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山东省淄博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3-7-15 07: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立足创新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20多年前,在淄博市的沂源县,一个叫鹿成滨的年轻人临危受命,接任当时经营举步维艰的耐火纤维厂厂长一职。20多年后的今天,这家更名为“鲁阳”的乡镇企业,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亚洲最大的陶瓷纤维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耐火、保温、防火材料供应商。提到企业的取胜之道,鹿成滨认为:“正是由于自主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升级,才使得鲁阳有了今天的成绩。”
    创新发展,成就了今日辉煌的鲁阳;而像鲁阳一样,不断艰苦探索、自主创新的大批淄博企业,也正在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淄博因石油化工、能源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直是鲁中地区的工业重镇,曾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开发的老工业城市,历史积累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已成为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能带来既稳定持续又科学健康的发展,是淄博市历届党委、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
    如今,淄博市立足老工业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创新驱动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以此为撬动发展的杠杆,增创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的源起   
    悠久灿烂、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淄博,深知“日新之谓盛德”“阐旧邦以辅新命”的深刻寓意。
    往古者,所以知今。
    创新驱动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而言。淄博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改革开放以来,淄博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成为全国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16个城市之一。然而,产业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发展方式的弊端愈显突出。一方面,资源消耗大,经过多年的开发,淄博主要资源已近枯竭,全市 90%以上的煤炭、95%以上的建陶原料、40%的铁精粉依靠外地调入,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也埋下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隐患,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将越走越窄。
    顺应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而转型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正如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所提到的那样,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基础上的产业变革,将会使传统工业面临颠覆性的挑战。因此,只有尽快实现产业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掌握新一轮竞争的主动权。
    缺乏创新的高投资率难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亚多个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被世界银行的《东亚奇迹》研究报告称为“亚洲高绩效经济”。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则敏锐指出,这些经济体虽然大部分实现了高增长,但却几乎没有任何生产率的提高。东亚经济的增长可以完全归功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不是生产率的提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这种发展模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经济从高峰落入低谷就不可避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这种发展模式遭受重创,而10年后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则让我国也面临类似的困境。淄博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对这种缺乏创新发展模式的弊端体会更加深刻,因而对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更为迫切。
    任何发展路径的选择都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产物,正是由于其内部发展的需求和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正如雨果所言,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应。淄博市正是从对发展规律的把握中,选择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并将其作为事关老工业城市转型成败的重要战略,引领城市的未来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淄博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显著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创新驱动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淄博市连续8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被授予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行列。
    坚持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创新发展的“牛鼻子”,着力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全产业链经济,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抢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促进传统产业高端高质化,大幅度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自 2008年以来,淄博市先后实施“5年 1500亿元技改计划”和新一轮技改计划,近5年完成技术改造累计投资2300多亿元,年均增速达到 20%以上,目前全市 60%以上企业的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化工、机械、建材、冶金等一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园区是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约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淄博市着力加快国家级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等 12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建设,强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的刚性约束,促进相关产业加快退城进园、退地进园、退村进园步伐,并大力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和南部工业区综合治理,培植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产业聚集带,园区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以来,淄博共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69条,淘汰落后产能711万吨;关停淘汰钢铁企业29家,淘汰落后产能157万吨;关停建陶生产线48条,淘汰落后产能7750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任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腾出了宝贵空间。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淄博市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为抓手,全力支持具备比较优势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速扩大氯碱离子膜、高效无毒脱硝催化剂、非对称大动力电容电池等一批革命性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规模,加快培植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汽车及机电装备六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2012年,全市六大新兴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9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8.9%,实现利税411.6亿元、利润26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和23.6%。作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的东岳集团,依靠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在氯碱离子膜等领域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并两度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聚四氟乙烯的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分别雄踞国内和亚洲第一位,是春兰、海尔、格力、美的、长虹等100多家家电集团公司的优秀供应商,主导产品创出“三个4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产品40%以上销往国外,出口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行业出口总量的40%。
    二是发挥国家级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近年来,淄博先后创建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药、先进陶瓷、泵类、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实行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战略,建立和完善基地内公共服务、技术和市场平台,提高基地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集成度,形成了一批主业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别是在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冶金新材料、功能膜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竞争优势,目前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认定为全国首家“新材料名都”。
    三是彰显科技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淄博高新区以争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以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推进创新资源聚合和创新功能拓展,重点加快新材料、先进陶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培植壮大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科技支撑能力。2010年,淄博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获科技部批准,跻身于国家级创新团队行列,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围绕打造全球功能膜材料基地和千亿级氟硅产业园区,2012年新上投资过百亿的系列新项目,园区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四是加快培植壮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将实施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计划作为壮大新兴产业的战略举措,重点支持“创新发展500强”企业发展,围绕要素保障、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有侧重地给予相应支持。2012年,全市创新成长型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平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0个百分点左右,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淄博积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水平,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1家,其中国家级9家,组建山东省院士工作站54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0家,均居全省前列。
