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践行新理念 迈上新台阶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真实报告,含金量极高)

[复制链接]
吴雁冰 发表于 2017-3-31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努力把“强富美高”新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吴雁冰 发表于 2017-3-31 1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写的非常好,有思想有观点,值得学习和收藏努力把“强富美高”新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吴雁冰 发表于 2017-3-31 1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努力把“强富美高”新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飞雨成蓝 发表于 2017-4-12 2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的精气神需要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彼岸花 发表于 2017-4-19 1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榜上有名的除沿海发达地区外,就是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示范型城市,山区内陆地区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没有一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为此,给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起步早、影响大,并连续三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山区内陆地区的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三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今年3月提出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山区内陆地区的三明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长远发展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7日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突出和谐文明,促进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三明市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就是用中央的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省委的部署要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参与和谐社会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实现三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思想保证。
    2.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谐社会要靠人民来建设,建设成果应由群众来分享,这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三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城市环境、生态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治安、文明风气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三明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用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份责任,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生动真实的体现。
    3.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有效载体。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和谐的统一体。中央文明办制定的“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评价项目和标准,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既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又体现了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现在,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的竞争、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条件的竞争。三明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通过深化创建活动,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构建秀美山水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展示三明城市的魅力,而且能体现创建成效的“第一形象”。
    4.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新时期的创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结合“强市富民、发展三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始终坚持和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市上下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实在在地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因此,三明人通过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争创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提升城市功能档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进一步凝聚合力,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方方面面致力发展、谋划发展、加快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二、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但是受山区内陆地区的区位因素和交通瓶颈的制约,在思想观念、发展速度、硬件设施上与沿海地区相比,特别是与首届全国文明城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单位的领导在思想上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包袱,一些地方经济上不去就是因为精神文明抓多了,思想上排斥精神文明;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过去搞得太多了,现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等经济上去了,再来搞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认为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上去。
    2. 发展相对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的主要数据方面,与本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沿海地区福州、泉州、漳州相比,特别是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市相比,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3. 硬件设施欠缺。2005年5月,中央文明委委托省文明委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三明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行考评,从考评结果来看,影响三明市评价成绩的主要指标有14项,被评为C档的有3项:恩格尔系数、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空气污染指数;被评为B档的有11项: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失业人口再就业率、交通事故死亡率、公共安全保障、居住小区技防人防消防水平、校外活动阵地与相关场所管理、出版物管理、车辆停放、人际互助、街巷基础设施、食品卫生。此外,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硬件设施距离测评体系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 工作创新不足。一是在全国、全省打得响的品牌不太多,做大做优典型、赋予时代气息不够。二是创造精品规模不大,活动覆盖面不广。一些行业和部门几年来没有培养出好的典型,难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持续性和创新性。
    三、三明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几个重点环节
    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距离中央文明委的总评和表彰,仅剩一年的时间,可以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困难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进一步增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务求取得创建新实效、新进展、新突破。
    1. 加快发展,突出和谐,实现城市综合实力加快增长。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三明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按照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全省发展大局,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市委提出的“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重要举措,力争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实现三明自身更大的跨越、更快的进步、更好的发展。当前,特别是要把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拓展空间构筑新的发展平台,通过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经济实力,通过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档次水平,推进中心城市规模做大、产业做强、环境做优,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实施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优先发展冶金、机械、林产加工和生物制药等核心产业,培育壮大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推进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支撑市区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明人要以开展“共建共享和谐三明”,深化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着力优化人居、创业和投资环境,树立三明的良好形象,扩大三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在发挥海西“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中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2.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的设施配套建设。一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做大做优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市区“南拓北扩西进”,抓好小蕉工业园区、荆东工业园区、徐碧片区、白沙片区,以及台江、东霞“一河两岸”片区开发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龙头,扎实推进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城市、全国实施“畅通工程”C类城市一等管理水平创建活动,做到“多城同创”,创新打响城市品牌。二要加快推进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推进三明体育馆、市第一医院扩建工程等项目,抓好列入今年城建工作重点的7条道路建设,健全市政环卫设施,加快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社区路不平、灯不明、沟不通等问题,为市民创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生活环境。加快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展示城市新面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好重点组团和重点小区,切实改善人居条件。三要继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立足“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一步改造提升沙溪两岸景观及夜景工程,进一步完善改进城市主要节点及进出口的绿化景观,进一步抓好新建住宅小区的绿化美化,不断提升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及住宅区景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把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绿、更美、更亮。
    3.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针对中央文明委《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拾遗补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进社会和谐。一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力度,稳步提高空气质量。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业点源控制,确保达标排放。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保证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二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严打”方针,加大对严重暴力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打击力度,巩固“平安三明”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日常治安管理,有效预防和打击“黄、赌、毒”等各种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食品药品、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以及影响全市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哄抬物价、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营造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浓厚氛围。三要切实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切实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继续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
