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特色城镇化六要素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1-6 09: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作为一个有着巨大自然禀赋差异的大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道路是不同地域走出因地制宜以人为中心的多元城镇化道路的总括。为进一步认识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实践,厘清城镇化要素,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2013年11月调研组赴江西省赣州市就城镇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其城镇化道路的经验进行了分析研讨。赣州市通过抓好城镇化系统中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交通路网、公共服务、生态保障和文化传承等六大要素的建设,奠定了城镇化健康、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赣州实践为其他同质地方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启示。
  科学规划,确保城镇化发展的科学空间结构
  科学规划,就是基于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城镇化道路的顶层设计,是确保城镇化发展中“骨”“肉”协调,人城合一的纲领。离开了规划布局,城镇化便成为“无根浮萍”,摆脱不了“摊大饼”、无序发展的困境。赣州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正是因为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并引导规划“落地”,才推动了市、县(区)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到2012年年底,赣州市中心城区累计编制(修编)完成了近60项规划,实现了近期建设范围控规全覆盖;18个县(市)均已完成至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2013年,又编制完成了具有城市总体规划意义的《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科学的规划布局,彻底优化了赣州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形成了“一核两廊三圈”和中心城区——县城——示范镇(中心镇)三级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这样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区的增长极作用,将周边紧密联系的县市和特色功能区纳入中心城市的区辖范围,实现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的格局。
  畅通路网,确保城镇化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外循环系统”,是城市人流、物流的“根系”,外联内通城市才活力无穷。赣南因水上交通发达而兴,曾经是南宋全国36大城市之一,又因陆路交通闭塞而衰。因此,赣州市对交通的重要作用体会至深,始终把交通建设摆在城镇化发展的突出位置。优先发展对外交通,积极推进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主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建设。随着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赣州逐步消除了城镇化发展中生产要素流通瓶颈制约,促进了城镇化进程中的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了全区域对内对外的人财物配置效率。
  产城融合,确保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
  城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关键看区域内的生产效率,而现代社会的生产效率关键是看产业发展的效率,但产业发展又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集约的市场和信息环境等。产业是城市发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两者不可分割、互相影响。赣州市在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的同时,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平台,实现了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一方面,依托城市做强产业,提升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外溢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另一方面,依托产业建城市,优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完善工业园区的城市服务功能,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住房、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等现实问题;实施“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定向、订单培训大量熟练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解决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问题。2012年全市培训进城务工人员达30万人次。
  聚焦民生,确保城镇化发展的人本性
  城镇化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准备条件,因此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从始至终一直坚持人本性,以人为本,保障民生质量,如此才能实现发展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赣州在城镇化建设中打破了城乡藩篱,以促进城镇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整治街巷、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改造棚户区,推进以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为主,公共租赁房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医疗保障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生态优先,确保城镇化发展的环境友好性
  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保障生态安全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城镇化的必然伦理选择。赣州市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自身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山水环绕的城市形态,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大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到2012年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4%。
  文化扬弃,确保城镇化发展的灵魂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主体性和意识性的核心表征。城市建筑可以复制,但历史文化无法复制。文化的传承让社会有了生命的连续和递进,能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有归属感,也赋予不同地域以个性特色。赣州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挖掘“宋城”“客家”“红色”等城市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城市特质,无论是商业街区的改造、街区的整治,还是新区城镇的建设,都极好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文化的要素,激发百姓内心的文化火花,将物的文化升华到精神的文化,形成了和谐文明公正的社会风气,把文化做成了社会发展的灵魂。
  (调研组成员:刘 刚 王贺胜 郭 勇王 峻 廖 涛 马利杰)


标签: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