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村官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复制链接]
乐文 发表于 2013-1-15 13: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尊敬的曾局长、郭部长,徐社长!尊敬的其他各位领导!新闻媒体记者们!大学生村官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叫保虎,中共党员,回族,是云南西双版纳州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职务为村支书助理。

首先,感谢中组部、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对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大学生村官们的深情厚谊和关心爱护,这次召集部分代表来此相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见面和交流的机会,共谋“三农”的发展。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有益探索,因为我们大学生村官也是群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工作在边境一线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在此发言,我深感荣幸。我们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发展壮大、包括我们自身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党中央的重视与关怀、离不开省、州、县、乡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门的悉心培养以及村“两委”干部的言传身教。借此机会,我衷心地向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关心、支持、帮助的各级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们关注、呵护和牵挂的各级组织部门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表示崇高的敬意!

当村官三年多来,我深感: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云南非常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期以来,他们心里始终装着我们,时刻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教育我们。组织二处副处长李垠乐同志还经常深入到老少边穷地区看望大学生村官。可以说,没有组织的培养,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长成才。

下面,我就将从事村官以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与大家作简单介绍,以求共勉、借鉴和交流。

一、关于在工作实践方面

首先对我工作的纳么田村做个简要的介绍:

纳么田村是靠近老挝国家的一个边境村,地处易武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县城96公里。辖纳么田村、新田村、勐户一、二村、回洼村、热水河村、分水岭村、大良子村等8个村民小组。同时纳么田村又是一个多民族山区贫困村,居住着傣族、瑶族、彝族、佤族、汉族、哈尼族等多种民族。现有农民386户,人口1832人。全村国土面积13.24万平方公里,海拔 640米,年平均气温17.50℃,年降水量2,2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及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758.4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林地面积16,434亩。

到村的第二天,我就主动邀请支书带领我走村入户,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村情、寨情、民情,对全村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哪家在哪里,知道哪里有一座沟坝需要建,哪里有一块土地适合开发种植哪类经济作物。最开始纳么田村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地处边境,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没有主导产业,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思路……摆在面前的诸如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各民族村寨很少来往等等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只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对此我和村组干部殚精竭虑、日思夜想,在与班子成员一起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之后,按照“科教兴村、胶茶富村、旅游活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格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胶茶产业、保护橡胶、古茶园、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得到全村各族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积极响应。

我亲自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落实措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全村经济正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全村8个村小组、7个自然村通水、通路、通电、通邮,四通率达100%,广播、电视、电话覆盖率达100%。这里一座座傣式别墅、瑶式建筑、汉族楼房等拔地而起,小汽车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全村经济总收入由2009年的669.5 增加到2012年的989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由2009年的2379元增加到2012年的4980元……

三年来,我始终坚持深入群众,穿梭于山村的田间地头,努力协助村两委班子对村里污水处理的规划设计、村庄整治、人口普查、水利建设、禁毒防艾、组织科学发展、创建文明村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平安创建、综治维稳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结合村里的实际,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帮助困难农户争取贷款扶持,不断改善居住条件;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村两委班子,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用心浇开团结花;结合“四群教育”,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了解群众愿望,带领村民学习党的政策、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通过讲解、深度宣传,让老百姓“知国情、感党恩”。

二、关于在理论研究探索方面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又说,“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在农村工作要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我们大部分村官都住在村委会,晚上要守住村委会的财产,有些边远山区的村委会还不在村寨里面,我们遇到的那种孤单、寂寞靠什么方式消除呢?刚开始的时候,我学会写民情日记,后来我写了些农村方面的调研报告等。在近三年的村官生涯中,我始终坚持“白天走村串户,晚上笔耕不止”。我写了很多调研文章,其中《共产主义究竟有多远?习近平四一定谈发展》等数篇文章在人民日报刊登并获奖、《像杨善洲那样做人做事做官》一文,在云南省委组织部等联合开展的“学习杨善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征文活动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并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题为《浅析如何在民族区域城镇化中促进民族旅游发展》等数十篇被国务院县域经济内参、区域经济内参、城市发展经济内参刊登并呈送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阅读。

2011年,论文《浅析边疆民族地区党员教育》入选“全国基层党建优秀案例”,并于同年6月特邀参加由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研讨会”;2012年2月,特邀参加人民网举办的“十五周年座谈会”;2012年5月4日,作为大学生村官代表,被推优参加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胡总书记对青年朋友的谆谆教导,会后受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的亲切接见和鼓励。

2012年7月,被评为易武乡优秀共产党员、西双版纳州“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5月,我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为我颁发的和谐中国?新农村建设先锋人物称呼;同月,我在国家会议中心接受国家领导人“第十八界中华大地之星*新农村建设创新典范”荣誉称号。个人先进事迹在云南卫视新闻联播分期播报,在《西双版纳报》、光明网、人民网等刊登。

这一系列的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责任!这只是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大学生村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组织却赋予我如此殊荣。这也是与我的父母、学校老师、村组干部以及各级党组织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的。在深受感动和鼓舞的同时,更是我一生弥足珍贵的经历,今后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努力回报社会、回报三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三、农村工作的几点体会

大学生村官同仁:我们村官前面加上“大学生”的前缀,这是一份荣耀,而非累赘。基层的村官能把工作做好,靠的是经验和智慧,而大学生深入基层,优势是知识、激情和创新。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既非受苦,也非救火,而是相得益彰。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大学刚毕业就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是很庆幸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必须要做到了解村情,才能找准方向,找到工作落脚点。工作以来,我协助村两委班子为村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农村工作非常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做好协调纠纷,不抓好民族村寨团结,农民就不能安心生产,社会就不和谐;不做好政策宣传,农民就难以在党中央领导下勤劳致富;不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农民难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只有踏实做好每项工作,认真总结,珍惜现在的机会,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朋友们,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村官是加引号的,这表明我们不是事业单位人员、不是公务员,我们没有编制,我带有志愿者的性质,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在老百姓心中,他们认为我们是了不起的“官”。三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生涯告诉我:官不论大小,干部首先都要带头书写“人品”这个宝,这样才能做一个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的称职官员。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街头,无论我们身居何处、何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向,都不能动摇我们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忠诚信念;都不能动摇我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坚定信念;都不能停止为加强和提升自我各方面的能力而进行不断的学习。

四、给广大大学生村官同仁的寄语

大学生村官同仁:人生之有幸,在于活出价值。人生之价值,在于勤于奉献。三年来,为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我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挥洒在新农村这片热土上,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起来,取得了一点成绩,收获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在村官生活当中,我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付出了许多艰辛与汗水,不过与此同时,我同样也收获到了许多精神财富。我逐渐掌握了与人沟通的一些技巧,我逐渐克服了性格上的弱点。在丰富认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之中,我的品质和意志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砺和锻炼。在纳么田村工作期间,我常常早出晚归,或是在烈日当头下开展各种宣讲,或是在毛毛细雨中进行调查;这些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历练。我始终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我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去感受实践,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做人要谦和一点,大度一点,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才能多一点微笑。

三年的村官实践告诉我:当大学生村官是一笔财富。这财富是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的崇高境界;这财富是坚定志向、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这财富是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这财富源于组织的信任与赐予,是无法用任何东西替代的责任与荣誉。

广大同仁,选拔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和国家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村官实践知识、历练意志、服务农村、回报社会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是实现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与农村共谋利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群众的期盼!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wuai880611 发表于 2016-1-19 2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谢谢,正要找座谈会发言,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2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