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文主题提炼的原则 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公文主题的提炼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能是随意的。这些原则是:
1.遵循大政方针,符合法令法规。公文提炼主题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它们是文秘人员从事公文写作的根本依据和规范。一旦公文主题与之相抵触,就会自动失效。因此,提炼公文主题时一定要依法行事。而方针政策在公文中的体现程度反映了公文写作水平与质量的高低。这一原则是提炼公文主题的第一原则。
2.根据客观实际提炼。公文既是上级制定政策的依据,又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也就是说,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从微观上讲,公文主题的提炼一定要符合本部门、本单位当时工作的实际情况,一般不能代替个别,原则不能代替具体。一国、一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一个小单位、一个问题相比,其情况不见得就适合。一定要反映确定的情况。弄虚作假或情况不实,只会给上级决策带来失误。例如假报产值产量,少报利润亏损,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客观实际情况是形成和产生主题的基础,只有在实际情况基础上形成主题,才能反映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触及主要矛盾和职工群众所关心所要解决的问题。要使主题符合实际,必须从三个方面把好关:一是引证的事实、情况、情节、数字、资料要准确无误;二是要对客观事实作全面的整体的分析,防止以偏概全;三是对事实的叙述、说明、议论一定要合乎事物本身的逻辑,表达上要恰如其分。不能言过其实或言过其理。
3.坚持专一、鲜明、周密、居要原则。专一就是指立意要专要纯。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主题力求单一。不能在一篇公文中讲很多事,很多主题。要坚持只有一个主题,笔墨集中,从而把问题说透。这样很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也可防止行文关系错乱。二是要目标专一。公文作者在下笔之先,要明确写作意图,对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心中有数。动笔时一定围绕主题来写。鲜明的原则前文已有述及,这里就不讲。周密是指主题的表达必须用词准确,褒贬得当,没有漏洞。居要则指主题在文中的位置要突出、显豁、醒目。公文写作中,主题一般就放在篇首,或公文标题直接表明。较长的公文还会有小标题,也放在每段的开头表示一段的主题,这是为了便于让阅文者把握主题。
4.可行性原则。公文的主题最终还是为了便于立足于行。当领导意图十分笼统时,就需要公文作者对之合理提炼、加工、深化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立具有可行性的公文主题。
四、提炼主题的途径
提炼主题要注意“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具体地讲,提炼主题的途径有:
1.立足于实践。公文写作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基层情况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和分析,从而对某些问题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形成正确的理解和主张。如果平时不注意立足于实践,就对各种生产生活和管理工作中的现象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捕捉到具有一定意义和实际内容的深层次问题。写出来的公文就此较浮,不能指导实践。
2.立足于调查。要确立正确的主题,必须对材料有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发现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整体,从一些感性材料中提取最重要的本质属性,舍去其非本质属性。这就要求公文写作者带着一定的写作任务,有目的的深人实际调查研究,然后把所获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有一定意义的主题。再根据主题选用材料,加以编排,构成完整的公文。调查报告、总结尤其重视这一点。
五、提炼主题的基本要领
1.材料先行。提炼主题要求掌握大量的多方面的材料。具体而言,应切实掌握如下几方面的材料:
一是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文秘人员亲自深入实践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一般比较可靠具体,也较富有说明力。间接材料是指现成的文学材料,又称为第二手材料,可从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及有关的文件、书本、他人研究成果中得到。
二是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具体材料是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材料,概括材料是反映全局问题、整体概括、一般情况的材料。要把两方面的材料相结合。
三是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正面材料是反映公务活动的成绩、经验等方面的材料,反面材料则与之相反。它们也可是一种观点的正反两面。
四是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现实材料结合历史材料可以形成强烈对比,以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五是文字说明材料和数字统计材料。在公文写作中也很重视用翔实的数字统计材料,以及图表、图例等,有的甚至还占很大比重,它们是提炼主题的重要材料。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