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促进台资农业企业发展的思考

[复制链接]
吾爱 发表于 2009-2-26 16: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叶劲光

多年来,我市对台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抓住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这一主题,努力发展明台经济合作和交流,积极办好台资企业,引进台湾农业新品种,做了不少工作,取的较好效果。近几年,农业合作项目有较快发展,创建台资农业企业28家,总投资1.2亿元,投资领域涉及茶叶、水果、蔬菜种植加工,畜牧、水产养殖,绿色食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等。引进台湾新品种160多个,种植面积1.5万亩,单个台商在我市开发土地面积多着4千亩,少着十几亩,引进台湾综合技术改进芦柑面积3万亩,仅由台商开发经营、年产茶10吨以上的企业就有9家,承包开发茶山1万多亩,辐射茶叶种植基地约5万亩,带动茶叶产业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不少企业已办出特色、形成规模,有力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台商投资农业对于改善我市农业生产结构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台商引进的项目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台商刘先生从台湾引进蜜雪梨,又从韩国、日本引进早黄金梨、新星梨、丰水梨等新品种,引进了施肥、修剪、矮化等果园新技术,以及水果分选、保管、包装、营销等新理念,带动了清流县优质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台商吴先生利用天然的优势,创办了嘉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目前已投资203万元,建设标准化水泥养殖池11000平方米,2004年养殖虹鳟鱼10万,香鱼20万尾,总产冷水鱼达40吨,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但应该看到,农业投入往往时间长,收益慢,在我市的大部分台商经济实力有限,部分台商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如台商曾先生1996年就投资创办了沙县山富茶叶有限公司,前几年被评为三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至今已投入10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800多户,解决农村就业人员10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5000多元,几年来共创造社会效益达1000余万元,但由于投入大,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再如:清流台商许先生1992年投资兴办桦信茶果开发有限公司,当时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台资农业企业之一,开发了荒坡地1500亩,兴建厂房,购置大型推土机、农用车和机械喷灌设备,开荒种植200亩台湾烏龙茶,培育台湾名茶茶苗7万株,玉米30亩,养鸡、鸭、鹅3000只,在35亩大鱼塘里进行水面水下岸边立体养殖,累计已投资600余万元,但十多年过去了,许先生期望的多功能实业集团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现在只得缩小经营规模,转让部分土地,集中精力经营茶叶。他从台湾引进三个最优良品种——台荣金萱、软枝乌龙、四季春,引进了一套台湾先进的制茶设备,并聘请了台湾著名的制茶专家指导,加工的产品颇受欢迎,2001年12月20日,在中国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曁茶王赛活动中,参赛产品乌龙茶获得銅奖。然而,许先生想扩大茶叶生产规模时,遇到了资金紧缺的困扰,借贷难度大,以致企业发展受到了制约。
如何解决台商生产资金困难、扶持农业台资企业发展壮大,是我们当前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各级政府对台资企业支持力度都比较大,但在资金扶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有些部门认为,引进台资企业,就是要引进资金技术,台商资金困难,应该由其自行解决,以至有些台资企业应该享受的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对待山富茶叶有限公司就存在比较突出的例子。该企业作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享受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但该企业却因为是外资企业,未能列入我市安排的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无法切实享受资金扶持的优惠待遇,台商感到很难理解,生产积极性受到了影响。许先生来三明十多年了,经过长期的实践,在项目上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时间长,效益不够明显,增加投入困难大,企业就一直处于维持状态。
  当前,我市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拓宽农民增收领域,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我市的农业改革中还存在着突出问题,传统的农产品卖难,农业新技术引进缓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把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台湾农业的优势是市场经验丰富,农民专业素质较高,农产品加工、运销能力强具有技术与资金双重优势。其劣势是缺乏劳动力,而且现有劳动力工时短、工资高,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偏高,不具竞争优势。可见,“入世”后,台湾农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将没有竞争力的劳动过度密集型农业转移岛外,重点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农业。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在资源开发、绿色食品农业发展上具有得开独厚的条件,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与台湾农业合作互补性强的特点,遵循“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化农业为目标,以科技合作为先导,以产业合作为重点,把对台农业交流合作与发展绿色食品融为一体,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明台农业合作体系。
  因此,加快明台农业合作,引进台湾优良农业品种,利用台湾资金技术发展我市农业,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积极走引资发展农业的路子。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引进涉农企业具备良好的条件,是对外引进一大领域,加强与外地农业经济合作条件比较成熟,我们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要把资源开发利用同引进外资相结合,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技术进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我市引进资金开发农业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引进台资开发农业工作项目不少,但规模普遍不大,长期以来,引进台资发展农业被认为难度很大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引资大规模开发种植业更是困难重重。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进台湾农业技术、资金,寻找新的路子,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进来,政策上提供优惠,各方面提供方便,这是一条比较适合我市农业发展的路子。当前,我市应积极制定海峡西岸(三明)农业合作实验区发展规划,学习漳州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区建设经验,邀请台湾农业专家来明指导考察,争取省里的大力支持。
  2、树立正确的招商引资服务观念,确保投资待遇平等化。
与其他地区相比三明的资源、区位、环境和人才等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要想借助外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造一个优质的投资服务环境。外地客商来明投资无论其投资大小都是对三明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各部门、单位都应当向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要树立“投资无论大小都是资”的引资服务观念,克服“大项目抢着抓,小项目不爱管”的错误思想,在每一个服务环节都要充分体现“细微处见真情”的服务精神,真正做到以情感商、以情留商,公平的对待每一家企业,努力打造我市招商引资服务的良好形象。 
  3、适当扩大资金扶持政策受惠企业范围,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省里已经明确把茶叶作为农业必须优先发展的9个重点特色产品之一,茶叶产业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茶叶企业已成为当前我市应当重点扶持的重点对象之一。像沙县山富茶叶有限公司这样的明台农业合作项目由于投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完全依靠企业自身解决资金流通方面的压力难度较大,非常需要政府给予适度扶持,帮助其缓解投资压力。这些台商来明投资创业多年,对三明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为促进三明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他们需要帮助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优惠政策只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无疑会大大降低客商的投资信心,既影响我市对外招商引资形象,因此,建议市有关部门在确定资金扶持对象时应全盘考虑,适当扩大扶持面,把更多的龙头企业列入扶持计划,切实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困难,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
  4、制定出台奖励措施,认真办好现有的农业台资企业。
当前,我们应认真分析研究台资农业企业在我市的发展状况,不断地总结经验,制定扶持发展农业台资企业的措施,扶持重点应该是时间较长、困难较多的台资企业,帮助他们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落实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公正处理台商投诉,为企业排忧解难,跟踪服务,做好引进管理两手抓,力求做好引进一个,巩固发展一个,以台引台,滚动发展的目的。要在全市台资企业中,开展评选“三明之友”、“荣誉市民”、“最佳外来投资企业”等活动,对投资成效显著的台商和企业授予荣誉称号,对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授予道路冠名权,通过这些举措真诚回报企业对三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台商来明投资信心,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
  (作者为三明市台联会会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2-26 16: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有贴同赏 有水同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1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