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浙江省桐庐县、安吉县、长兴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许语 发表于 2015-6-16 1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关于浙江省桐庐县、安吉县、长兴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央文明办一局

4月13日至15日,我们到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湖州市安吉县、长兴县调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期间,到了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荻浦村,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马家弄村、递铺街道双一村,长兴县泗安镇、上泗安村、太湖街道沉渎港村、小沉渎村等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实地考察等方式,调研了解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调研中,我们步入乡村,白墙黛瓦的民居、绿树成荫的堤岸互相掩映,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祠堂建筑,清幽雅致的乡间园林,舒心悦目的整洁村容,桃花源般的“农家乐”,处处是景、步步皆画,古韵盎然、生气勃勃,“青山郭外斜,绿树村边合”,“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构成一副美妙的江南乡村山水画,令人沉醉。深切感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把县域建成美丽景区,把公路沿线建成风景长廊,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道道“风景”和一片片“风光”,一个个特色村、精品村、中心村,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勾画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样本。好环境带来好生活,广大农民群众的笑意映衬在脸上,眼神流露出幸福,美丽乡村既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也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乐园。

一、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做法

调研中感到,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统筹安排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3年,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思路政策,确定总体布局,推进工作落实。在此基础上,2010年浙江省又进一步作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到2014年底,全省共有2.7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94%,涌现出46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区),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文化环境都得到显著提升。

1、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浙江各地坚持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基础抓起,抓好贯穿结合融入,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引导农民群众理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动。一是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吉县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讨论,结合普及核心价值观,研究提炼“清正、务实、崇学、善为、孝悌、和谐”的安吉精神,根据群众身边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以事论理,以小见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开展家风建设活动。浙江广泛开展好家风建设活动,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大家寻家风、晒家训,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通过家风家训强化农民的道德感,汇聚社会的正能量。同时,把好家风好家训与“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把民风建设细化到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各方面。安吉县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推动文明家庭建设。三是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等各类评选活动。坚持群众评、评群众,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开展乡风评议活动,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评议的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问题。长兴县以“最美长兴人”评选活动为载体,建立“日日寻美”机制,营造“人人学美”氛围,落实“处处帮美”政策,不断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四是建立农村志愿者组织。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善新风,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五是形成特色品牌。各地以县域为单位,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社会影响大、群众反响好的区域性品牌活动。桐庐县围绕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更新理念、大胆创新,以全域景区化的新理念、建设景点化的新标准、美丽乡村全覆盖的新要求、村美民富的新目标,全力打造“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覆盖全县、惠及全民。长兴县大力开展“和文化”道德品牌建设,从“个人素养、家庭关系、事业发展、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等五大领域着手,把“和文化”细化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事业和合、社会和谐、环境和美”五大目标,系统策划、有序推进,形成了人人认同、人人践行的良好氛围。安吉县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生动格局。

2、坚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共建文明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有一个大的改观,就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针,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力度,促进城乡两个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发展。调研中感到,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对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十分重视,积极探索实践,发挥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的优势共同建设美丽乡村,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观念、人才、文化、资金、管理和文明创建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村发展。从2005年活动开始至2014年底,浙江省共建对子达2万多对,结对文明单位为结对村提供扶持资金累计达20亿元,帮助修建文化活动场所5000多个,送图书410多万册,联合开展文化活动77万多次,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浙江省文明县创建活动,精心设计覆盖县域、城乡联动的创建载体,让城乡文明整体推进、整体提升。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活动,修订完善测评体系,突出环境面貌和日常秩序管理,并结合星级文明户、学习型家庭、文化示范户、幸福家庭、绿色家庭等创建,努力培育农村文明新风。三是用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工作。把城市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安排、同布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

