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复制链接]
田大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6: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王阿禄 林 赟

近几年,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快、势头好、成效显著,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批具有三明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商品生产基地正逐步建立,涌现了许多农业产业化典型和产业群。为掌握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进程、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我们对2004-2005年度7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专项统计调查,收回调查表69家。现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分析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发展现状
  1、经营规模扩大。从规模上看,2004年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三明市从无到有,2004年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省新确定2004-2005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130家,其中三明市占12家。据统计,2004年,全市经过认定的市级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占全省龙头企业570家的12.3%,当年实现总产值29.43亿元,带动农户数35.93万户,其中订单联系农户数14.86万户。全市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得到的收入达14.13亿元,平均每个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得到3932元。从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规模情况看,带动种植面积807.33万亩,比上年增长26.7%;带动牲畜饲养15.35万头,增长34.1%;带动水产养殖面积2.46万亩,增长17.1%;带动禽类饲养2399万只,增长10.6%。
  2、经济实力增强。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水平的提高,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04年全市市级以上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13.96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409万美元,科技开发投入达5337万元。全市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5000万元-1亿元企业达8家,3000-5000万元企业达16家。
  3、带动效果明显。粮食生产扭转多年滑坡局面,呈恢复性增长。烟叶生产突破百万担,成为华东最大烟区;全省最大的珍稀绿化苗木、鲜切花基地建成;全国产量最大的三和食品(年加工清水笋10万吨)、南方制药(年生产提纯紫彬醇50%浓度80公斤)、绿田实业(年产速冻鲜莲3000吨)。据抽样调查,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比上年增加330元,增长9.3%,是1998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增幅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1.7个百分点,彰显出我市以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主要做法
  三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践,有以下几条主要做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资源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竹板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群;以福建省麦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食加工转化龙头企业群;以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笋系列产品深加工企业群。如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为顺应市场需求,先后开发了笋、片、丁、块等100多种不同规格的小包装系列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提高了50%,产品外销率达95%以上,占有日本市场26%的份额。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立足“中国白莲之乡”特色莲籽资源、立足“闽江源”品牌、立足市场发展思路,2004年9月莲芯雪保健凉茶实现首批整柜出口香港、澳大利亚、美国市场,创下了福建本土保健饮料第一次出口的记录。
  2、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围绕农民增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共同的利益是产业化经营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是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各地重视和加强了产业化经营中利益机制的建立和引导工作。许多龙头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建立了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等机制。如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在不断完善“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有效地带领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目前,该公司已与福建的沙县、梅列、永安、建瓯等地的40多家竹笋加工企业建立了合作联营关系;与浙江省的临安、奉化等地的20多家竹笋加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订单协作供货关系,带动农户10万多户年均增收1000多万元。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建莲绿色食品基地1.15万亩,通过与县莲科所合作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优质种苗及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2004年带动农户4860户,增收712万元。
  3、依靠科技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各地十分重视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作用,通过科技,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成果,开拓新市场,带动农户。一是应用高新技术搞深度开发。如三和食品(三明)有限公司与浙江林学院和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合作,共同研究竹笋冷冻保鲜技术,根据生物速冻技术理论,谋求竹笋保鲜的最佳方法,力求保持竹笋的风味、色泽和嫩脆等食用特性。样品送到日本后倍受客商欢迎,纷纷要求大量订购。既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又带动了农民致富。二是应用新成果,开拓新市场。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年产十万吨莲籽系列绿色饮品”项目工程,引进西门子和法国先进技术的全自动饮料生产线和美国R2二级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先进的设备保证了食品品质安全,产品在广州、深圳、福州等城市进入沃尔玛、吉之岛、好又多等国际大型超市,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三是技术入股,产权联结。建宁县县委、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鼓励技术业务部门对农业产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承包或派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生产;明溪县则加强与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校协作,复旦大学技术转移福建分中心设在明溪,江苏中科院与明溪县签订了“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协议”,为明溪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咨询服务。
  4、立足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档次。品牌代表着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信誉和消费者的承诺和保证,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品牌,买品牌。为此我市不少龙头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是运用标准化生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我市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率先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一系列质量认证,闽江源公司、麦丹公司、三和食品有限公司等都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一些海外市场的准入证。二是积极建设无公害产地认证。三明食品集团“欣源”牌生猪产品、猪肉产品率先于2002年12月通过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无公害食品认证,并在2004年通过农业部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认证,成为全省二家用双获认证的产品之一。三是抓品牌推广。永安以举办笋竹节为契机,即打响了永安的“中国笋竹之乡”和“永安竹业品牌”,又提高了永安的农产品知名度,更拓宽了对外招商引资的渠道。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面相当有限。在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0%。从总体上看,虽然所带动的农户达35.66万户,但据反映,只要提供农产品或受雇于企业,无论其受益多少都统计为被带动户。即使按带动35.66万户计算,平均每个企业只带动0.51万户;若按订单联系农户14.64万户计算,平均每个企业仅带动0.21万户,与目前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平均带动农户相比,差距甚大。虽然企业所带动的农户的收入有所增加,但平均每个企业带动的农户收入仅为0.39万元。
  2、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规范、不稳定、不紧密。目前,“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比较脆弱,有的企业在农产品卖难时不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有的农民在农产品买难时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企业,信用意识较淡薄。特别是农民专业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其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企业和农民之间缺乏联结的桥梁。
  3、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支持,目前贷款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如三明市七个重点特色产业中的肉牛、肉羊、冷水性鱼饲养成本高,流动资金需求量大,这三个特色产业急需建设加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竹山道路、引水喷灌投入多,笋竹、建莲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需求量大,山区加工企业自身积累普遍不足,农户经济基础脆弱。
  4、不少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品的加工深度还不够,产品比较单一。受一些条件制约,我市不少龙头企业目前的经营形式还是以粗加工为主,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5倍,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2-3倍,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是第一大产业,也是主导产业,我国平均水平在45%左右,2003年三明食品工业产值只有15.8亿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3.51%,这一比重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对策措施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和牵动力大小,决定着我市产业化经营的规模、速度、水平和成效。一是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基地,在坚持以量的增长为前提下,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向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转变,开发培植市场潜力大的劳动密集型名特优产品,并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和聚集度,形成产业化格局。二是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扶力度。采取改(技术改造)、建(建设新基地)、扩(扩大规模)、联(联合其他企业,形成互补)、帮(资金技术上的帮助)、扶(政策扶持)等多种形式,培植起集信息、技术、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群体和产业化经营集团。
  2、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实践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三种机制。一是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恰当处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双赢。二是行为规范约束机制。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采用合同、订单、契约、入股联营等多种经济和法律手段,严格约束各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三是风险保障机制。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在加工、流通环节按一定比列提取风险保障基金,用于调节丰歉年际间农户收入和抵御市场风险。
  3、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各龙头企业要联合科研机构,要面向生产,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技推广人员,要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同时,切实开展好对农民的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市场、法律、信用和质量标准意识,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
  (作者单位:三明市农调队)
  (责任编辑:林运裕)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吾爱 发表于 2009-2-26 1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象楼主这样出色的帖 无论沉到么地方 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 那样的鲜明 那样的出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25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