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省委书记历年党校讲话很硬核,看完后长见识了

[复制链接]
释然 发表于 2020-3-30 19: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领导干部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在省委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一、为什么要谈信仰、信念、信心的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起步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州县乡村四级换届之年、玉树灾后重建攻坚之年。今年的大事多、要事多,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特殊的年份对我们党的事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我们的干部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谈信仰、信念、信心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信仰、信念、信心是一个管总的问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未来,没有管总的精神和意志是不行的。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它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二)信仰、信念、信心出现的问题不容回避。历史的变革、社会的转型,  现实的压力,使有些干部出现了信仰缺失、信念淡薄、信心动摇的问题。有的看不清大方向,有的立场不坚定,左右徘徊,以至出现除了自己什么都不信,除了一点浅薄的知识什么都不学的问题。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没有读经典好书的热情,中央台的新闻不看,党的报纸不读,国际国内的大事不了解、不知道,热衷于小道消息,人云亦云,思想迷茫,随波逐流。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深刻反思并切实解决。


(三)信仰、信念、信心是党校学习的基本要义。党校姓党,就要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树立党的领导权威。党校是校,就要切实发挥党校校委是核心、教职员工是支撑、广大学员是主体的作用,通过党校的培训、教育、引导,让学员更好地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在实践中转化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果,提高党性修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基于以上考虑,我觉得在今天讲一讲信仰、信念、信心,很有必要,符合学习需要,符合工作实际,很有现实意义。


二、谈谈对信仰、信念、信心的认识


(一)关于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的准则。信仰说起来很抽象,但我们做起来必须很具体。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

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信仰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英勇斗争,但由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斗争都失败了;从90年前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历经工人运动、农民革命、根据地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前的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们的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作为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动态开放的、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和超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结出的丰硕果实。共产党的由来和理想,我们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之基、立国之本,我们应始终不渝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 理想信念这块阵地,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必然会去占领。由于思想教育滞后,加之社会转型变革,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出现了信仰缺失。他们在复杂的情况面前,做不到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步伐,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科学信风水,精神萎靡不振,丧失精神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严重,以至不廉洁滋生,道德失范,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放弃正确的信仰,就会失去团结和凝聚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旗帜,进而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甚至亡党亡国。因此,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显露,在青海推动“四个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面临诸多挑战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旗帜鲜明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定信仰,才能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对党忠诚。


(二)关于信念

信念,是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我们的信念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无比优越性。

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待信念问题。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以此来发展自己,应该说各有成就和坎坷,但社会主义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更大,更举世瞩目。数字是枯燥的,但它反映的现实意义是鲜活的,它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揭示了这种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诠释着中国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力。这一切,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是不敢想象的。因此,我们应始终不渝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过曲折,经历过反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人均产值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还很多;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坎坷,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极其重要。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己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会百折不挠地前进。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上海博览会、广州亚运会,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再次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活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生动实践,使我们党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更为我国“十二五” 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早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理性选择。坚定信念,是为了高举旗帜,肩负使命,放飞理想。


(三)关于信心

信心,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我们的信心就是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保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信心问题。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大业历经62年而日趋兴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迈得又稳又快,不可阻挡。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可以说,新中国没有选错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道路。当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总体定位没有变, 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一现实没有变。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不能动摇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信心和决心。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走对路子,选对方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心。今天的青海,也正在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业绩,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这一发展基础的奠定,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结果。站在“十二五”开局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理性思考省情特点,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要路径的新的战略思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56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期待。面对“十二五”,青海省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已经绘就,举措非常明确,号角已经吹响,现在的关键是, 要坚定信心不动摇,推动发展不停步,造福人民不懈怠,下定决心,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书写青海“十二五”发展的美好画卷,共同奏响新青海建设的精彩乐章,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永放光芒,让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更加灿烂。坚定信心,是为了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勇往直前。


三、谈谈如何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信仰、信念、信心是一个完整的精神境界和思想体系,是形成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基础。作为党的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加强学习,坚持世界观改造,坚持求真务实,做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实践者。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前提。理想信念贵在与时俱进。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理想信念既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既要仰望星空,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对党无限忠诚,矢志不渝地履行好党交给的任务,尽职尽责地做好人民期待的工作。