3、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是要做到规划先行,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好的村庄规划是凝固的艺术,历史的画卷”。浙江把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规划对实践的规范指导作用。一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有机衔接。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要求,在工程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制定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的规划体系,避免大拆大建、乱拆乱建,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坚持全域规划理念。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注重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在规划编制过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完成后进行社会公示,保证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三是保证规划落地。把规划实施作为工作推进的重要一环,做到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落实规划配套建设项目和资金要素,加强规划实施的评估。充分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完善城乡规划相关法规,建立乡村规划执法队伍,发挥社会各界的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4、坚持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色,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调研中深切感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既直观反映农村的文明程度,也必然促进农民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改善环境着手,最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强广大农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吸引力和内在动力。浙江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入手,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打造出一批村庄秀美、山水壮美、人文醇美、生活和美、村容洁美、经济富美的美丽乡村。一是把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点。注重从根源上、从区域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联动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建设,全面开展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的整治建设和整乡整镇的环境整治。二是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在完成“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城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并注重抓好日常维护和管理。2014年,桐庐县在全国率先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行政村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启动农村生产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通过垃圾粉碎发酵变成有机肥,在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使村容村貌变得更加整洁漂亮,促进村民生活观念的转变。三是把治理农村污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深度延伸。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办法,首创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管理平台、移动导航巡查和快速监测反馈系统,用“生态疗法”治理农村污水,用人工湿地装点乡村环境,倒逼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方式的转型升级,并力争再通过3至4年的努力,实现所有行政村及规划保留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让广大农村水变干净、塘归清澈,重塑江南水乡的韵味。四是形成常态长效的保洁机制。桐庐县建立由1700多人组成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各村对保洁员进行定岗、定责,制定考核机制,并发挥老干部、妇女组织作用,成立卫生督查小组,长效保洁队伍得到了加强。桐庐县环溪村大力开展庭院整治、清洁环溪“红黑榜”评比等活动,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意识,使环卫工作从几个保洁员的工作发展为全村村民的自觉行动,从单一的清洁工作提升为整洁、绿化、美化、靓化的综合性工作,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五是完善美丽乡村环境评价标准。长兴县推出美丽乡村建设“十有十无”标准,即:有村庄建设规划,无乱搭乱建建筑;有垃圾收集设施,无散乱堆积垃圾;有道路硬化管护,无泥坑杂草路面;有绿色整洁河岸,无淤塞臭水河沟;有污水处理系统,无直排外溢污水;有村庄庭院绿化,无乱堆乱放杂物;有统一路灯照明,无村庄主路盲区;有美观整洁墙面,无破旧危险房屋;有标准公厕户厕,无露天茅厕粪坑;有长效管理机制,无失管漏管现象。这些标准接地气、不繁琐,百姓看得懂、做得到,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便于考核。

5、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民生问题是农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关切点和聚焦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更要把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造福农民群众。浙江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入手,加快完善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把水、路、电等城市基本设施延伸到农村。二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把垃圾场建成“后花园”,把猪圈牛栏建成茶吧咖啡吧,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三是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积极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四是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对农村劳动力、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加强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进城务工人员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升级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五是建立综合配套服务工程。桐庐县环溪村配套完善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室、警务室、村邮站、电子商务购物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对全村公共服务事业进行统一管理,有效破解农村群众“找人难、难找人,办事难、难办事”的问题;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食堂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午、晚餐,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提升村民幸福水平。

6、坚持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浙江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的热切期盼,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把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是开展“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活动。在积极开展各类“送文化”、“文化走亲”和“我们的节日”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并通过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和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把送文化与种文化、育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对精神文明的新期盼。二是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3年至今,浙江省已建成3447家农村文化礼堂,省财政和省委宣传部从文化事业建设费、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这“两项资金”中累计落实11亿元,用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奖励和补助。在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同时,注重在价值观念、道德要求等方面注入新内涵,让农民群众“长见识、富脑袋”,实现了由单纯文化活动场所向综合精神家园的转化,增强了农村居民的归属感。三是培育弘扬新时期乡贤文化。对各地农村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企业家、华侨、专家学者、文艺人士等各界成功之士情系桑梓、回报乡亲,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强对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珍惜先人遗产,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提升改造现有建筑,整治拆除破败建筑,规划新建特色建筑,确保以“乡愁”记忆凝聚人心,确保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深澳村等,通过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已成为桐庐县美丽乡村游的一大亮点。

