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昨天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老秘网县抢抓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充分发挥教育帮扶干部人才资源优势、专业优势,通过“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有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链条统筹推进。建立“县级主导、部门主责、学校主体”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组团式”帮扶走深走实。一是坚持县级主导。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纳入县委人才工作要点,制定印发《X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组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5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2022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等研究“组团式”帮扶工作30余次,推动解决问题50多个。二是明确部门主责。细化明确组织部、编办、发改局、教育局等14家“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建立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3张清单,强化跟踪调度,对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开展常态化督促指导,项目化、清单化推进重点工作。三是突出学校主体。全面推动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编制保障、人才招引、教育培训等优先向受扶学校倾斜,先后解决50个教师用编,引进各类教育高层次人才116人。同时,将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纳入受援学校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重要依据,推动各项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二、注重供需结合,全方位协同联动。紧扣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能力、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明显提升”目标任务,建立所需所能“双向清单”,全面拓宽帮扶范畴,提升帮扶成效。一是精准借力补短板。对受援学校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选派、教学质量等8个方面需求重点,充分借助帮扶学校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制定“一校一提升方案”,全面打通制约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目前,累计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540万元用于新建教学楼、宿舍楼等7个项目,携手东部企业采取“2+1”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28人。二是主动发力促提升。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提质工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224.3万元实施教学楼扩建、实训室建设等30个项目,探索推行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县民族中学顺利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复评验收,县职校成功通过2024年“技能贵州”省级优质中职学校项目评估立项,进入省级优质校建设行列。三是融合聚力提质效。围绕资金投入、人才帮带、制度完善等列出25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健全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先后选派431名教师到东莞跟岗学习,深化“青蓝工程”师徒结对152人,任命8名帮扶专家人才分别担任受援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推动2所受援学校健全完善管理制度49项,“组团式”帮扶地区先进理念、工作经验、优良作风逐步“扎根”X。
三、优化人才生态,全要素服务保障。坚持“服务围着帮扶教师转、保障跟着帮扶团队需求走”,切实为帮扶专家人才提供全要素、多层次的服务保障。一是强化政治激励。优先将帮扶干部人才纳入荣誉表彰评选范围,为帮扶专家人才发放县级“优才卡”9张,对帮扶工作得力、实绩突出的1名帮扶校长予以提拔使用,并通过开设援沿群英栏目“”,宣传帮扶专家先进事迹120余篇。二是落实待遇保障。出台《X县加强来沿干部人才交流学习保障管理办法》,严格落实绩效评估机制和差旅费报销、探亲、休假等制度,每年组织帮扶专家开展1次健康体检,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累计发放各类津补贴70万余元。三是注重日常关怀。认真做好“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办公、食宿等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县领导、受扶单位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联系服务帮扶专家的“双联系”机制,定期与帮扶专家人才交心谈心,积极协调解决日常工作生活困难,重大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帮扶专家40余人次,发放慰问资金4万余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20粉丝

69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