二要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学习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基础。学习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增长的问题,更是一个提高执政能力的政治问题。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的坚定来自学习的觉悟,学习始终是党员干部修身养性、建功立业的重要法宝。要坚持养成读经典看好书、看新闻听广播、读党报学文件、上网络查资料的好习惯,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及其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政和领导水平。

三要坚持世界观改造。世界观改造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保证。党员看党员,看的是党性;群众看党员,看的是人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干部们每天面对着权力、地位和利益的考验,要确保在考验面前不栽跟头、不打败仗,就务必加强世界观改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尺度,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目标。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要搞好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得到贯彻,使党的事业时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并将其真正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要以事业为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把无私奉献作为最大幸福。人生有限,事业无限,为人民多做事, 人生就大,少做事,人生就小。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党的事业多奉献,为人民群众多干事,书写自己充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


总之,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开局之年,更加坚定信仰,更加坚定信念, 更加坚定信心,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履行好,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在闯出欠发达地区成功实践科学发展观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关于文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在2012年省委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2年3月1日)

 

来省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的,大多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年富力强,正处在人生重要成长期和干事创业黄金期。对处在成长期和黄金期的各级干部来说,树立什么样的文风、学风和作风,是一个伴随人生始终、必须经常面对的重大问题。下面,我就以文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为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文风

所谓文风,是指文章的风格,同时也指时下普遍形成的文章的风气。文章宣扬思想,承载教化,提出主张,推进工作,自古就有“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之说;文风体现党风、反映作风、影响民风,不仅关系个人形象,也是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和行政能力的缩影。


运用“笔杆子”是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如其人”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如何衡量文风好坏?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讲让人听得明白的话,写让人看得懂的文章。如果费了半天劲,别人听得不明不白,看得一头雾水,就谈不上好文风。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对下要能够释疑解惑,用通俗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对上要能够反映实情,用简洁的语言把意见表达准确。因此,提倡以清新、简约、明快、直白的语言文字风格为党和人民服务,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文风的主要目标和追求。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文风是好的,省委省政府多次对改进文风、会风提出要求,大力压缩各种会议、文件,全省上下形成了不尚空谈、讲求实干、注重落实的浓厚氛围。但一些不良文风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云一朵、雾一片,云里雾里, 大而化之,不知所云;有的照搬照抄照转,“剪刀加浆糊”、“复制加粘贴”,东拼西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置身度外,言必称古人、名人、伟人, 唯独没有自己的话;有的喜欢以自身为尺度,做八股文章,用生癖怪异的观点、词汇“绑架”他人;有的奉行报喜得喜、报忧得忧,一味迎合,只会唱高调, 不会讲实话、讲真话;有的长篇大论,搞“注水文章”,生怕写短了、讲少了,显示不了水平,等等。文风的正与否,既与品德、胸怀、修养有关,也与勤奋、务实、历练相联。


好文风源于好文德。文章和讲话是一个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反映。一个干部只有树立起与党和人民要求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用好的文风为党和人民服务。“立言者,必先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分析当下普遍存在的人民不十分满意的文风,究其原因,是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说到底,是党性不纯、私心作祟的表现。培养好的文风要从培养好的品德做起。好的品德对党的干部来说,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能把持自己。端正文风,必须放下架子,与人民平起平坐,读懂人民,贴近民心,说大众话,办百姓事,讲人情味。改进执政党的文风, 要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处理事物,把务实、朴实、真实贯穿其中。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人实在,文风才会实在。


好文风源于深厚的思想理论功底。许多名宿大家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报告,往往思接千载,妙语如珠,这都是以丰富的知识作底蕴的。翻开《毛泽东选集》,睿智鲜明的风格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满纸皆是,深刻的辩证思维贯穿全卷;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总是以最通俗的话揭示最重要的问题,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给全党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刻教育。读领袖文章,学领袖讲话,对我们是智慧的开启、理想的升华、工作的导航、文风的洗礼。我们都是党的各级干部,职务和作为无法向领袖看齐,但学习领袖的思想、观点、方法、文风,则义不容辞,而且学好了终身受益。伟人的思想就是时代的思想,党的领袖的主张就是全党遵循的准则。希望大家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不断的读书、学习、思考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思想端正了,文风才能端正。理论功底扎实了,文风才有根基。


