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N市处于我国黄河流域的上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相对闭塞。N市的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经济要素相对稀缺,资金和人才匮乏,丘陵、山地、风沙地占国土面积的72.8%,山地、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较为贫乏。中南部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极为短缺,资源承载能力差,人口密度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临界值。多年来,N市实施外延式增长方式,在短时间集中动员各种资源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这种依靠资源、高投入式的路径依赖不断得以固定和强化,粗放的发展模式所形成的资源依赖性产业结构,使得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等排放强度较高,区域环境负荷较大。2013年,N市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资源依赖性、能源消耗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82%。自主创新能力低,综合科技水平滞后,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50%,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及产值比重严重偏低。有专家指出,如果囿于眼前和局部利益,延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但会给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还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并且很有可能会使经济逐渐闭锁在一种低效率、高耗能与高污染状态中不能自拔。面对未来,N市面临着赶超与转型的双重任务。与N市相邻的H市,也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走过了一条壮士扼腕、凤凰涅槃式的发展之路。几年前,H市政府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上项目、搞投资,大力发展工业,不断壮大经济规模。现在H市经济总量上去了,经济基础打牢了,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了,则开始严格了环境准入。2013年,H市25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中,就有一半多没有经过环保审批。正如H市决策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弯路,现在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真正转变到讲求质量与效益上来了。”
: @& l: T9 k" l+ i& z" k/ z# d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N" z- z( P' T, R 1.根据案例材料和工作经验,分析导致N市经济欠发达的原因,并谈谈N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 / _& e# Y4 B% L" k7 O9 s4 x$ L
2.有人认为,H市的经验说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要先上规模再上质量,先加速度再提效益。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为什么?
4 ~4 S8 x2 p2 L; t% y; d 3.如果让你到N市担任主要领导,你认为应该抓好哪些工作推动N市经济发展。 * b4 \, O# X9 s+ e2 N$ S
【答题要点及思路提示】第1问,要答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案例材料中对N市现状的描述,分析推断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二是答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要知道,一个地区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理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等,作答时都要考虑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出路,一方面要从大处着眼,扣在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另一方面还要从当前入手,答出加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等方面的内容。作答内容要点有:导致N市经济欠发达的主要原因:(1)空间地理位置不优越,交通闭塞,土地少且不肥沃,自然资源少,自然禀赋不足。(2)人口密度大,环境约束力强,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3)国家出于对黄河生态的保护,对黄河上游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大。(4)长期实施外延式增长方式,集中有限资源实现增长的路径依赖不断固定和强化。(5)长期的农耕文明使民众的等靠要意识较强,安于现状,求稳怕变,创新进取意识薄弱。(6)体制转型滞后,市场机制发展落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严重,政府职能转变慢,过多干预经济,市场经济环境不优化。N市发展的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市场经济,加大招商引资,承接好产业转移,挖掘生产要素潜能,发挥好后方优势和比较优势,把经济增长转变到讲求质量与效益上来。 , v( [% I' i1 N8 G- X
第2问,有一定迷惑性,因为从案例材料上看,H市是正面例子,有正面的示范效应。但是在答题时不能被这种正面例子迷惑,要根据观点进行客观分析,不要落入出题者布下的陷阱。现在讲经济发展,是要质量、速度和效益相统一,不能只看总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要看质量和效益。所以此题的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主要作答内容有:H市的经验固然可取,但是不能认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要先上规模再上质量,先加速度再提效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欠发达地区面临赶超与转型双重任务,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质量和规模、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相协调、共同提高之路。绝不能不顾效益和质量一味追求大规模、高速度,也不能只顾及质量而不加快发展速度,进行赶超。只有在讲规模、讲速度的基础上讲质量、讲效益,欠发达地区经济才能走得稳,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 Q8 N. E; z* A
6 q6 g, T0 E' ~. G5 r: s1 k4 s; }
, I5 a4 B/ [0 _2 m7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