    4. 以人为本,以德治市,力求市民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市民是“共建共享和谐三明”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最根本体现。要切实把加强群众教育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人为本,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提高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一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快科技文化会展中心、三明文化艺术大厦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办好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加强深度开发和宣传展示,进一步打好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机关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二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九不”行为规范、市民文明公约作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评选推荐全国道德模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继续抓好郑忠华、张仁和、黄金莲、林瑞班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争先、创先、领先的社会风尚。扎实推进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新风正气。三要深化基层文明创建。大力创建文明社区,以 “共建和谐社区,同享幸福生活”和“九连一体化,服务千万家”、“邻里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建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全面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活跃城乡文化阵地。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发挥机关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机关的文明风气带动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在提升市民素质的同时,要把市民参与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努力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5. 注重特色,打响品牌,增创新一轮创建活动的竞争优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非常全面、具体、严格,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立足实际,拿出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中稳占一席之位。一要巩固发展已有品牌项目。三明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经验的城市,不少经验和做法至今都还走在全国前列,要按照创新和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丰富和完善这些经验和做法,打响我们的品牌,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当前,特别是要突出抓好“满意在三明”、“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绿色生态文明带”、“结对济困、情暖三明”、文明单位树“三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六项服务”等品牌创建项目,以此带动人的素质养成,带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带动整个创建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我老秘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要全面深化文明共建活动。开展文明共建是我老秘网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要坚持不懈地走好这条路子,不断创新发展,继续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共建、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军民共建的水平。通过抓自建促共建,抓共建带自建,形成全社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三要掀起宣传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热潮。以全国首次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开展郑忠华、张仁和、刘惠芬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和全国道德模范的学习活动,大张旗鼓地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把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逐步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奋力攻坚、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业热情,展示出新时期三明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彼岸花 发表于 2017-4-19 1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
    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榜上有名的除沿海发达地区外,就是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示范型城市,山区内陆地区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没有一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为此,给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国起步早、影响大,并连续三次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的山区内陆地区的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三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于今年3月提出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山区内陆地区的三明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长远发展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胡锦涛总书记今年3月7日在看望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突出和谐文明,促进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三明市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就是用中央的精神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共建共享”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把省委的部署要求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参与和谐社会创建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实现三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思想保证。
    2.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谐社会要靠人民来建设,建设成果应由群众来分享,这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三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对城市环境、生态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治安、文明风气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三明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用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一份责任,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生动真实的体现。
    3.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塑造城市良好形象的有效载体。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种“软实力”,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和谐的统一体。中央文明办制定的“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其评价项目和标准,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方面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称号,既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又体现了一个城市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现在,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的竞争、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条件的竞争。三明自然生态环境优良,通过深化创建活动,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构建秀美山水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有利于展示三明城市的魅力,而且能体现创建成效的“第一形象”。
    4. 开展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 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新时期的创建工作,最重要的是结合“强市富民、发展三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始终坚持和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市上下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实在在地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因此,三明人通过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争创文明城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提升城市功能档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努力实现在发展中促进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进一步凝聚合力,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方方面面致力发展、谋划发展、加快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二、三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经验,但是受山区内陆地区的区位因素和交通瓶颈的制约,在思想观念、发展速度、硬件设施上与沿海地区相比,特别是与首届全国文明城市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单位的领导在思想上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包袱,一些地方经济上不去就是因为精神文明抓多了,思想上排斥精神文明;还有一些同志认为三明精神文明建设过去搞得太多了,现在要集中精力搞经济,等经济上去了,再来搞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认为经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地就会上去。
    2. 发展相对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尤其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的主要数据方面,与本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沿海地区福州、泉州、漳州相比,特别是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市相比,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3. 硬件设施欠缺。2005年5月,中央文明委委托省文明委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三明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行考评,从考评结果来看,影响三明市评价成绩的主要指标有14项,被评为C档的有3项:恩格尔系数、每百名老年人口拥有社会福利床位数、空气污染指数;被评为B档的有11项: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市失业人口再就业率、交通事故死亡率、公共安全保障、居住小区技防人防消防水平、校外活动阵地与相关场所管理、出版物管理、车辆停放、人际互助、街巷基础设施、食品卫生。此外,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硬件设施距离测评体系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 工作创新不足。一是在全国、全省打得响的品牌不太多,做大做优典型、赋予时代气息不够。二是创造精品规模不大,活动覆盖面不广。一些行业和部门几年来没有培养出好的典型,难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持续性和创新性。
    三、三明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几个重点环节
    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距离中央文明委的总评和表彰,仅剩一年的时间,可以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困难多,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进一步增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务求取得创建新实效、新进展、新突破。