好文风源于面向社会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党的很多干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身上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群众血脉相连、声气相通,和群众打成一片,讲话、写文章,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意愿,生动鲜活,深受群众欢迎。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学历高了,见识广了, 讲话、写文章却离群众越来越远了,大道理来,大道理去,“车轮子话”重复讲,不靠谱的新词反复用,群众想听的话、喜欢看的文章不会说、不会写。究

其原因,还是没有生活的底蕴、实践的底气、群众的底数、人文的底功。希望各级领导干部更多地走出机关,面向实践,用群众的感受去体验社会,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思想,用群众的评判去改进文风。尊重群众、躬身实践是检验文风的重要标准。


二、关于学风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词典的解释,指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一种是毛主席的解释,他老人家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我们今天所谈的学风,应当是毛主席倡导的全党的学风,因为我们是执政党,学习是执政党的永恒追求。党的学风与党的宗旨、党的作风、党的生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密不可分的。建设学习型政党,既要改造我们的学习,也要改进我们的学风。


总体上看,我省大部分党员干部学风是好的,能够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习能力在不断提升,党性观念在不断增强,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陷于具体事务多,静下心来读书少;有的不善于触类旁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有的自以为是,读了几本书就觉得穷尽天下知识,写了几篇文章就觉得是大家高手了;有的学习的系统性不强,只看小报杂志,不看经典名著,只看辅导材料,不读原著原文;有的只读书不思考,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孤芳自赏;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闲聊时夸夸其谈,一遇事就束手无策,应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句话;有的不是用学习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而是装门面、做样子,看似谦虚谨慎,实则绣花枕头;有的基本不读书、不看报、不看现代媒体新闻,不了解新知识,不关心新事物,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等等。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变。


要学会学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学会学习,对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一个考验,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严肃话题。学会学习,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在我看来,学习是为了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适应社会,更好地生存。人生是一个过程,它丰富多彩,需要不断地补课,不经常补课就会被生活淘汰;工作是丰富生活的方式,而且充满艰辛和挑战,不努力工作,生活就少了激情和乐趣;社会是联合起来的单个人,人与人要交流、要交往,相互学习就是最好的交流和交往。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适应社会,才有精彩的人生。其次,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在我看来,学习因人而异,是简单、快乐的事。如果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说明还没有学会学习。那么,怎么样才能解决好学习问题呢?第一要常态化,就是要养成习惯;第二要去情绪化,情绪好要学习,情绪不好更要学习,不被情绪左右的学习效果最佳;第三要选择化,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有限对无限,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第四要实践化,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学用相长;第五要系统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按兴趣学习,与工作结合,说内行话,办内行事。最后,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要学习经济知识、政治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和党的建设知识。凡对生活有益的知识、对工作有补的知识、对人生有用的知识,都要尽可能地去学习。学多了,眼界心胸就开了;学多了,处理问题的点子办法就有了;学多了,驾驭自己的能力就强了。能驾驭自己的人就是最成功的人。


要学会思考。论语《为政》篇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持。学与思的结合,也是改造学风之题中应有之义。在自然界,最奇妙的是人的大脑,最美好的是人有思想。字是造出来的,智慧是创造出来的,光会读书,不会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味地苦思,而没有相应的知识作支撑, 不去创造,就会流于空想。学会思考,三个因素很重要: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方面;二是要有独立的判断,对是非曲直、真假虚实有洞察力和鉴别力;三是要有规律意识,能够见微知著,举一反三,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要学会运用。学习、思考都要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学习、思考的成果都要转化为生活、工作的行动。不结合、不转化、不运用,学得再多,想得再深,都没有意义。学会运用,有四点必须要注意:一要坚持实践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中的问题要比书本上的问题复杂得多,只有勤于实践,勤于学习,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会得心应手。二要坚持辩证法。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学习、思考也是如此。一种形式学习,一种方式思考,容易僵化;多种形式学习,多种方式思考,就会有比较、有鉴别。学会比较和鉴别,就可以避免偏差和失误。三要坚持大众化。党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都是群众工作。干部的学习思考除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工作需要以外,更多的是能够经世致用,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武器,只有融入大众的生活,感悟群众的智慧,才能避免象牙之塔的孤独,享受希望田野的快乐。四要坚持知行合一。知行常相须。知是认识、是学习、是思考,行是实践、是运用、是转化。知行合一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去私心行大道。人类的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如果把学习和思考看作是私人财富,就是一个自私的人,自私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三、关于作风


