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幼时就成了孤儿。为了生存,年少的刘勰和僧人们住到了一起,他一边发奋苦读,一边帮僧人们整理、抄录经文。每天傍晚,有专门的僧人负责检查刘勰整理抄录的经文,而僧人每次总能从中找出一些毛病。而这时,刘勰总为难地说:“这里我不是太懂。”僧人被刘勰的老实相逗乐了,便拿过经卷,给刘勰讲了起来,并顺带讲了很多各方面的知识。
& V, r% a( a4 b. {8 F( k/ h; Z
' d6 R& @6 N& `( F/ K 后来,做了县令的刘勰提及当年抄经时犯下的错误时,笑着说:“其实当年是我故意犯的错。只有这样,僧人们才会在不自觉中产生优越感,并乐意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如果事事做得过于完美,就会在无形中给别人造成压力和威胁,自然不利于自己的进步。”
& L1 d4 b# f& s" q% P H5 i1 C7 N5 K4 \8 ?( C6 C+ n- N4 y. x9 F" W
无独有偶,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创建团队之初,发现员工们的积极性总是不太高涨。一天早上,员工开晨会,俞敏洪讲话结束时,“不小心”出了个错:“散会了,没吃晚饭的快去吃吧。”这个小小的口误以及俞敏洪滑稽的表情,惹得大家大笑起来,紧张和压抑的氛围一下子不见了,于是大家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 ( \' M6 F0 Q. s
5 D/ z. J+ o# m( P 一名员工私下对俞敏洪说:“之前你事事做得都很完美,大家都吓得畏首畏尾,不敢施展拳脚,生怕一不小心出了错。后来,大家突然发现你也会犯错,心里便不自觉地放松下来,自然可以放开拳脚工作了。” ' N, f8 `. P0 u: q
. p) J* m0 H/ t/ D, |) R1 |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追求完美的精神,但有时却不必事事做完美,留一点小瑕疵,不仅可以让自己轻松起来,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