7、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58

正序浏览
初心 发表于 2019-9-14 1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谋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根据部领导批示同意的方案,我们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有关单位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16个,个别访谈设区市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8人。通过调研,我们对近年来我省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党中央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省委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牢牢抓在手中,将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以管党治党固本强基的高度政治自觉,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持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2003—2010年,规范建设、打牢基础阶段。这一时期,省委以“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先后制定并实施两轮基层组织建设规划,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基础性、规范化建设:大规模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规程,大力推动党组织向新兴领域覆盖,扎实开展以“乡村学华西、农村干部学吴仁宝”为内容的“双学”活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初步形成要素齐备、内容全面、制度健全、运转规范、职责明确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二)2011—2015年,巩固提高、创新突破阶段。2011年开始,省委以“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为总抓手,部署实施党建“八项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行动”。2014年,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省委对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主要内容进行完善,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深入实施。这一时期,一方面抓巩固提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规模培训基层党务干部,落实基层党务工作者基本待遇。另一方面突出创新要求,推进方法创新、载体创新,采取项目化、指标化的方式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实施,每年进行动态监测,总结提炼了常德盛“乡情工作法”等九大工作法,形成了以红豆集团党建工作标准、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党员出口机制试点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成果。
(三)2016年以来,全面从严、整体提升阶段。省委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上下集中用力,强化责任落实。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审议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文件。省委常委建立联系点,先后就“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保障等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对策,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党建责任进一步夯实,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全省90%的市县乡制定出台党建责任清单;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规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树培育一批“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南京仙林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宿迁的“支部+电商”、盐城的“党员统一活动日”、高校的“徐川思政工作法”等做法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回顾近年来全省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省委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断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用鲜活的载体、科学的方法破解难题推进工作,使基层党的建设始终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始终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着眼全省大局谋划、部署、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实施“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等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从省级层面设计总的抓手和载体,队伍、阵地、制度、活动、保障等基本要素一起抓,从全省范围内统筹解决体制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落实,使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二是始终坚持活动牵引、解决问题。抓住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重要契机,利用活动期间上下联动、氛围浓厚的有利条件,整合政策、整合资源、整合力量,集中解决一批单靠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集中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创先争优活动期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集中整治“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期间集中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做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党建有加强。
三是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坚持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在分类指导中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承担的职责任务,作出不同的工作部署。在农村,深入实施“六强六过硬”,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在街道社区,大力推广“零距离服务”、“网格化党建”等工作方法,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在机关,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大走访大落实”等活动;在非公企业,积极推行党建标准化管理;在社会组织,组织实施“公信力工程”,为基层党组织提升功能、发挥作用创设务实管用的手段和平台。四是始终坚持主动作为、创新实践。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改革发展所处阶段相对领先,经济社会转型相对较快,基层党建遇到的新情况更早一些,需要探索和破解的新问题更多一些。适应改革发展新情况,既念好比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务实管用的“老三篇”,又探索“九大基层党建工作法”等新办法,还创新“书记项目”“党员出口”等新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在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朝前走。五是始终坚持从严从实、落地见效。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上率下、层层示范;较早开展并长期坚持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用好考核“指挥棒”,形成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这些做法和特点,为我们贯彻十九大精神、在新起点上谋划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
