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一段时期来,不少人有个共同感觉,就是一些工作决策比较好,就是落实不了,落实不好,不仅使我们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滋生了一些不良习气。事实说明,督查影响落实,落实影响效果,效果影响希望(包括群众的愿望),进而影响形象。因此,要把加强督查工作当作转变作风、推进落实的重要工作来思考并运作。
2 h0 ~) l M @9 m1 ?3 j
( r4 @; J8 r8 t8 _4 b, i% `3 ?思考之一:对督查的理性认识,事关工作的全部。督查是系统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工作作风和艺术的重要体现系统工作包括战略决策、战术设计、工作部署、检查督促(验收)等环节,显然督查是连接决策与实施的重要一环。简言之,机关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能,一是作决策或参与决策,二是抓落实或抓督查。对不少单位和具体工作者而言,决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如何抓督查的问题。一是政策资源的有限性,需要通过督查使资源最充分发挥。一个好政策就是一份政治资源,落实效果关系到发展的水平。因此需要及时督查使政策资源尽早产生效益。二是一秀人具有的惰性,需要通过督查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尤其当前一些人养成了不催不动的陋习,更需要经常督查激发工作热情。三是政策的利益分解,需要通过督查强制入轨。新政策的推行,必然会使一部分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受到调整,这样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或变通行为,因此需要巧妙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 G$ ? x: }9 W y% D5 a
; \1 U3 C" M" F$ D* h8 s: Y" {督查是发现、接触、解决矛盾的活动。一要吃透两头。督查的本质是通过促进工作落实,为领导及领导集体服务,归根到底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因此,既要领会领导意图,决不自作主张定督查项目、定检查标准,这是督查是否走味的前提;又要全面掌握下情,决不违背事实下督查结论。二要兼顾两头。既要通过督查推动落实,为领导分忧解愁,不把矛盾上交,不留后遗症,让领导“擦屁股”;又要通过督查,保护基层工作积极性,协助基层解决问题。三要卡住两头,既要尽可能增强督查效果,又要尽可能减轻被督查对象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效应。+ [, U0 ^" U* Y/ E- Z
! [8 k% f1 X @9 h9 T8 r思考之二:对督查内涵的把握事关督查的品位。督查是促动、提升、排难的复杂运动。督查品位是督查效果、水平和档次的综合体现,关系到督查工作在领导和群众中的地位。一般人理解,督查就是督促进度、检查质量(效果)。显然仅停留在这种层面上是不够的。督查是提醒责任主体、发现问题、指导运作、解决困难、总结经验的系统运作过程。落实进度加快这是督查要追求的效果之一,更需要通过督查产生士气提升、问题解决、效果增强等综合效应。因此需要克服“三化”现象:一简单化。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抓督查习惯用简单询问法,不深入现场,这种督查只触及表,未及其里,可能使被督查者战战兢兢,但难以提升士气。二是形式化。听、看、查、问等形式一起上,所有程序都到位,只了解现象,不深究问题,这样不利于发现和解决矛盾。三是主观化。简单类比,凭经验判断现象和问题,这样难以增强效果。因此在督查时,既要了解情况,又要分析原因;既要指出不足,又要帮助协调问题,这样督查的品位才能提升。
: t. ^1 {4 y2 |# G, B
+ l! S0 e$ Q' u) e& ]* x8 s思考之三:督查的运作决定督查的生命。必须遵循有关活动规律,建立适用机制。督查是工作中的“工作”,督查的运作影响被督查对象抓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取向。假督虚查容易诱使被督查对象弄虚作假;督查不得法、不深入,极易诱导被督查对象自我满足。因此既要防止督查疲软,更要防止督查fubai。一要有管用的落实机制。要调动基层自觉落实的积极性、激发基层克服困难的创造欲,必须做到要求科学、责任明确,尽量将要求细化、量化、明晰化。二是抓住被督查对象的心理进行处理。事实上,许多工作推不动的主要原因是事后处理上,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要针对被督查对象的痛处、怕处对症下花。既要打老虎,又要打苍蝇。三要刚韧相济。无欲则刚,无私则韧。整个督查都要讲原则,不得把督查当成平衡关系的活动。同时要做到刚而不蛮、韧而不柔,紧追不放,遇有特殊阻力要迂回进行。
' F5 T9 V' ~7 z5 ~& [ y) @5 C
9 w" k7 i, V, C0 _3 Y; t8 v- Q) x4 I1 m- b: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