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修改的基本方法: 1.审阅修改法。初稿完成后,起草者本人应从头至尾进行审阅,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到全篇的结构布局,发现问题,留下标记,全部阅完,再回过头来认真细致地修改。 2.通读修改法。自读自改或一人读大家改,在读诵的过程中发现文中语句不通畅、衔接不紧密、表达不清晰及缺词丢字等方面的毛病,随笔修改。领导同志的讲话,采取这种办法最好。 3.冷藏修改法。文稿拟就之后,暂时搁置一旁,等头脑冷静、思维清晰之后,再拿出来“复看”。这时,有些毛病不需别人指点,自己能很快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方法的缺点是对较急文稿不太适用。 4.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一起修改,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时间和条件允许,可以发征求意见稿,在较大范围内修改。 5.特邀修改法。即求助高手。一些政策性强、业务难度大的公文,可邀请有关领导、权威人士进行把关,帮助修改。这样可以使文稿更加可靠、科学、准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修改文章呢? 1.要深入发掘主题。修改的重点是十六个字:“深化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文字”。第一,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第二,改动材料。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第三,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第四,润色语言。一是消肿,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二是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三是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 2.要认真搞好修辞。讲话修辞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简(不罗嗦),切(不空泛),明(鲜明),尽(无遗漏)。换句话说,就是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修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消极修辞,一个是积极修辞。公文写作与文艺创作不同,文艺创作主要是采用形象思维方式,而公文写作主要是采用逻辑思维方式,因而公文写作消极修辞是基本的,积极修辞是争取运用的。消极修辞的主要方法,一是锤炼词语,二是选用恰当句式,使文稿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听起来悦耳。积极修辞主要用描述、替代、引导、变形、排比的方式,使文稿生动,增强感染力。如把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采用积极修辞时,夸张的方法要慎用,“双关语”要禁用,也不要滥用省略。如自贡杀剂厂的(自杀的)、开封工具厂的(开刀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技院)、在长春市发电报“速来长市”结果去了长沙市等,有的还含有黄色成分,如百亩良田开发办公室(百开办)、(社精办)等,极不严肃,要防止这种用语、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在公文稿中出现。语言要用准、用活、用响。一篇文稿中,如果有几句叫得响的语言,往往大增其色,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 使用语言,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要区分事物的不同分寸、大小、轻重。比如说一个村庄、企业不可轻言“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作了重要批示”;要注意感情色彩的不同,贺信、慰问信的语言格调就应该热烈,讣告、悼词和语言格调就应该深沉;要用好模糊与周密、全称与特称,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要重点把好文稿的政治关、政策关、法规关、文字关。重点审核公文的结构是否清晰,语句是否符合形式逻辑,字词使用是否妥贴,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人名、地名、时间、引文、数字是否准确,等等。(字词例:汉字象形字很多,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路线、线路”,搞错就是政治性错误。又如“史无前例、史无前列”、“选拔干部、选拨干部”等,搞错了是常识性错误。(举例:三等功;邓黄)⑴有一篇报道,原意是“送子服法”,一字用错,将服从的“服”写成降伏的“伏”,从纸面上把人家儿子给毙了。⑵一个广场树着一个牌子,写着“对于发现践踏草坪者,罚款50元”。⑶又如,古时一人骑马不慎踏死了人,别人告他的罪状是“跑马踏死人”,眼看性命难保,有人为他着想,取笔在状纸上一勾,变成“马跑踏死人”。这样,主犯由人变成了马,罪行减轻,免于一死。⑷还有,太平天国时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连吃败仗,上奏时幕僚写道:屡战屡败。曾看后怕在皇帝面前吃罪,提笔一划,改成屡败屡战。这样,意思就有了很大不同。⑸再如败在一个字的战争。据史料记载,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预定在沁阳会师聚歼在河南的蒋军。冯的参谋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一个在焦作,一个在驻马店,一北一南相隔数百公里,结果会师不成,反被蒋介石分割包围而打败。仅仅多了一撇,冯阎兵败中原。否则,也许中国的历史就要重写。⑹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11 月),中国军队和侵华日军在柳州展开激战。27日,日军进抵距贵州边境约20公里的六甲地区。美国第六航空队奉命出动B-29轰炸机前去轰炸那里的日军。可是机场译电员误将“六甲”译成了“六寨”,而六寨却是国民党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的司令部所在地。当17 架美军战机飞临六寨上空时,当地军民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向盟军飞行员挥手致意。然而,美军飞机回报他们的是一颗接一颗的炸弹。这次误炸夺去了1名中将、2名少将、200多名上校以上军官、800多名士兵和5000多名平民的生命,可以说是一字引来灭顶之灾。这都充分说明用词用字的重要性。另外,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很重要。标点符号例:(1)一个媒人介绍一女子:“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因无标点,男方误认为:“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娶回家后,大失所望。(2)一地主与教师在下边一句话的理解上,酿成一场官司。地主解成:“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有青菜咸菜不可少,不得半分文学费。”而教师则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有青菜咸菜不可,少不得分文学费。”⑶ 有一条报纸标题新闻:“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因无标点,被一领导干部读成“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引得哄堂大笑。⑷已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⑸某人规定其子每天要记日记,晚上他要检查儿子的日记。一日,他查完日记后,对儿子的母亲大发雷霆。妻莫名其妙,为夫曰:“有据可查!”他把儿子的日记摊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今日王叔叔来我家玩,我做完作业后,叔叔夸我做得好,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妻大怒,斥问小儿。小儿哭叫:“是我把标点点错了,……应该是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你说标点符号事大事小?她居然能够影响到家庭安定!所以,要教育孩子从小就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哟!以上这些,不少有文字游戏之嫌,但至少都说明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