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积累是公文写作的万斛泉源。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积累是最基础的功夫。要获得公文写作的万斛泉源,一般离不开思想、理论、政策、业务、体例、语言的积累。不想踏实做积累、只想一夜得秘籍的秘友们,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的。7 w# ?4 c: q0 x$ Q
7 W. C- P4 X" q2 H8 I
二、”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构思是公文写作的指路灯塔。动笔前的构思是纲举目张、气韵贯通的重要保证。在动笔之前,必先有一个通盘的构思,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一是为什么写,解决写作目的“思想认识”问题,杜绝为“写而写,越写越空”现象。二是写什么,明确写作内容问题,提高表达的厚度和精度。三是怎么写,谋划写作方法问题,通过恰当方法,最终使文章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 L( }! r2 d8 G/ n j' H
' ^' g; b; x$ i9 K7 N% m/ H* m- P, @' _5 y
三、“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生活是公文写作的原初摹本。有两种情况:一是文字功底再好的笔杆子,如果不熟悉实际工作,即使面对一个小材料也难免捉襟见肘;二是有人虽每天都在参与实际工作,但哪怕让他动笔写一篇小的信息,他也是连连感叹无话可写,这就是缺乏从日常工作中发现亮点、归纳提炼的能力。要克服上述“无生活”和“有生活无发现”的弊端,方法有三。一是多接地气,从火热的工作实践中找到“看点”。二是善于联想,从有关的政策文件、领导意图、行业动态中找到“燃点”。三是多读多思,再从阅读报纸、相关材料中找到“爆点”。
L, r: x8 L) e$ D" b5 ~ U) x& B! L8 b5 ], Y" A5 R2 d
7 U% H$ k8 e. {2 F: k$ [4 l/ C
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领悟是公文写作的制导武器。公文是贯彻上级意图、兼顾受众对象的被动性写作,执笔人只有具体、深入地领悟政策精神、领导意图、受众实际,才能让公文发挥出执行政策、体现决策、沟通思想的目的,才能切实提升公文的针对性。
) {( L% C, b/ m% t" X9 t, `1 ]5 B$ L) P1 t( U, C
4 N* f) Y8 A) P( n }五、“主领宾从,纲举目张”,结构是公文写作的摩天大厦。完整、严密的结构,能让公文繁复的材料主显宾从,各归其位。公文结构一般有三层:一是通过制文要素体现出来的文面因素,如密级、文号、签发人等,也叫浅层结构;二是通过标题、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体现出来的语言因素,也叫表层结构;三是通过“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问题体现出来的逻辑思维因素,也叫深层结构。撇开浅层结构不说,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要求文字工作者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性因素:整篇文章需要表达几个方面的意思?要列出的表达内容将按照怎样的次序安排?: F4 N) b/ f3 {; r! z2 E
1 C& a/ x7 C$ x# z) z. h
" t3 @) n" C2 y) W6 S9 H六、“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气韵是公文写作的灵山秀水。气,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意志禀赋,体现在文章中即“风格”。写作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写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和心路历程等因素。就公文写作而言,写作者要多“养气”、善学习、增才思。只有写作者思想丰富、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外而为公文,才能形成一种见解精辟、内容丰富、文势畅达的气韵。7 _; B6 P) y3 g$ Z! a! D2 E) Q
: M1 p0 s& N, M4 H+ L9 H% T& e
. e) E* G! r: D$ @) q七、“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严谨是公文写作的语体密码。“严”,即周严,写作思路和内容安排看不出明显破绽。“谨”,即慎重,文章写什么和怎么写,都经过深思熟虑,无轻率贸然之言语。下笔要努力以最俭省的笔墨恰当地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分清主次,区分详略,做到“疏处能跑马,密处难容针”。( l$ B# A" ` w# R: H
0 `( E) ^( l6 b( {+ U3 b1 c7 I/ a( r4 ^9 I& X
八、“李杜文章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创新是公文写作的强大磁场。公文写作的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体现新思想。包括上级的新思想、本级的新理念以及执笔人的新见解等。二是表现新内容。除了一些常规工作,随着形势发展,总会增加一些新工作,文字工作者必须敏锐捕捉到这一点。三是运用新形式。要注重语言表达形式的创新。
0 [" d- y; T" _' h, F3 E3 f2 V7 y8 B ?* \
: ^3 H$ T! h) K4 S6 Z1 i# _
九、“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勤奋是公文写作的天然养料。要做到“六勤”。一是脑勤,勤于思考,对看到的物,听到的事,要多结合时事政策进入深入分析,努力挖掘深层次规律。二是眼勤,要多看,看身边事,看与写作有关的书籍、报刊、网站,给自己的知识宝库持续不断地充实新内容。三是腿勤,要多到一线去,多往基层走,如此才能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能广接地气,具有真材实料和真情实感。四是口勤,要多与人交流工作心得、思想体会等,多向身边的公文高手请教,在学习公文中写好公文。五是耳勤,要多听,听听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听听不同层面人员的发声,从而准确领悟,充实素材。六是手勤,要多练,书读千篇,不练等于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 W, h6 C% P( p: u+ j& N0 f
3 u' S* |2 E8 r+ c
?' Z: h9 i+ Y( M, _/ X
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熟稔是公文写作的终南捷径。相对而言,公文写作是一种程式化、规范化的写作,必须心有法度,做到“心有所欲不逾矩”。公文写作“套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约定俗成的套路。比如15种公文的体例,必须熟稔于心,才能轻车熟路,自行必然会贻笑大方。二是写作者自身经验积累而来的特定套路。这有赖于不同作者独到的研究和创新的实践以及对他自己来说十分管用的“个性化理论”。而我们往往最需要这样的经验沉淀和理论梳理。
" z- u! r) K* p/ e) j, v, p: T: u
6 p, o2 x$ I9 g. ]% t1 F. k- B# y! J+ j& q$ R ~4 t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