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文化建设战略研究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2-12-8 1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一、大庆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文化战线认真贯彻市委“立足四个服务、坚持五个必须”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坚持系统化培育,城市人文品质全面提升。采取教育灌输、典型引领、环境熏陶、艺术感染、制度涵养等办法,传承弘扬大庆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由企业精神塑造为城市精神、由员工价值追求放大为市民价值追求。大力加强“三城联创”、“三优”文明城建设,持续优化政务、市场等“八大”环境,大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二是坚持纵深化改革,文化发展活力有效迸发。在创新体制方面,推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广电、报业两大集团强强联合,组建大庆文化集团,将杜蒙歌舞团升级为大庆民族歌舞团,完成《岁月》杂志转企改制,实现管理顺畅、资源整合的良好效果;在活化机制方面,大庆新闻传媒集团组建“全媒体联动”的新闻中心、成立“全商业模式”的出版中心、开通“全天候直播”的电视频道、建设“多产业链条”的百湖影视基地和阿木塔风情园,文化集团推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和绩效工资等措施,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2011年,大庆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三是坚持均等化服务,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城乡。累计投入80多亿元,建成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46项,城区文化设施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54个、农家书屋482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服务点517个,每年免费放映公益电影5700多场次,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率达92%;每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08年,大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介。

    四是坚持集群化壮大,文化产业基础更为坚实。启动建设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等文化产业园区,实行“飞地”管理模式,成功跻身国家级十大文化产业试验(示范)园区行列。截至目前,园区总占地面积18.1平方公里、入驻项目37个。2010年,全市文化企业发展到4553家、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6倍。

    五是坚持特色化发展,城市文化品牌效应凸显。打造“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诚信大庆”等人文教育品牌,培育“激情之夏”、“大庆之冬”、“大地欢歌”等文化活动品牌,推出百湖频道、百湖之声、百湖周刊等“百湖”系列品牌,创作190多项荣获国家级大奖的文艺精品,大庆日报荣膺“中国地市党报品牌10强”,大庆晚报品牌价值评估超过10亿。

    六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文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推动大庆歌剧院加入中国北方剧院演出联盟,引进国内外文艺团体来庆演出500多场次,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和两届大庆文博会。电影《铁人王进喜》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话剧《铁人轶事》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剧目全国巡演,舞剧《鹤鸣湖》等文艺精品在外地演出800多场次,大庆歌舞时隔13年重返央视春晚舞台。

    二、文化发展繁荣的形势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历史关键期,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机遇期。谋求大庆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必须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条件。

    一要发掘底蕴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上溯2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大庆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穿越1万年时光隧道,以猛犸象为代表的第四纪古生物在此栖息游弋;商代末期至西周中期,留下了反映青铜时代文化特征的白金宝文化;辽金时代,这片黑土地养育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清朝末年,见证了抗俄名将寿山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步入近代,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在此设立萨尔图站,这里的文化交流由此加快。二是鲜明的创业文化。从石油会战起步,一代又一代大庆人秉承“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核心价值观,在取得开发特大油田、壮大接续产业、建设美丽城市等创业奇迹的同时,培育发展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的大庆精神,成为国之瑰宝、民族之魂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绚丽的都市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由昔日的生产矿区嬗变为今日的宜居城市,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交融并蓄,石油文化、湿地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交映成辉,大庆文化魅力日益彰显。

    二要把握机遇条件,增强文化自觉。一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省委做出“八大工程”具体规划,为文化发展繁荣指明了正确方向;二是市委精心谋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问题,认真研究建设文化强市课题,为文化发展繁荣开拓了广阔空间;三是2010年大庆地区生产总值2900亿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排名第17位,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充足保障;四是大庆人均GDP超过10万元,群众消费需求旺盛,为文化发展繁荣增添了巨大动力;五是大庆文化体制释放活力、文化设施覆盖城乡、文化产业集聚壮大,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三、文化强市建设的具体举措

    建设文化强市,前提在于明确方向,基础在于把握市情,核心在于改革创新,关键在于埋头苦干。

   (一)深入解放思想,树立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理念。按照“三看”大庆要求,对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五项文化发展指标,我老秘网市文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繁荣的思想观念,废除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繁荣的错误做法,革除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弊端,牢固树立文化发展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战线是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繁荣是和谐社会奠基石、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主阵地四个新理念,有效引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文化发展。

   (二)弘扬文化精神,塑造高尚人文品质、挺起城市精神脊梁。一要继承传统文化精神。要发展好大庆精神这一城市根脉,坚持把其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体现在文化产品传播各方面。二要发展时代文化精神。强化主流主导的价值观念、开明开放的思维理念、创新创业的奋斗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谐和睦的愿景追求、诚朴诚信的道德情操,全面提升大庆城市人文底蕴和市民精神境界。三要融汇外来文化精神。加强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交流互动,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开放融合中,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外来文化成果,使大庆城市文化精神永葆生机活力。

   (三)把握时代特征,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生态。体现时代性、核心在于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做到党的工作着力点和新闻媒体聚焦点相统一、宣传市委主张和通达社情民意相一致、弘扬社会正气与加强舆论监督相结合。体现时代性、目的在于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搞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想群众所虑、谋群众所求、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忧,充分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体现时代性、重点在于构建立体宣传格局。建立多元互补、覆盖广泛、容量极大、传输快捷的现代传播体系,给读者全方位、多角度的资讯服务。体现时代性、关键在于扩大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及省级主流媒体,推介大庆发展新成就、改革新突破、社会新气象,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特色创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一是打造优美环境。深化“十项”环境综合整治、“五化一畅”、“五乱”治理工程,让城乡环境更优美、秩序更优良、服务更优质。二是提升市民素质。深化“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诚信大庆”、“文明大庆”特色创建活动,践行《市民文明守则》等规范,让文明植根心底、让规范主导生活。三是夯实创建基础。深化“五大基础创建”活动,命名表彰十大文明集市、百条文明街路、千个文明业户、万名文明市民。