二、立足新时代准确把握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意味着党的建设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最生动、最活跃、发展变化最快的领域。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和深刻内涵,认清基层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前提。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要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放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来谋划,科学研判、准确把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党在一些领域的核心作用削弱,党的政治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主要存在“三化”的问题:一是领导核心功能退化。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思想跟不上,缺少话语权,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不懂不会的问题比较突出,进入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当不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排头兵”。二是政治引领意识弱化。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执行不严,党员长期听不到党的声音、得不到组织的温暖,“党员不党员,就差两角钱”。部分党组织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育方式一刀切,活动内容一锅煮。三是凝聚群众能力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共讲一口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部分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不足,服务平台不全,服务设施不够,服务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2、社会职业分工日益细化,党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相对薄弱,党的工作领域需进一步延展。主要存在“三难”的问题:一是覆盖难有效。个别地方片面追求组建率,一个联合党组织覆盖几十个非公企业,工作难协调、活动难开展,实际上“联而不合”。少数新建党组织内生动力不足,成为“流沙型”党组织,“建了散、散了建”。有的村、社区经过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成倍增加,但党支部没有及时升格,一个支部管理200至300人,管理起来往往力不从心。二是管理难跟进。有的地方虽然在务工党员较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组织,但人员配备不到位、党员活动难组织,党组织成了“空壳”支部。一些分公司、子企业的党组织,上级管理鞭长莫及,地方指导力度偏弱,存在“能管着的看不见、能看见的管不着”问题。三是关系难理顺。一些社会组织“一个机构、多块牌子”,业务主管和挂靠单位多,党组织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挂“空挡”。有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党员超千人的大型企业,党组织关系隶属乡镇、街道,有的还归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导致“小马拉大车”。
3、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基层任务越来越多,党务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党的工作力量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存在“三个不足”的问题:一是源头不足。农村空心化、党员老龄化趋势明显,2016年底全省农村60岁以上党员占46.1%,初中以下文化党员占72.6%。随着党员发展指标的大幅缩减,有的村、社区党组织发展党员“三年轮一个”,致使村、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党组织书记选举陷入“能干的不想干不愿干、不能干的想干又干不好、选上的想干不会干”的怪圈。二是能力不足。一些企事业单位把机关党务工作岗位作为照顾性、安置性岗位,党务干部知识陈旧、专业偏窄、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学校无专职党务干部,抓党建研究不深入、精力无保障,党建活动一般化、格式化、娱乐化比较严重,一位“两新”工委书记说抓党建“体制内的配不齐,体制外的没人干”。三是动力不足。社区工作事务繁杂、矛盾多、难度大,但待遇低、发展机会少,“收入不如打工仔”,南京某城区一年流失了50名社区基层干部。一名县委书记说,“村干部要是一个月拿千把块的工资,我批评他们都没有底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存在“天花板”问题,近年来考录为公务员、选拔进入乡科级及以上领导岗位、选拔进入事业编制的不到1%。
4、社会治理体制深刻调整,基层党组织权责不对称,工作手段和任务要求不匹配,党的工作体制需进一步理顺。主要存在“三个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党建责任不到位。虽然各级党组织制定了党建责任清单,但不少人习惯认为抓党建是一把手书记的事,行政领导抓党建主动性不够,专职党委副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没有很好落实。个别地方党建述职评议走形式,述得“轰轰烈烈”,评得“头头是道”,会后却一述了之、一评完事,问题“涛声依旧”。二是减负政策不到位。虽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专项整治,但农村、社区挂牌多、台账多、检查评比多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社区承担大量公共管理服务工作,“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一名社区书记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蛋,谁拽得紧就跟谁转”,只能疲于应付。三是管理手段不适应。很多同志反映,基层党建工作没有搭上“互联网+”快车,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滞后。一名机关党委书记说,“现在几个亿的合同都能网上签,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组织关系还要层层跑,有的让党员跑个7、8趟?”在职党员进社区缺乏相应考核手段,“进与不进、进多进少一个样”,没有刚性约束,久而久之沦为一个摆设。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初步考虑和建议
调研中,大家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虽然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只有短短400多个字,但蕴含了许多新思想新判断,站位高、落点实、措施硬,思路清晰、目标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又迎来一个大发展、大加强的宝贵历史机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实际,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一契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目标,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重点,以抓实基层支部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着力完善政策机制,努力破解党建难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两聚一高”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在深入总结运用“强基工程”“党建创新工程”成功经验基础上,按照中组部“五个基本”的要求,建议在全省组织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明确“一强五好”总体目标,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五项行动”,以此统领今后一个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一强”,即政治功能强;“五好”,即基本组织覆盖好、基本职责履行好、基本队伍建设好、基本制度执行好、基本保障落实好。实施“五项行动”,即实施党建责任强化行动、先锋堡垒巩固行动、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制度规范落实行动、基础保障夯实行动。建议研究制定《关于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适时在省级层面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2、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加强基层党建制度机制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闭合系统”,保证有序组织、有力推动、有效落实。一是完善领导体制。选优配强基层党建办公室力量,明确市县乡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配齐组织员队伍,专职抓基层党建,进一步充实基层党务工作力量。推行行政单位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复合式分工,明确党委(党组)成员抓党建职责。二是完善管理体制。实质化运作市县两级“两新”工委,明确职责,配齐人员,保证有人抓、抓得好。市区两级要全面建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机构和议事协调机制,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体制。研究制定加强人才市场流动党员、农村高领党员等有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目标考核体系中的比重,由组织部门进行专项考核。规范和完善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制度,加强日常考核,变“一天的事”为“一年的事”。选拔任用干部时加强党建考核权重,真正体现党建导向。
