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送礼既然是一门艺术,自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古今中外一些成功的送礼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起码我们应该注意下述原则:% e+ [6 [$ U) A/ m) y( h2 d0 L: Q
" V; c/ n; R7 [ I: N/ E; M, m# j9 j& k 1、礼物轻重得当
2 a3 g7 ^/ ^; e8 ]& F' Y; N0 C/ m- O6 |1 o1 u
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N+ J n* `1 H5 F- s; p1 W/ I* E
) M S) z$ {) d' n' W! N( Y
2、送礼间隔适宜1 `; P, K0 d' X* _0 K# F
4 K% |9 U' w- A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v8 L6 {( P% Z3 o
{0 y! _: G3 l' L 3、了解风俗禁忌
* I- ]) u4 O+ s6 \; _$ u; Z1 C+ p3 |& g- Q: C6 U4 C1 n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J3 l; v$ s& K, Z+ v4 G% J
" s: [6 X/ x/ J; {* x6 c# B
& n! b! Z1 [1 L) u, i/ {
, M9 S6 ^+ c& q# G: T1 T3 \5 Y% e
4 D0 t. b! u; ?) {8 M+ Y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