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建宁县黄坊乡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农村工作机制的实践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朝利


  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过去单纯的收钱、收粮转为千方百计为群众提供服务。2005年3月黄坊乡开始在全乡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新机制,建立起服务“三农”的新型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一线四点三中心”的基本内涵
  “一线”:即赋予“一线工作法”新的内涵,把岗位延伸至村组,真正做到干部服务在一线,民情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培植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四点”:不断延伸服务网络,在村组设立一线办公室,建立民情观测点、信息发布点、政务通报点、感情联络点。“三中心”:针对群众“办事难”,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针对农民“致富难”,建立农业155服务中心,针对纠纷“调处难”,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
  二、主要做法
  1、重新设置岗位。对全乡各所站所承担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把既有行政管理,又有信息、技术服务功能的机构和岗位进行职能剥离,按行政职能和非行政职能两大类进行归并,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农业155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将履行乡行政管理职能特别是办理有关证件、证明和掌握行政审批职权的站所和办公室职能归并在一起,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办公,负责为群众提供项目包装论证、计生办证、土管村建审核、林业办证等服务,帮助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将农技站、林业站、烟草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等站所的行政管理职能剥离后合并在一起,成立农业155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农产品信息中介、实用技术培训、投资指南等服务,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驾驭市场,帮助解决群众“致富难”的问题。抽调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人员,组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坚持矛盾纠纷乡每月一排查,村每半月一排查,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日报告”制和“零报告”制,确保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帮助解决社会“稳定难”的问题。
  2、合理调配人员。对全乡所有干部职工进行重新定岗定职,根据各自的年龄、特长和岗位要求,重新合理调配人员,确定人选,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各行政村设立片区,每个村民小组设立一线办公室,要求未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农业155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的人员把工作地点转移到一线办公室,到农村一线、农户家中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提供贴心服务,同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村,任务到组,由片长负责,努力实现“遇事不等百姓问”。对一线办公室难于解决的问题,由乡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3、规范运作机制。根据各岗位要求,制定了办公无休日制度、首问责任制、工作责任追究制、服务对象评议工作人员制、考勤制、廉政建设制、学习交流制度、联村联户联企联项目制度、乡村干部联合办公等项制度。制作了《办理指南》和便民手册,将行政服务中心、农业155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服务内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以及办事人员的姓名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中心服务事项实行“一事一表”登记台帐,明确承办事项、承办人,对办理结果实行回执反馈。制定完善驻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向全乡群众公布各片区、各村组一线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做到群众有呼必到、有求必应。每季度组织群众对“中心”工作和“一线办公室”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把评议结果和群众满意率作为干部年终考核和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
  4、提升服务水平。为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上门办事,我们在临近乡政府的财政综合楼底层设立中心办事大厅服务窗口,确保“三个中心”各个服务岗位都集中到窗口办公,保证群众所办事项进一家门办成,盖一次章办好。“中心”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直接受理和指挥、协调、调度各部门办理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和求助事项。与此同时,不断延伸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群众质量。一是建立民情观测点。以村组片区一线办为窗口,全乡设立民情观测点58个,确定每周星期三为民情接待日,每周至少安排两个晚上进行民情夜访,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党员干部每月记录民情日记不少于6篇。每位党员干部深入村级服务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5天,在农忙季节不得少于20天,并建立“党员奉献积分卡”,记录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情况,进行累计积分,作为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感情联络点。积极引导乡镇干部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特困户,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困难户,做到“四个一”帮扶,即帮助困难户找到一条致富路子,为困难户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助困难户一部分资金,引导困难户学会一项技能。三是建立信息发布点。根据农时季节和群众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立信息发布点53个,定期发布致富信息、政策信息、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四是建立政务通报点。以村为单位,设立通报点36个,规定每月的26日为政务通报日,每到固定公开日,各村、乡直各部门都按照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要求,对政务、村务、校务等应公开的事项在公开栏上进行公布。
  三、初步成效
  1、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新提高。过去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正,学习时心不静、学不深,联系实际学不够深入等现象。通过在一线创业和服务,乡干部们认识到自身知识面不够宽,服务群众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激发了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自觉提高了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年多来,党员干部共撰写民情日记358篇,调研文章56篇,心得体会126篇。
  2、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新转变。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后,党员干部通过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朋友,亲眼目睹了有的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心灵受到震动,增强了帮助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实现了工作作风的新转变。他们一改往日下村“找村干、听汇报、下任务”为“访群众、摸实情、重服务”,变身入为心入,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任务,迅速进入角色。一年多来,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决了186件热点、难点问题,结成208个帮扶对子,帮助落实各类资金173万元,帮助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8起,办理各种行政事务123件,发布信息86期,为群众提供各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316次。尤其是“6.21”洪灾期间,全乡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迅速转移群众,及时处理各种险情,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灾后,我乡干部们又积极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使60户灾民春节前顺利搬入新居。
