业的进与退,很难简单地作出选择。在这种“两难”处境下,笔者认为,应顺“势”、取“进”:顺势。“势”一:全球万紫千红的服装文化,已成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印染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大,只是要求更高。尽管当今环保压力大,排放要求高,但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相信总会有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势”二:湖北重振印染行业,经“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的不断推动,已初见成效。一是产量从不足2亿米发展到了近5亿米,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二是“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四大印染基地,已有荆州沙市、汉川马口分别建成了日处理3万吨和2万吨的专业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就绪,已具备了重振的起步条件。
    取进。要抓住新的调整机遇,采取审慎实践、探索前行的态度。不然,湖北纺织有可能再次坐失良机。在其过程中,政府应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借鉴沿海经验,并把握四个方向性问题,防止重蹈覆辙。
    一是走园区发展之路,坚持集中发展。新时期发展印染行业,绝对不能沿袭过去粗放型的老路。要通过园区和集群的模式,建设印染基地,走集中发展之路,便于实现以“集中治污”为核心的“四集中”的现代印染发展新模式,在确保排放达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行业的进入门槛、营运成本和增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布局引导,防止新一轮遍地开花。尽管湖北印染原12.93亿米的常规生产能力遍布全省各地,但重振印染行业,决不是简单地在老基地进行产能恢复,而是要按新时期发展印染行业的新要求,充分考虑地方纺织产业上、下**业发展的条件与态势,以及政府与投资者的双重积极性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科学布局。鉴于当前各地的基础条件和起步态势,建议先布局荆州、荆门、襄阳、汉川为宜。
    三是加快“接环补链”,科学准确定位印染生产水平。新增的印染能力,一定要考虑湖北纺织接上“连接环”、完善产业链的需要。要在功能性、工艺型设备配置适应“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反应”竞争要求的前提下,对印染装备技术水平的定位,应充分考虑与上、下**业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相对接,适应棉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需求;对印染生产水平的定位,要充分满足湖北高档无梭宽幅布的加工升值和出口服装面料的质量要求。
    四是推进模式创新,努力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印染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其需集中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要在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由专业投资者兴建和营运。尤其是其中的治污设施,要突破过去“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式,将“产品生产”和“污水处理”作为两个系统、两类工程分别考虑,将“污水处理”剥离于行业之外,纳入政府“环境工程”范畴,由专业投资者建设,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王洪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