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学发展] 用“中国梦”引领美丽铜陵建设

[复制链接]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3-6-29 07: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既是“中国梦”的具体化,更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要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铜陵人,我们首先要谱写好中国梦的“铜陵篇章”。“美丽中国”,描绘的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从一座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山清水秀但经济滞后谈不上美丽二字,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属于美丽范畴。“美丽城市”应该是立体呈现的美,是有形景观与无形内秀相结合相统一之美,它包括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

  一、打造山水园林之都,实现生态宜居之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满足人们对美丽生态空间的向往,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山水,扎实推进生态修复,逐步达到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力争让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一是实施环境保护修复行动。要明确功能分区,研究制定《铜陵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强化自然保护,出台《铜陵市自然保护区工作方案》;要抓紧生态修复,对破坏的山体和水体,本着谁建设谁治理的原则,积极组织进行修复。二是实施生态景观再造行动。铜陵滨江、含湖、依山,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必要对整个城市生态景观开发进行系统性设计。建议重点打造3个核心景观地带,即滨江景观带、河湖生态景观链和绿化景观带。三是实施城市形象提质行动。围绕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施城市形象提升、环境整治和长效管理三大工程,将“短板”补齐,让城市变靓变美。四是继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美丽铜陵”,“美好乡村”建设是其重要一环。当前,我老秘网市美好乡村建设已全面展开,在顶层设计上要做到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新突破。

  二、打造绿色产业之都,实现富民兴市之梦

  城市因产业而设、因产业强而繁荣,无产业就无所谓城市。优化产业布局,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美丽铜陵”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布局优化。首先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坚持全市开发区“一盘棋”,实行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共享优惠政策,实现科学布局。其次是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分设三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范招商引资,引导现有企业集聚,形成品牌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再次是实施生态搬迁战略。对城市建城区及横港扫把沟区域的污染及高能耗项目,出台产业搬迁优惠政策,经过整治达标后,可就近安置到循环园区、示范园区。二是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首先是构建循环发展体系。充分利用我老秘网市循环经济双试点的政策优势,构建市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发展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其次是构建低碳产业结构。在重点推动化工、建材、有色冶炼等污染项目升级改造的同时,通过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发展壮大铜基新材料、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其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再次是构建污染追责体系。坚持关口前移,对引进的项目,严格环评,实行环评终身负责制,谁评价谁负责、谁引进谁负责,把好源头关,坚持企业污染四色管理,形成倒逼机制。

  三、打造文明和谐之都,实现幸福小康之梦

  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环境良好、居住舒适和交通有序,增强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和舒适感,使铜陵成为创业者向往、本地人自豪、外来人羡慕的宜居城市;二是坚持城乡一体,实现收入倍增,健全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是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诚信、友爱、互助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达到文明有序、城乡融合、人文和谐,彰显城之美、乡之美、人之美。市政府研究室 杨友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0粉丝

5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