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问题的思考

[复制链接]
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4-2 12: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基本实践,因而也是我们经常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随着实践的发展,研究这个课题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在变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开拓了新的空间。
    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课题,实践则刚开始。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大都是预见、设想,提出希望和诉求。现在,经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很需要面对新的实际,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在当前条件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立足点
    这就是,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历史上,一种社会形态的形成,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30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的第二位,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普遍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的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大目标看,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还是初级阶段的前期。无论从物质文明的发展,还是政治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制度文明的发展来看,都是这样。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社会主义发达阶段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社会,我们难以清晰地了解,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社会形态。但是,如果把我们的眼光越出国门,看一下当今的世界,同发达国家比较一下,就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的社会在发育程度上,差距确实比较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往往容易高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高估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发育程度。抽象地讲,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体讲成绩时,往往离开初级阶段这个立足点,似乎我们的社会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出任务和目标,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任务和目标,更要考虑到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防止不切实际,超越发展阶段。
    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研究问题。
    (二)坚持实践标准
    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然要回顾历史。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运用实践标准,就十分必要和重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是对我们的一整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决策、法律、道路、制度、体制、规章、办法以及领导工作的检验过程。
    检验的结果如何?我认为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对此,应当充分肯定。第二种情况,有不少东西正在经受实践的检验过程中,还没有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探讨,有各种见解。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第三种情况,有些东西经实践检验证明是不能成立的。这也是认识过程中常有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经过拨乱反正,我们已经在原则上否定了“句句是真理”,就要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体现出来。我们要记取毛泽东在建国后长时期中拒绝实践检验,造成严重后果的沉痛教训。我们看到一些论述改革开放史的论著,基本上就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东西加以罗列。这样的东西,很难说是科学研究,用处也不大。
    (三)要抓住根本问题
    邓小平明确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最根本的(有时说“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研究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问题。结合中国的实际,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围绕这个根本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本问题是理论的主线,也是实践的主要问题。
    邓小平在1987年的一次谈话中说:“在对社会主义作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这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所有方面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5页)邓小平的思维逻辑是,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方法论的示范。
    如果说,主要问题有几个,就冲淡了根本问题。
    (四)视野要开阔一点
    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创建一个新形态的社会。制度是决定并集中体现社会性质和特点的因素,但社会的内涵是很丰富的,除了制度,还有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方面,特别是人的状况。因此,在研究时,视野要开阔一点,要观察社会的各个方面。现在,不少论著议论制度的定型和成熟,如果离开了社会的发展和发育程度,孤立地去看社会的制度,去议论制度的完善和成熟,是难以看得很准、说得很清楚的。
    (五)要勇于探索创新
    邓小平在 1987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其实,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都是一个探索过程。
    当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只是觉得过去主要从苏联搬来的那一套东西,不切合中国的实际,要建设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当时并没有也不可能有很具体的蓝图,在以后的实践中,才逐步明确。首先是肯定了农村的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又允许个体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出发展商品经济,到1992年初,确定搞市场经济体制。“摸着石头过河”,是“实践论”的通俗说法,今后,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当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各地的新创造,加以概括提炼,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这些年,我国理论工作者和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见解,应当将他们的成果加以归纳,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改变只有个别人才能有理论创造,忽视广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创造的成果的现象。
    总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探索,敢讲新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3粉丝

36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