作风,是指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同时也指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党的作风,通常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纪律作风和领导作风等。


总体来说,全省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作风是过硬的,各级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除前面讲到的文风、学风方面的问题外,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想和信念发生动摇,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躁和不按规律办事,在生活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攀比和虚荣,在纪律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牢骚和懈怠,在领导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民主和务实,等等。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体现党的宗旨, 代表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党性、转作风,努力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当干部要有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干部的品德问题既是职业操守问题,更是政治品行问题。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官风”决定民风。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干部问题上一直在倡导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干部品德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直在丰富和完善德的标准和内涵,并形成了被人民认可、被干部接受的德的共识。在我看来,当干部要有品德,核心有两条,大公无私,公道正派。私心重的干部遇事先替自己打算,难以办好大众的事;干部不正派,群众就缺乏安全感。去私心、守公道,就是干部最具体的品德。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首先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干部品德出问题,往往都出在私心重、不公道上。


当干部要重修养。修养对干部个人来说是内在的品质,对他人来讲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我们是党的干部,党的干部要讲共产党员的修养。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少奇同志一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最近,为准备这次讲话,我重温了刘少奇同志这篇文章,又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文章很朴实、很生动,也很深刻。建议同志们抽空读一读,肯定大有裨益。党的干部要重修养:第一,对党的事业要无限忠诚,对党的领袖要充满爱戴,对党的理论要温故知新。第二,在顺境时要修养自己,在逆境时更要修养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放纵自己、随波逐流。第三,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锤炼,尽可能地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德。适当地发挥长处,具体地克服短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第四,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理解、容忍各种误解和屈辱而毫无怨恨之心。第五,不矜功,不自伐, 常“慎独”,功成不必在我,不能有任何骄傲自满之心、之态,要有互助精神、团结精神、平等精神和公仆意识。


当干部要完善性格。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每个人出身的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人的性格也各异。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话说得虽然有点极端,但性格对人的影响的确存在。性格阳光、开朗、坦荡的人,容易让人接受;性格怪异、孤僻、冷漠的人,打起交道来就很费劲。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性格就是好性格,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作风就是好作风,反之则不然。好性格不一定有好作风,但不好的性格一定不会有好的作风。对党的干部来讲,塑造性格的过程也是党性锤炼的过程,有性格有脾气无可厚非,但性格和脾气要服从党性,凌驾于党性之上的性格、脾气要不得,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性格、脾气更要不得,有这样性格和脾气的干部用不起,也走不远。


当干部要不断历练。经历对每一个干部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吃一堑、长一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经历丰富的人若善于总结,就会把经验上升为智慧, 有智慧比有经历、有经验重要。干部的好作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后天形成说的是要有历练,有经历才会有历练。干部交流就是组织提供的历练机会。每一个干部都要珍惜组织提供的机会,干一行爱一行,既要有恒心熬得住,又要出政绩干得好。党的干部终生都在历练中,终生都在补课中,越历练才会越成熟。每一个干部都要做生活历练、环境历练、工作历练、岗位历练的有心人,在历练中培养好的作风,在历练中健康成长,在历练中接受党和人民的选择。


当干部要讲感情。作风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感情问题,怎样想就会怎样做。总想着自己是干部、是领导,做事情总端着一幅架子放不下来,自己端着难受,群众看着生厌。你和群众没感情,群众离你就很远;你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也没义务尊重你、支持你。不论当干部、做领导,一定要想明白一个道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岗位是暂时的,职务是暂时的, 留给人们的口碑却是长久的。想要留给群众一个好的口碑,就应该放下架子, 把自己当群众。只有扮演好普通群众的角色,才有资格扮演好干部和领导的角色。角色转换就是感情转移,把感情转向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好作风就会油然而生。


总而言之,文风、学风和作风是一具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学风纯则文风正,文风正则作风硬,作风硬则风气好,风气好则国泰民安。


今天借此机会,谈了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大家也能对这几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努力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8粉丝

594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