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其他方面] 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复制链接]
晋城秘书 发表于 2012-9-24 0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培安

  沁水县把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作为创先争优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广阔农村天地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把解决机关和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实问题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攻方向,在丰富创争载体上下功夫,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了以“三包三带三促进”为载体的“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创先争优的高潮,实现了机关和农村党组织的双赢局面。

  一、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沁水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乡差距不断增大,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新的挑战。

  1、在新一轮经济大潮中,一些农村党组织在带富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沁水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村凭借煤炭资源优势,开办村办煤矿,村级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但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整合,村办小煤矿不是被兼并,就是被关停,“黑转绿”、“地下转地上”的经济转型问题成为村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如何转型?如何跨越?人才匮乏、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等成为农村经济的“短板”。而“无煤村”的村级党组织在推进发展中同样也面临着这些难题。在调查中,许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带富能力”,而党组织负责人的回答是“现在农村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无项目,发展很困难”,他们希望政府能予以扶持,县里各机关单位能伸出援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深入了解农村实情,真正了解和帮助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给农村以有效的帮助。

  2、机关单位党组织“就机关党建抓机关党建”的现象比较普遍,创先争优的动力不足。一些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本位”思想严重,主动联系基层的意识欠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创争动力不足,方向上显得“茫然失措”,行动上往往“苍白无力”。县委对全县机关进行调研后发现,个别机关党员职工宗旨意识不强,群众意识淡漠,在业务工作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部分机关“关起门来搞业务”,业务工作与群众实际需求脱节,工作得不到群众认可;机关与农村、机关党员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情况都导致机关党组织的创争目标不够具体有力,机关党员的创争激情得不到充分调动。

  二、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的做法

  为了切实解决存在的以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激发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争动力,切实以创先争优活动解决农村实际问题,沁水县委经过在深入调研农村实情、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班子集体酝酿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心内容为“三包三带三促进”。

  “三包”,即县级领导包乡(镇)、县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让全县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三带”,即领导干部带头、党员带头、技术骨干带头,让全县党员干部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大展手脚,激发他们的带头意识。“三促进”,即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稳定、促进转型跨越,让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有方向、争有目标、干有动力。

  为确保此项活动扎实开展,同时采取了“六项措施”确保效果。一是编写指导手册。围绕县处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包户应做工作,制订了便于操作的工作方案,让每名下乡住村干部对照指导手册就能开展相应的活动。二是编印惠民政策。将近年来中央出台的1号文件、县里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编印成册,让下乡住村干部熟悉掌握。三是建立专家团队。将全县种植、蔬菜、畜牧、果树、林业、蚕桑、园艺、水利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姓名、专业、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名干部和群众手中,帮助解疑释惑,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搞好农业生产工作。四是翻印涉法知识。将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翻印,便于下乡住村干部熟悉掌握农村工作涉法知识,协助村里做好矛盾纠纷化解排查工作。五是发放工作日志。为每名下乡住村干部发放一本下乡住村工作日志,方便下乡住村干部记录所包乡镇、所包村、所包户基本情况和遇到的难题,便于协调解决。六是开展督查指导。抽调一批党性强、业务熟、负责任的党员同志组成督查指导组,不定时、不定期抽查干部下乡住村情况。

  三、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705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包贫困户705户,100余个单位包贫困村100余个,36个工矿企业结对帮扶36个新农村重点村和贫困村,13000余名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中,结合春耕、夏收、抗旱、防汛等工作,县委办给困难群众送去化肥、农药;县委组织部为所包村捐款、修路、植树;县农委免费为农民群众测土配方,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产品;县卫生局成立爱心医疗服务队,为农民群众开展免费义诊并送上药品;县司法局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服务等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众开展法制服务;县水利局组织党员下乡开展抗旱、防汛服务,全县各机关单位党组织纷纷帮助所包村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服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己之长,补农村之短。使“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以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科学属性,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农村发展的迫切问题解决了。帮扶单位党组织把解决受帮扶村的重点、热点问题作为自身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内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结对帮扶,全县238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高质量的村级发展五年规划。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帮扶单位党组织深入所包村,送政策、送文化、送技术、送物资、送服务、送温暖,提供帮扶资金300余万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6000余个,这些努力,使得大量的机关资源流向农村,解了农村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外部动力。

  2、机关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了。通过“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这个载体,全县机关单位和农村的党员在农村这个干事创业的舞台上结对子、交朋友,携手合作,沟通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活动期间,广大机关党员干部长期吃住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听到了平时听不到的意见和建议,看到了农村的艰苦和农村干部的干劲,思想受到了触动,党性得到了锻炼,宗旨意识普遍增强,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民群众普遍反映,机关党员服务态度好了、工作务实了。而机关党员则普遍认为,下基层活动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和促进,通过下基层,自己找到了实现党员价值的舞台,提高了党性修养和工作质量。

  3、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普遍增强了。活动中,各机关单位党组织结合县委中心工作,针对农村所需、农民所盼,对业务工作进行改进,“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窗口党员三亮三岗五创”、“多功能窗口”、“一站式服务”、“党员示范区”“党员先锋岗”等新办法的运用,提高了机关的服务能力,也提升了机关党员的整体素质。而农村党组织则在这次活动中,实施了“实职党员一诺三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我是党员我争先”、“我为家乡做贡献”等创新举措,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带富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农村党组织差变好、好变优,实现了一次整体的晋位升级,农村党员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更高了。

  四、关于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的几点思考

  1、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也应该在基层,基层是最能调动党员创争意识的地方。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一个先锋模范。创先进、争优秀,其核心内容就是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素质。把全县党员放到农村基层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最需要帮扶的地方,使他们通过参与农村各项工作,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生产实践,得到了一次扎实的党性锻炼,多数党员在这场活动中党员意识得到强化,党性得到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被充分激发,在农村基层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相信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党员,回到单位也同样能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解决“三农”问题,光靠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是根本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参与。过去,农村穷、农村乱,除了农村干部自身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在资金、人才、各类信息资源上明显处于劣势,通过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促进了全县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物资等各类资源向农村的倾斜、流动和集中。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在农村工作上构建了“全县一盘棋”的大格局。社会的大力扶助为村级班子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力量之源,有效激发了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了农村的大发展。

  3、创先争优的伟大理论只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展“下基层、变作风、入民心、惠民生”活动,是一个紧扣农村发展实际,适应农村形势发展需要的创先争优有效载体,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创新举措,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活动的开展顺应了农村渴望发展、渴望帮扶的内在需求,为城乡对接、全县各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有机对接、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群众结对创先争优搭建了有效的舞台,从而激发了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造就了机关、农村党建工作的双赢效果,并体现了创先争优理论的生机和活力。

标签:活动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