  3、理清了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得到新发展。通过“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的实施,党员干部通过深入一线、进一步理清了“农业立乡、特色兴乡、林业富乡”的发展思路,全乡上下围绕这一思路,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我乡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完成7497万元,比增6.5%,烟叶收购量达1.5万担,总产量居全县第三,实现产值800万元,创税收166万元;工业产值完成1.7亿元,比增18.6%;财政总收入完成223万元,比增8.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0万元,比增56%,占县下达任务的196%,新上2家规模工业企业,项目工作考评位居全县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增7.6%。完成集体林改193539亩,林业工作连续二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一名,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林业改革十佳先进集体”。
  4、促进了社会安定稳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党员干部在一线服务,给农民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产、生活方式,帮助排查化解群众之间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稳定,精神文明、法制建设上新水平。2005年全乡社会治安实现“四个零记录”,即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群众性上访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均为零,并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平安乡镇”创建检查考评验收,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群众文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5%;计生工作全面推进,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被评为县计生达标乡;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落实。此外,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使过去比较突出的行路难、喝水难、看电视难、灌溉难、学生住宿条件差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四、几点启示
  启示一:“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有利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当前乡镇机构的设置、人员岗位的安排是沿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乡(镇)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迫切要求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整合,重新对乡(镇)干部进行洗牌,合理安置人员。我乡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重新设置岗位、合理调配人员正是基于形势的变化和群众的需求,实践证明,此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发挥干部资源,提高服务群众的效果,还有利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他们通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汲取了营养,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丰富了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各种矛盾的经验,是推动乡镇机构改革的一大动力。
  启示二:“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乡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通过深化一线工作法,让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家中,给农民理发展思路、排发展之忧、解发展之难,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技术的帮扶,帮助解决农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启示三:“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针对我乡旧的农村工作机制不灵、服务“三农”方式方法简单,农村发展活力不强的特点,我们推出“一线四点三中心”,不断创新农村服务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农业技术推广等活动,成立“农业155服务中心”,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等各类帮扶;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帮助建立莲子、种子等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80余个,使入会农民达到300余家,并培育发展60多家流通大户,民间营销队伍1000多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一线四点三中心”的工作机制是我乡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效载体,实现了农村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对于我乡破解“三农”问题,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四:“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有利于全面建立新型干群关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实事、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机制中,我们将干部直接推到农村一线,他们日走山路田埂,夜宿农家山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真正成为了农民群众政策的宣传员、科技致富的示范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扶贫帮困的服务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找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现实途径。群众称赞“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是设在村组里便民的“代销店”,富民的“民情超市”,安民的“治安联动点”。通过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提升了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建立了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
  启示五:“一线四点三中心”工作机制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一方面通过干部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到农村,促进了农民视野进一步拓展、观念进一步更新、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法律知识宣传、结对技术帮扶,使农民掌握了更多的实用技术,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也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推行“一线四点三中心”还有助于培育懂技术、守法律、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作者为建宁县黄坊乡党委书记
 责任编辑:陆金莲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水 不是这样灌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