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写作人才的综合素质谈点个人看法。4 j$ L/ ^* {2 @2 P! g
6 z% x$ Z+ S/ {/ Y) W( [" _ 一、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形势变化。! n" S. V# y( h" o) ~3 Z
5 G) H; b- d# {, ~9 z8 ] 达到此要求并不难,就是多看时事政治类的报刊资料、新闻信息及领导讲话,并将它恰到好处地引用到文稿中,以增加文稿的时代性和说理性,这就要求写作人员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并熟练应用党的方针政策,否则,综合性文章是写不好的。% p0 _( R0 `: W9 F1 |
/ E: b% q2 [- z& w. W 二、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1 m# R4 y2 n( C! H
/ m- N3 M! J; r8 i* i% C 思维敏锐,思路开阔,善于抓本质、抓规律,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丰富多彩的材料中捕捉观点、理出头绪,提炼主题,构造出文章的框架来。言不及意的赘语及客套话、废话应坚决删除,使文章言简意阂,层次分明。写综合性文章不能像写小说,靠润色来增加字数或书的厚度。
1 o) _; j2 r+ R- Z1 a
- l9 t0 {" G% [4 q y" q7 C 三、有较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 @; [8 H9 j8 a+ I5 v7 F! u) ?9 c$ ^" v$ V. z
我注意到,工作和生活经历丰富,特别是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写出来的文章有骨有肉,哲理性和可读性强一些。因此,写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综合性文稿是领导用于指导工作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要体现理论指导性又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读后听后能释人所疑,解人所渴,给人以正确地启发和引导。如果知识贫乏,体会肤浅,对所写的东西表述得不是若明若暗、干巴累赘,就是抄报纸、抄文件,满篇八股味。就会使读者、听者感到如嚼清水泡馍。如简要公文:关于转发<××《××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公文格式规定,是必须的。给领导写讲话,整篇80%以上照抄报纸或上级领导讲话,没有自己的意见,只起了传声筒读报员的作用,何用?
# c0 t& z: ~4 E( \+ G
* r$ O. D6 a# a, v/ y! O$ _, y 四、要有坚实的语文基础。; p2 ]( N, T" p0 o8 r. H4 K
4 E- q8 q# v' S) x& ^; ?+ ` 现在的领导很注重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幽默灰谐的领导多受群众欢迎。因此要求写作者了解领导人的讲话风格,写出语言词汇丰富而无堆砌之感,文法修辞严谨又能充分地表情达意,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强,又使文章结构严谨,语句精炼,文理通顺。恰当地应用四言八句顺口溜式的群众语言,既使文章生动活泼,又使文章有说服力。苏轼云:凡文字,少年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也。领导审修文稿,注意的是文章的内容和观点,语法修辞,错字别字和标点符号可是写作人的事。有一个单位的工作报告(总结)写了近两万字,观点不清,数据重复,叫领导怎么评价你的工作。不干工作靠笔底生花不对,干了工作,笔底生不出花也可惜。$ e# Y$ j( p; p, s
$ A' U, C* A; A3 h
五、要有吃苦奉献精神。
/ d0 S: O: N$ }& Y) ^0 q
# b1 Y& I0 z+ A! W4 x 综合性文稿写作不仅强度大,往往要求急,加班熬夜是常事。文秘工作是无名无利的劳动,文章写得再好,也看不到自己的名字,更没稿酬。有人写了一辈子,也找不到哪篇文章是自己写的,最后汇入了某领导文集。所以,写作人员一定要有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有埋头工作,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如果斤斤计较,怕苦怕累,早三暮四,是干不了也干不好这行工作的。
& F( S4 W' ~3 _ K0 Z' A" S
6 O" S. h# C' h$ b6 N, ? 培养和提高写作人才的综合素质,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靠文凭高低、读书的多少来决定的。有些单位总体文化程度很高,仍然出现了优秀写手“断档”,写作质量下降的现象,应引起重视。对此,我提几点建议:
( u2 Y+ p4 X% B6 W& e
% ~# o9 n3 c, F" w$ F% t( B 首先,要抓好现有写作队伍的培养提高。一是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使文章中的时代语言突出,与形势合拍。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李扬同志在文章中所述:熟悉常用的三大类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熟读三大类文字资料、熟用三种适用方法。应是加强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新手,要以老带新,在老同志指导下多写多练,亦可多召开文稿评审会,通过讲评和修改,吸取成功经验,克服不足之处,这种办法印象深,提高快。三是要加强社会实践,要多给他们深入社会深入基层调研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强对实际工作的体会。四是要关心写作人员的成长进步,优秀的写作人才往往是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要合理使用,注意适时地把他们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去。如此,既有利于调动写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感到有盼头,又有利于充实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不要因为他们能写,就抓住不放,永远留在机关,最终是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 z: B1 k3 w: X( j4 z
/ l) c" |. s2 R, [+ K2 U
其次是要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保证写作队伍新老交替,后继有人。直接从招干的大学生中选拔写作人才不应作为首选,而应从在一线、在基层工作三年左右,具有写作能力的干部中选拔为宜,或许这是我们解决断档、后继有人的捷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地方和军队经常举办写作学习班,采取讲课、交流、观摩和实地写作相结合的办法,培养本级和下级的写作人员,对提高写作队伍的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办法今天仍值得提倡。
) r$ J% w) Y5 B
9 ?% o8 }7 a1 p% G: n+ b0 Q* X4 \ 总之,写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J& q" C9 R0 ^' s! k/ B$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