   (五)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更有效率的文化体制机制。一要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主抓直属单位向倾力服务社会的“三个根本转变”,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二要活化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三要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完善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六)完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精神需求。一要建好用好公共文化设施。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利用好城区文化场馆,建设好县区基层文化场馆,力争到2015年五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四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二要建好基层文化“五网”。到2012年建成普惠城乡的广播电视覆盖网、乡镇文化站活动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农家书屋服务网、公益电影放映网,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三要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开展“激情之夏”、“大庆之冬”、“大地欢歌”等品牌活动,创作生产更多文艺精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文艺团体来庆演出。针对石油老会战、65岁以上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群体,开展公益性演出。

   (七)升级文化产业,打造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柱。一要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一区、八园、五链”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以黑龙江(大庆)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为载体,以新华(大庆)国际石油资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黑鱼湖国际艺术村、北国之春梦幻城侏罗纪公园、国际动漫城、联想科技城、黑龙江新媒体产业基地、奥林匹克公园等八个分园为支撑,以能源资讯、文化创意、动漫原创、IT创智、文化休闲等为重点,以“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模式,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二要加速集约发展。在加快现有“八园”建设的同时,启动建设大庆1959文化休闲商业园区、“9·26”包豪斯国际艺术学校、萨尔图会战书城、肇源古莲文化产业园、肇州青马湖创意产业园、林甸苇雕园等专业园区,实现资源集约利用、项目集中摆放、产业集群汇聚。三要强化项目牵动。推动百湖艺术群落等17个重点项目建设投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十二五”期末打造4家销售收入超十亿骨干文化企业、2家以上文化上市公司。   

   (八)加大保障力度,优化文化发展环境。一要优化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采取超常措施,培养拔尖文化人才、吸引高端文化人才、壮大基层文化人才,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二要优化政策环境。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省、市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确保各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增幅不低于经常性收入增幅,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扶持重点文化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通过成立大庆文化投资公司、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三要优化开放环境。申报亚洲艺术节,举办北京大庆文化艺术周活动,加大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外埠文化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文化开放格局。
标签:文化战略
 

精彩评论7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2-12-11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一、“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对于整个服务业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升级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功能。
一方面,体现重庆城市、人文内涵的优秀文化产品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会对消费者的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发挥文化强大的号召力,提升整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融入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发展元素,在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同时,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信息推动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城市软实力
重庆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必须从量的扩张转型到质的提升,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加速提升城市功能意义重大。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拓展开放空间,提升开放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有效途径。我国及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均处于起步阶段,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主动参与市内外、国内外的竞争,拓展交流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将有助于提高对外来文化的消化、吸收和互融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多地传输重庆文化、提高重庆影响、增强开放实力和水平。
二、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直辖以来,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持续得以强化,文化产业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产业整体实力和外部形象均得到了极大提升。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速26%。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文化产业结构情况表
   
指标
结构
年均增速
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占比变化情况

2005年
2008年

核心层
17.7%
59.5%
41.5%
下降

外围层
66.9%
28.4%
36.2%
上升

相关层
83.2%
14%
22.3%
上升












(三)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2010年上半年,四大集团已实现营业总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24.1%,以数字传媒、动漫、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四大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5年到2009年,全市文化市场经营机构由5809个增加到6242个,从业人员由2.7万人增加到3.2万人,民营文化增加值连续保持28%以上的高增长率。
(四)发展布局逐步优化
明确了以主城区以及渝西地区的核心区、渝东北长江黄金水道线与渝东南渝怀铁路沿线的“一圈两线”的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形态。
尽管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客观也存在诸如产业规模偏小、市场主体不强、品牌建设滞后、产业集聚不高、政策及保障有待提升等问题。
三、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一)把握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一是要抓好五大机遇:其一,后危机时代文化产业将凸现引领发展转型优势作用;其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地位和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其三,文化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加速扩大;其四,新的数字技术带来文化产品形态与业态创新的机遇;其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二是应对好三大挑战:其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区域竞争激烈;其二,文化体制瓶颈及改革难度大;其三,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结合面临较大挑战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明确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政府引导、市场基础、开放引领、品牌提升、项目推动、融合发展,建设西部文化产业高地。
2. 突出重点,推进文化重点行业发展。要构建“442”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一要大力发展4大重点行业: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数字动漫、文体会展;二要着力提升4大行业: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印刷包装、演艺娱乐;三要积极培育2大行业,即文化用品制造、艺术创作和交易。
3. 整合资源,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一是要抓大扶小多业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要整合金融资源,畅通融资渠道;三是要紧随科技浪潮,积累产业势能。
4. 优化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搭建高层次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法治环境;三是要转变管理体制,优化市场环境;四是要丰富支撑政策,培育产业沃土;五是要加快区域合作研究,抢占合作高地。
 
知行 发表于 2014-11-1 1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提法和意义都不一样,是不是能用你这个文化建设来归总
‘’
 
太阳花 发表于 2015-11-27 2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把握机遇条件,增强文化自觉
 
鸿雪 发表于 2017-10-8 10: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正学习文化建设的专题写作,这篇文章启迪不少
 
老三要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7-10-27 18: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要把握机遇条件,增强文化自觉。
 
jiangyizhe 发表于 2017-11-6 09: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文化战略建设和研究
 
liushuiqingquan 发表于 2019-5-22 1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立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