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抽样问卷调查法 抽样问卷调查是社会学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简单地说,问卷调查就是用卷子的形式用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查。 社会学研究涉及问题的范围都比较广,所以,很少有力量对研究对象采取普遍调查的方式,而常常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用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的结果去推论和说明调查对象的总体的特性。 问卷调查一般是定量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即是样本。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中的问题都有具体的回答范畴。由于人们对问题的回答都被规范在这些回答范畴之内,所以不管问卷调查的范围有多大,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都同样便利。 一般地说,问卷调查由五个阶段组成: 1、确定调查总体。根据我们已经拟定的研究主题,确定调查总体的范围。 2、选取调查样本。选取样本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选取样本的程度越完善,样本就越接近调查总体,运用样本所进行的归纳和预测就会越准确。 (1)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式,即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完全随机的原则来抽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的抛硬币、抽签就是一种随机抽样。但在规模较大的社会调查中,我们是根据计算机所编制的随机数字表来进行抽样的。 (2)等距离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法很相似。在进行等距离抽样时,我们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抽样框架,必须对抽样框架中的每一个个案按顺序编号。但是,在进行等距离抽样时,我们不必依靠随机数字表来选样。等距离抽样法的关键在于按一个固定的间隔抽取人选。取样的间隔是由总体的规模与样本的规模之比决定的,取样间隔=总体规模/样本规模。假如总体为900,样本为150,取样间隔就等于900/150=6,也就是说,每隔6个人我们选中一个人。样本占总体的比例则由取样比决定,取样比=样本规模/总体规模。在上例中,取样比为150/900=0.167,也就是说,样本约为总体的16.7%。 (3)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也是常见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依照某些特征分为几个群体,如把知识分子总体分为教师、研究人员、医生、记者等等,每一个群体就构成一层,然后在每一层中再进行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一特征排列起来,然后等间隔的依次抽取样本。例如,在某区的居民花名册中每隔50人选取1人。 (4)还有一种抽样是整群抽样,即把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作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如果子群内部个体数目较多,而个体彼此间差异并不大,还可以再从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这就就叫多阶段整群抽样。 3、设计调查问卷。设计问卷需要很强的技术性。问卷的设计是关系整个调查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研究的组织者要舍得下功夫,认真琢磨、反复推敲,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问卷。编写问卷前应做一定的探索性工作,同各种类型的回答者交谈,以利于将研究主题细化为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答案。 一般地说,问卷分为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类。封闭式问卷式把所要了解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来的问卷形式;开放式问卷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可选择的答案的问卷形式。相比较而言,封闭式问卷在实际中运用得更为广泛,因为它使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同时也便于研究者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1) 问卷的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前言、主体、结束语三部分。前言是对调查目的、意义、调查的组织者以及有关调查事项的说明,以获得被调查者的理解和支持。前言的语言要诚恳、平易近人,特别是要说明调查的保密原则和匿名性。主体是问卷的核心,包括问题和答案。结束语主要是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并询问一下对问卷设计和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 (2)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问卷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30分钟为宜。如果问题太多,会使被调查者付出的精力多,花费的时间长,以至于不予以配合,给调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问卷设计中的难点是问题的表述。如何用文字表述好所要问的问题至关重要。一般地说,问题的提法要具体,不要抽象、笼统地提问;问题的用词要通俗、易懂,不要适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缩略语;用词要准确,不要适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避免提带有双重涵义即一题两答式问题; 提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带有倾向性,使用中性语言;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在参加考试时不必有人监考,你同意吗?”就涉及到双重否定的问题;尽量避免提出超出被调查者回答能力的问题;对敏感问题避免直接提问,尽量采用婉转的方式或用第三人称。例如提问:“你是否曾经有过婚外恋的情况?”,可以婉转地询问:“现在很多人中间存在着婚外恋的情况,这种情况你是否也曾有过?” 其三,在排列问题时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先一般后敏感的原则,把能引起对象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性的问题放在后面;先封闭后开放的原则,封闭性的问题放在前面,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在问题的排列上还要考虑到逻辑性,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