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语言僵了点儿 “味同嚼蜡”,是对一些地方领导讲话语言僵硬的生动描述。有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打官腔,念讲稿,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说套话乃至“正确的废话”,讲话像是念文件。可能这些人看来,严肃一点儿,板正一点儿,不仅不失庄重,不失身份,而且还表明自己高度重视。但要从听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听了这样的讲话、回答,百姓会觉得官员高高在上,离自己、离现实生活实在太远,也不会对这样的会议和新闻感兴趣,更可能因此对官员失去信任感。本来用通俗化的口语讲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但有人却爱故作斯文。由于经常读文件、学文件、审文件,以至于不会说话了。说起话来满嘴都是“必须、坚决、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旗帜鲜明地、一般地说、原则上说、着力解决、认真贯彻、坚决执行”等等用滥了的词汇,开头必是“在……正确领导下”“在……大好形势下”“让我首先代表……”结尾必是“沿着……前进”“让我们……”等等,中间则是“首先”“其次”,“第一点”“第二点”“第一小点”等问题肤浅的罗列,如同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讲的,像开**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有人甚至在家里和孩子老婆说话也是“引起重视、抓好落实、加强合作”,令人生厌。 很多会议固然是严肃的,也应该体现庄重的特点。但严肃并不等于刻板,庄重并不是不讲效果,语言通俗并不等于庸俗,通俗形象的语言,生动幽默的故事,轻松有趣的形式,往往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果一味追求庄重,过分强调严肃,距群众越来越远,没人听您的讲话,到您唱“独角戏”的时候,则就真正成笑话了。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