    二是搭建以资本市场引领创新的平台。重点抓好开放式创新中试基地和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一基地”“一中心”建设,畅通创新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的渠道,为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提供最适宜的体制机制和资本土壤。一方面,从最具比较优势的新材料等产业入手,瞄准高分子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中试基地,直接吸引海内外相对成熟的领先科技成果到淄博中试和就地产业化。另一方面,集中培育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这一重大资本创新平台,对中试成功的产业化项目、创新成长型企业,通过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为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和创新企业提供最适宜的资本土壤。目前,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已达143家,总市值115亿元,融资总额达到66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心挂牌企业达到500家以上,融资总额突破500亿元以上,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上市公司培育的孵化器。
    三是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载体。截至2012年年底,淄博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41家,涉及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技术领域。联盟成员中企业229家、高校41家、研究机构31家,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合作承担国家科技计划10余项、省科技计划30多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和技术交易,平均每年为各单位和企业科研中心发布科技成果2万余项,为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供了有效支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自2006年至2012年,全市共申请专利44787件,授权17084件,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坚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一是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自2002年起,淄博市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国内外众多的科研机构,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同时深入开展“高校产业化项目推介会”“院士淄博行”“百名博士淄博行”等各种产学研交流活动,产学研已成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目前,淄博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聘为淄博市政府科技顾问,十一届新材料技术论坛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6473项,院士专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89项,带动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89亿元。
    二是完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北京、上海、天津三大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和重点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为支撑,建设淄博科技创新服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科技信息与文献信息服务、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服务、科技成果与项目评价评审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供需双方小型化、专业化、日常化的对接交流服务模式。同时,淄博市积极推动企业与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实现由单一的成果项目科研合作向共建科研基地、实践基地以及成果转化基地转变,打造了更广阔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淄博共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余项,执行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实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突破,并积极探索建立海外孵化平台,相继在美国、德国规划建立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海外科技孵化器。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省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省级国际合作中心3家。
    坚持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淄博市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事关科学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跟踪了解国际国内重大科技动向,及时研究解决涉及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通过完善科技创新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考核权重和督促检查,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好的政策才能给予创新良好的土壤。淄博市为鼓励创新,出台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一,设立专项资金,市财政安排1亿元的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专项用于支持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设立总规模20亿元、初始规模10亿元的市级产业发展基金,以阶段性股权投资方式对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加速做大做强。其二,加大创新奖励,设立政府性发明创新奖励基金,对年度重大专利和发明持有人给予重奖,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其三,财政激励和融资支持,对于优质的创新发展型企业和符合规定的创新发展重点项目,优先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给予倾斜支持,促其快速成长。
    三是培育创新文化。淄博通过积极倡导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宣传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浓厚氛围。已举办3期的“创新大讲堂”,通过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以及行业领军人物授课,使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企业家跟踪了解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的最新动态和走向,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强了整体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生态城市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既体现了我党对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勇气和魄力
    作为老工业城市、全国工业经济过万亿的16座重镇之一,淄博的发展轨迹有着老工业城市的共同特征。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已成为过去,面对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竞争条件,是继续走老路还是开辟一条新路?淄博选择了后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说过,改革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对于淄博而言,开辟一条新路,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近年来,淄博市抓住国内外环境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下大气力改变和摆脱固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与路径依赖,在全市上下大力强化早转早主动、晚转则被动、不转无出路的共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通过技术改造、上新创新、淘汰落后,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了城市发展新优势。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正是凭借“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淄博才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创新使淄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创新驱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创新型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美国则高达80%。由于这些国家成功经验的榜样作用,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只有创新才能支撑未来的发展,只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才能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于淄博而言,工业是淄博经济发展的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工业结构调整上寻求突破,这要求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培育,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支撑。
    实干兴邦。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淄博通过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存量资产优势得到有效盘活,在基本不增加或较少增加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装备水平,使得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淄博通过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使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扩大规模、形成气候,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布一子而活全局。淄博很好地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
    创新驱动发展是建设生态淄博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淄博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仅2012年,全市整治各类污染企业 1570余家,关停各类小企业680余家,连续 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然而,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淄博,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对于淄博而言,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决定了生态建设的深度。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有力的措施就是科技创新,通过加快构建节能环保的产业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因此,创新驱动发展就成为生态淄博建设的必由之路。
    淄博在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局,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终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市之梦!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课题组闫桂新李晓阳 王莹 丁伟 刘钊;执笔人:王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