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有关“文化”方面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广东老秘 发表于 2012-6-13 1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0年7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进军号,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各项主要文化指标居全国前列,努力树立广东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的发展目标。为了进一步学习领会省委全会的精神,一段来,带着有关“文化”方面的疑问,围绕有关“文化”方面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阅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美】托马斯·佛里德曼著,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等书籍,填补了自己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空白,对梅州如何乘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加快推进客家文化强市也有一些思考。兹记之。
  一、关于文化的内涵。
  关于文化的内涵,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比较一致和统一的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某一特定的区域内人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培育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他几种不同的表述主要有:
  1、1982年世界文化大会《总报告》和《宣言》对文化的描述:“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文化可以被理解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共同体独一无二的特征,以及思考和组织生活的方式。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虽然没有专门学习但都知晓的知识领域和价值观念。”
  2、季羡林先生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都包括在内。
  3、周一良先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前二者容易理解,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
  4、《现代汉语词典》: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5、《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总之,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既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技、教育、艺术、习俗、语言、生活方式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关于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否则文化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与创新。文化传承的载体主要有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包括教育传承、积淀传承、媒介传承、宗教传承等;硬件主要包括一系列的文化设施(如学校等)。文化的传承应该在发展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淘汰,有所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都渗透着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精神。
三、关于文化的作用。
文化对人类的作用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轰轰烈烈的,更多的是长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滋润式”和“渗透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能够丰富某一地区的内涵,提高民众素质,展示地区形象;能够团结和凝聚力量,产生精神动力,鼓舞人心,激励斗志;能够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人才,促进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四、关于文化发展的规律。
文化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一个建设过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文化发展有其独特的自身规律,推进和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目前来说,主要应遵循三个规律:内涵发展规律:重点解决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特色发展规律:重点解决整体与个体的问题;均衡发展规律:重点解决长期与短期的问题。
五、关于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决定性要素,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这个国家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的最终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命题,确立了文化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六、关于建设客家文化强市的思考。
在全省上下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潮中,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顺势而上?基于上述知识的学习和对省委全会精神的领会,本人认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客家文化强市”。
1、建设一条十里客家文化长廊,展示客家迁徙历程和客家文化传统。客家文化是富有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特色文化。有人把中华文化划分为三大块:黄土文化,主要是指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主要是指沿海一带的本土文化;山地文化,主要是指客家文化。“客家”一词,最早见诸文字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808年,当时学者徐旭曾在《丰湖杂记》上首次提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辞海》的解释为:相传在4世纪初(西晋末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渡江,至9世纪末(唐朝末年)和13世纪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即现在的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台湾等省区以及海外。为了与当地原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客家”、“客家人”。
2、建设一个客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使梅州无愧于“世界客都”的称号。因为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1000多年来,客家人筚路蓝缕、辗转迁徙,一是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聚集地。在宋末以前,福建宁化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集散中心;元代以后,江西赣州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集散中心,有“客家摇篮”之称;明末清初,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是客家人南迁的主要集散中心。到目前,梅州是世界上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有“世界客都”之称。二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三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如既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又有吸收当地文化精华的区域文化;保留了河南中州音韵的客家语言,成为我国汉藏语系中的八大方言之一。
3、巩固发展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梅州无愧于“文化之乡”的美誉。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远距离传承的结果。她崇尚华夏正统文化,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有守望相助、勤俭持家的美德。客家人的每一次南迁都是一次文化的远距离传承和与当地文化的水乳式交融、螺旋式升华。据乾隆《嘉应州志》记载:客家人所到之处“教化为之早开”,对当时的被称为“南蛮”的我国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前,梅州有书院24所、义学14所、官学4所,私塾遍及城乡。科举时代产生过秀才11238人、文举人1490人、文进士221人、翰林33人。清状元吴鸿督学梅州时,曾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
4、争取兴建“中国足球博物馆”,使梅州无愧于“足球之乡”的称号。 “亚洲球王”李惠堂是我老秘网市五华人,梅州八贤之一,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中国在世界足坛获得最高职务者的人。“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球王贝利、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让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推陈出新、走向世界。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要参考“黄梅戏”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地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和实施“山歌、汉剧振兴战略”,让客家山歌、广东汉剧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6、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提升文化经济的竞争力。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三个基础性的问题:一是文化的价值与文化载体的关系;二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三是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殊性(傅华:《文化建设中的三个基础性问题?》,《红旗文稿》2010年4月27日)。基于这些认识,如在旅游方面,一是打好“伟人牌”(叶剑英元帅);二是打好“梅花牌”,广种梅花,设立“梅花节”;三是打好“文化牌”(各地的实践表明,旅游只有与文化紧密结合才有竞争力);在经济方面,发挥梅州青山绿水好空气和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梅州发展总部经济或研发中心,吸引创业精英到梅州休闲度假等;在服务业方面,发展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
标签:读书笔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19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