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其他方面] 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复制链接]
tshli 发表于 2016-9-30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长远发展,事关“五个湖北”建设和“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的实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切实加强,不断改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治国理政、管党治党、选准用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适应形势,及时跟进,对表调校,坚决贯彻执行。要以好干部“五条标准”为尺子,衡量、考察、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既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一方面要拓展来源、优化结构,持续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保证年轻干部存量充沛,以充足的干部储备确保和提升干部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改进方式,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培养方式和选拔任用方式,确保年轻干部质量不断提升。  
    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严把政治第一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年轻干部不过政治关,其他方面再优秀、再有才华,都不用考虑提拔重用。把好政治关,具体是把好以下几关:一是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要通过硬办法、硬措施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打牢思想“底盘”,补足精神之“钙”。二是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涉及重大原则、立场、观点等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与各种不正确言论作斗争,敢于亮剑、旗帜鲜明。三是必须勇于担当、极端负责。一事当前,年轻干部要不惜“羽毛”,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进退留转,勇于担责担难担险担屈,以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件工作。四是必须遵规守章、从严从高。党员干部除遵守法律外,还要遵守党内法规、规章和制度,要坚持高的标准、严的要求,不能仅用普通公民标准进行约束和管理。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从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各项规定,较真碰硬,切实抓好年轻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各项工作。五是必须清正廉洁、坚守底线。要坚持清正廉洁这条底线资格,严格甄别、严格筛查,坚决防止年轻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广大年轻干部要提升境界,不为权、钱、名、利所累所缚,坚守底线,谨慎用权、秉公用权,确保在廉洁从政上不出问题,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干部成长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回归规律,避免搞“镀金式”、“呵护式”、“温室式”、“太子式”培养。要遵循过程规律,不揠苗助长,不随意超越阶段、缩短周期,确保年轻干部成长有必要的过程来孕育;要遵循空间规律,坚持多岗位锻炼、多空间体验,多积累、多墩苗,确保年轻干部有足够的成长空间;要遵循条件规律,提倡到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到干事创业的第一线去挑担子、接地气,确保年轻干部有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来磨砺意志;要遵循供需规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标准,提升质量,确保培养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适销对路”、能堪重任;要遵循实践规律,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考核、甄别、选拔干部,注重考察一贯表现,避免“唯票”、“唯分”倾向,确保培养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缠海 发表于 2017-5-19 1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遵循供需规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标准
 
zhaolinghui 发表于 2018-5-22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循供需规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粉丝

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