3、建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政策导向。调研中很多同志呼吁,省级拿出更多实打实政策,上下联动,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单靠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健全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加大从村居干部和乡街事业单位负责人中考录公务员、选拔乡街领导干部力度,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形成优秀干部从基层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的导向。二是探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培养、全职化管理模式,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完善村、社区书记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这些岗位对优秀人才有足够吸引力。三是开展新一轮城乡社区“减负增效”行动,厘清职责任务,规范检查评比,减轻基层负担。逐步增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花更大气力解决好办公用房、服务场所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四是完善机关、高校、“两新”组织等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激励保障政策,落实好“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津贴问题,着力解决党务工作者队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出路较窄等问题。五是加大向农村一线倾斜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多元化党员关爱激励机制,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
4、着力增强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部署,也我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将认真总结运用以往党内集中性教育中形成的突出领导带头、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破立并举、突出严督实导等经验做法,结合主题教育新的特点,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超前谋划、及早准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初步考虑:在方案制定上,坚持中央规定的基本环节不减少、规定动作不走样,按照精简、优化、便于操作的原则设计我省方案,具体做到“三不”:不提过多的口号,不搞注重声势的活动排场,不设定形式大于内容的量化考核指标。在具体任务上,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懂上下功夫、在弄通上下功夫、在做实上下功夫,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实根基。在时间安排上,拟采取统一部署、依次推进、压茬进行的办法,上级领导机关先行一步,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允许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统筹协调,灵活安排时间进度。在方式方法上,鼓励各地各单位在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紧贴实际、富有成效的形式和载体加以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gg69520 发表于 2022-1-17 10: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7、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能帮助用户23 发表于 2017-5-10 1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7、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ath19891012 发表于 2017-7-26 16: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fromthenon 发表于 2019-4-21 14: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吉祥如意楼 发表于 2017-4-11 13: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行动 发表于 2017-4-5 00: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创建的以奖代补,很好地发挥了公共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彼岸花 发表于 2017-4-19 1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士情系桑梓、回报乡亲,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强对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整体推进古建筑与村庄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珍惜先人遗产,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提升改造现有建筑,整治拆除破败建筑,规划新建特色建筑,确保以“乡愁”记忆凝聚人心,确保将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深澳村等,通过保护与开发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已成为桐庐县美丽乡村游的一大亮点。
7、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为保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是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不断健全,已经形成了政府投入、农民和集体投入、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10多年来,浙江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约15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占比达45%,省财政每年还安排1个亿的资金
 
请叫我付大导 发表于 2018-4-11 11: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杭州市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
 
吉祥如意楼 发表于 2017-4-11 13: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创新“财政支持+项目打包+社会融资+志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三是倡导农民自身投入。农民的事情农民办。鼓励村集体和农户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出资出劳建设美丽家园。
 
红苹果米粒 发表于 2015-6-16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调研报告,至少是中办级别的才能在这里披露吧。。。
 
高朋满座 发表于 2015-11-18 15: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 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yingwei 发表于 2015-12-5 08: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机关文稿演播室 点击了解详情这样的调研报告,至少是中办级别的才能在这里披露吧。。。
 
秦疆 发表于 2016-6-12 19: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调研报告不错,值得一读
 
byyxlbyyxl 发表于 2016-6-21 17: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的好文章,加强交流
 
lbwygw2010 发表于 2016-11-24 20: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爱加油 发表于 2017-2-9 17: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0个亿支持桐庐等杭州西部5县市发展,桐庐县则每年从2亿元扶持资金中拿出1.4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长兴县20个乡镇(街道、园区)2014年直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为337137万元,县财政为每个行政村提供补助资金300-500万元。二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支持民间资本、
 
sunguochen 发表于 2017-3-16 1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10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