    1. 加快发展,突出和谐,实现城市综合实力加快增长。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三明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始终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按照全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全省发展大局,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市委提出的“五个对接,五个突破”的重要举措,力争在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实现三明自身更大的跨越、更快的进步、更好的发展。当前,特别是要把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拓展空间构筑新的发展平台,通过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经济实力,通过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档次水平,推进中心城市规模做大、产业做强、环境做优,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实施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培育产业集群为重点,优先发展冶金、机械、林产加工和生物制药等核心产业,培育壮大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推进城郊生态农业发展,支撑市区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城市居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明人要以开展“共建共享和谐三明”,深化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着力优化人居、创业和投资环境,树立三明的良好形象,扩大三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在发挥海西“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中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2.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城市基础的设施配套建设。一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做大做优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市区“南拓北扩西进”,抓好小蕉工业园区、荆东工业园区、徐碧片区、白沙片区,以及台江、东霞“一河两岸”片区开发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划面积和建成区面积。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为龙头,扎实推进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达标城市、全国实施“畅通工程”C类城市一等管理水平创建活动,做到“多城同创”,创新打响城市品牌。二要加快推进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公共设施,推进三明体育馆、市第一医院扩建工程等项目,抓好列入今年城建工作重点的7条道路建设,健全市政环卫设施,加快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社区路不平、灯不明、沟不通等问题,为市民创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生活环境。加快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建设,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展示城市新面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好重点组团和重点小区,切实改善人居条件。三要继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立足“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一步改造提升沙溪两岸景观及夜景工程,进一步完善改进城市主要节点及进出口的绿化景观,进一步抓好新建住宅小区的绿化美化,不断提升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及住宅区景观建设的档次和品位,把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绿、更美、更亮。
    3.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针对中央文明委《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拾遗补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进社会和谐。一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继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力度,稳步提高空气质量。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强化工业点源控制,确保达标排放。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保证新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二要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坚持“严打”方针,加大对严重暴力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打击力度,巩固“平安三明”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格日常治安管理,有效预防和打击“黄、赌、毒”等各种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食品药品、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以及影响全市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哄抬物价、商业欺诈等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营造诚信经营、文明经营的浓厚氛围。三要切实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切实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继续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
    4. 以人为本,以德治市,力求市民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市民是“共建共享和谐三明”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最根本体现。要切实把加强群众教育与城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人为本,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提高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一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快科技文化会展中心、三明文化艺术大厦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配套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办好万寿岩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加强深度开发和宣传展示,进一步打好特色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机关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二要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荣八耻”、“九不”行为规范、市民文明公约作为规范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评选推荐全国道德模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继续抓好郑忠华、张仁和、黄金莲、林瑞班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树立争先、创先、领先的社会风尚。扎实推进文明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新风正气。三要深化基层文明创建。大力创建文明社区,以 “共建和谐社区,同享幸福生活”和“九连一体化,服务千万家”、“邻里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建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全面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活跃城乡文化阵地。深化文明单位创建,发挥机关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机关的文明风气带动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在提升市民素质的同时,要把市民参与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为主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努力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5. 注重特色,打响品牌,增创新一轮创建活动的竞争优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非常全面、具体、严格,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只有立足实际,拿出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中稳占一席之位。一要巩固发展已有品牌项目。三明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经验的城市,不少经验和做法至今都还走在全国前列,要按照创新和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丰富和完善这些经验和做法,打响我们的品牌,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当前,特别是要突出抓好“满意在三明”、“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绿色生态文明带”、“结对济困、情暖三明”、文明单位树“三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六项服务”等品牌创建项目,以此带动人的素质养成,带动城市环境的改善,带动整个创建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我老秘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二要全面深化文明共建活动。开展文明共建是我老秘网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要坚持不懈地走好这条路子,不断创新发展,继续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共建、城乡共建、区域共建、军民共建的水平。通过抓自建促共建,抓共建带自建,形成全社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三要掀起宣传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热潮。以全国首次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开展郑忠华、张仁和、刘惠芬等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和全国道德模范的学习活动,大张旗鼓地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把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逐步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奋力攻坚、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业热情,展示出新时期三明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云南乡镇小秘 发表于 2017-6-21 0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坚持发展为要,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始终把科学发展重任扛在肩上,不因困难而徘徊、不因挑战而止步,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聚精会神抓创新,心无旁骛促转型,不断积蓄能量、厚植优势,才能在区域竞争和跨越发展上赢得主动。
 
WANG伟 发表于 2017-6-21 1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醒看到发展中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产业结构偏重、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需要加快提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城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协调,资源要素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城市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美誉度
 
足球小子 发表于 2017-6-26 19: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常州实际的政策设计和创新举措,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认真兑现民生承诺,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才能凝聚起共建美好常州的各方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衷共济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发展为重,以事业为重,以团结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政通人和、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在总结成绩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差距和工作中的不足:产业结构偏重、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需要加快提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产城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协调,资源要素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城市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精气神需要进一步提振。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
 
地瓜 发表于 2017-7-3 15: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破难题,才能在爬坡过坎、闯关夺隘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把学各地之长与创常州之新紧密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切合常州实际的政策设计和创新举措,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市情、彰显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认真兑现民生承诺,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才能凝聚起共建美好常州的各方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衷共济团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15粉丝

2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