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全力打造铜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2-7-7 0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铜陵因铜得名,因铜立市,以铜兴市,3000多年绵延不绝的青铜文化浸润着铜陵人民的心灵和血脉。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我个人理解就是宏观上大气,微观上精致,做人要大气,做事要精致,城市布局要大气、大方、大度,在细节上则要精致、精美、精细。但是,如果离开了铜文化和“铜”字品牌的支撑,这一切都将会黯然失色。

  一要进一步明确、细分铜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在实施《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推进铜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全力构筑世界铜都的进程中,举全市之力,所有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均应对照总体目标细化、分解自己应承担的具体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着力打造铜文化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无中生有、着眼一流的可喜局面。要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铜文化资源库,开展铜文化遗存社会普查工作,摸清铜文化资源的家底、总量和规模,建立市铜文化资源名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保护力度,有关部门和县区应启动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分步实施,修复或复原已存遗址。修旧如古使人身临其境,让海内外来宾进入铜陵能直接领略、感悟铜陵铜工业发展、铜文化繁荣的全过程,走入铜的世界,走进铜的海洋,感触古今矿工生活的生动场景,亲身感受、体验浓郁的铜文化气息。通过出台奖励、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政策与机制,组织、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采风创作。围绕铜文化这一主题,创作、展演更多可与《青铜三部曲》媲美的精品力作。借用外力,借船出海,邀请海内外文化名家来铜采风、讲学、创作,充分展示中国古铜都的铜文化特色与亮点,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注入强大活力,提供精神支撑。

  二要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在铜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同时,将铜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铜陵的支柱产业来加以精心培育,使之做大做强。将“世界铜都”具体化为“世界铜产业之都”和“世界铜文化之都”,力争通过五年至十年时间,将铜陵建设成为全国性的世界知名的铜文化精品创作中心、铜文化创意培育中心、国际铜雕塑设计制作中心、铜工艺品设计制作与交易中心、铜文化要素配置中心、铜文化信息传播中心、铜文化产品交流展示中心。通过以定期举办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和国际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国际铜雕塑大赛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铜文化的研究、发掘、交流与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铜陵作为中国古铜都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着力建设铜文化的宣传、推介与展示平台,强化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铜陵成为真正的铜文化特色名城。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铜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铜文化特色品牌。充分发掘与铜相关的铜陵地方特色文化,围绕历史名人与铜陵,山水文化与历史遗存,古采矿与出土铜文物,现代铜产业与铜工艺,民俗文化与青铜文化相依相融等进行策划、规划与谋划,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综合运用文学、戏剧、歌曲、影视剧、动漫等多种艺术形式,把铜文化的精髓转化为火热的文字、鲜活的表演、美妙的旋律、生动的画面,以现代、立体、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铜陵铜文化的精气神和内在魅力。可寻访唐宋大诗人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在铜陵留下的足迹,整合铜文化和铜陵旅游资源,塑造“与诗仙李白等历史文化名人同游世界铜都、同游皖江”的文化品牌。同时,我们还要将铜陵的青铜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打造铜文化实景演出舞台和大型情景剧。以铜陵的铜文化和山水文化为背景,聘请国内著名导演指导以铜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情景剧,可在天井湖景区(或东部城区、南部城区)进行实景表演,同时带动江南文化园等周边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

  四要在无中生有上大做文章。铜陵的铜文化资源不可谓不多,但显得较为分散、零乱,缺乏有机地组合与串联,更缺乏应有的融合、提升与再创造。我老秘网市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罗家村大炼渣和铜官山铜矿、金口岭铜矿、凤凰山铜矿、第一冶炼厂等的采冶遗址完全可以纳入铜工业文化旅游的项目规划之中,编制高规格的铜文化产业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时可对外招商或者进行社会融资加以深度开发;在建的青铜帝国、新九鼎雕塑、江南小镇旅游区等铜文化产业项目则要加快建设步伐,早日形成产业规模;要尽快找到铜文化产业与铜陵的长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文化、佛教文化等的结合点,不断提升铜文化产业的融合度、关联度和科技含量,借助我们高度发达的铜工业和铜基产业进一步提升铜文化产业的牵动力和影响力。如可以借助无锡市建造灵山大佛的经验,以九华山头天门为创意源泉,在大通镇或者南部城区建造全国第一流的铜质佛像和佛教庙宇,进一步扩建“大士阁”,汇集全国铜文化和铜工艺制品特别是佛教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将其打造成江南铜文化和佛教文化的一个融合中心、游览中心和展示中心。  □张文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7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