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促进和谐发展

[复制链接]
学习啦 发表于 2012-8-19 2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崭新实践。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进行综合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对子孙后代和整个世界负责的庄严承诺。
    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森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是重要而独特的战略资源,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家园,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1年(北京)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中国要把林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完善林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培育力度,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并再一次强调中国林业发展的“双增”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对林业进行了“四个定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可见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生态建设令人堪忧: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1/7。在现有森林中,中、幼龄林比重达 67%以上。从分布上看,地域辽阔的西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西藏大部以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较少。由森林资源不足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巨大,长江流域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森林覆盖率仅为 22.2%,水土流失面积达25787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蚀总量达 9710.46万吨,直接进入长江的泥沙达5341万吨,滑坡、泥石流、干旱等灾害时有发生。二是新时期生态建设已经进入“相持阶段”,生态治理与破坏的力量对峙更加激烈,拉锯更加显著。三是林业投入长期不足,工程建设投资标准低,税费偏高。四是林业改革仍然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结构性矛盾突出。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在于兴林。而林业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其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林业建设要以大工程带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森林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及文化产品需求。
    推行工程造林,实施科学管理。工程造林是稳步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的最有效途径,应上升为政府意志,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确保实效。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工程造林的前提,在生态建设规划时,应该与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绿色经济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低成本、高效率、相辅相成。正如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协作带动,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同时,对于工程管理严格规范,逐级把好质量关。组织开展好工程招投标,阳光运作,让资金技术雄厚、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造林公司参与造林绿化。实施全过程监理,把工程质量与资金奖惩挂钩。严格工程自查、逐级核查制度,强化考核奖惩。
    深化林业改革,提高林业生产力。一是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工作,深入推进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林地林木“两权”分离等配套改革,变“死资源”为“活资产”,切实维护好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其参加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与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建设方式。由政府严控公益林,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放活商品林,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持。三是加快国有林场经营体制的改革,将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分别推行事业化、企业化管理,促进政企分开。四是积极推进基层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改革。林业站人、财、物宜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简化审批事项,还利于民。五是探索“工”、“林”互哺的体制机制,科学开展森林碳汇计量,建立健全“碳票”交易市场,实现林业与工业的互补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严格资源保护,确保永续利用。保护是利用的基础和前提,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态。认真落实“严管林”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调整和完善森林采伐和限额管理的政策和制度,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作为一条“绿线”加以固守。加大重点火险区的综合治理,提高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及应急指挥能力。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推行工程治理。以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严格行政许可行为,加强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治工作,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建”才能实现“共享”,而激发社会参与的“催化剂”是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用地机制。在农村,鼓励采取“农民出土地、业主出资金、双方共管护、收益两分成”的模式合作造林、自发造林和整体流转等形式,解决造林用地;在城周、路网两侧、江河湖泊周边等重要区域,积极推行“业主租地、政府补贴”和政府租地、局部征用等用地模式。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发挥好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实行造林直补,低价或无偿供应种苗等方式,调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三是创新管护机制。破解“年年种树不见树”难题,明确管护责任与收益是关键。应大力推行专业队伍承包管护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四是创新部门合作机制。林业部门应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委、国土、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生态建设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国土绿化事业蓬勃发展。作者:吴亚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文明生态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69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