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赵主任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的发言《以产业集群和农产品深加工为抓手,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例。该文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对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如“工业是强县之基,产业是立县之本,创业是兴县之源”、“我省一些经济强县之所以强,就强在工业;发展快县之所以快,也快在工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等语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明了易记。】 3. 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力求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做到篇幅可以不求长,但风格不能不鲜明 语言体现文章的风格,结构体现文章的层次。篇幅一长,面面俱到,反而重点难以突出,暴露出语言的归纳能力弱,使领导强迫受训,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汇报工作的方法不同而效果也完全不同的事例,并不鲜见,落了个领导不满意、自己更委屈、任务没完成的结局。所以要对文字不断地进行加工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撮其要、删其余,再加润色”,在语言的锤炼上下功夫。 【再以赵主任在县域经济现场会上的发言为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做法各种各样,手段千变万化,但如何在现场会上、在短暂的时间里汇报出特色,引起领导的注意,吸引领导的目光,这也是一门学问,在准备文稿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该文篇幅小、字数少,共4页纸2600字,但所有笔墨都集中在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上面,做到了结构紧凑、层次清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二)撰写汇报材料的要求 情况总是千差万别,谋发展、做工作,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必须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找准结合部,唱好地方戏。这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写好汇报材料的根本保证。主要有四点要求: 1.吃透上情 所谓“吃透上情”,就是要把上级的精神弄明白,研究透。换句话说,也可以叫认清形势。因此,要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时了解上级的最新会议精神和工作动向,了解基本要求,真正领会精神实质、明确主要任务,而不能各取所需、随意曲解、以偏概全,做到材料具有前瞻性;吃透上情,本文由老秘网推荐,还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及其变化,也就是说对业务内的各项法规、政策一定要吃得透、拿得准。例如,中央提出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就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可能会从“又好又快”向“又稳又好”转变。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领悟,才能吃透精神,把握要领。 【以去年12 月份赵主任向三运省长的汇报发言《以第一位精神抓项目建设为工业强省促进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为例。这个材料的准备背景是三运省长才来安徽工作不久,主要在各市各部门调研了解安徽各方面情况。当时,三运省长在滁州、巢湖两市调研后,紧接着来到经委调研。如何准备汇报材料呢?首先必须搞清楚三运省长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考虑到三运省长在滁州、巢湖两市调研,每到一地都鼓励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一再强调,要千方百计多上大项目,多选好项目,所以,我们在准备材料的时候,觉得要汇报省长最想了解的项目情况,由此,专门就我委如何抓项目建设写一个汇报发言,供领导了解我委抓项目的情况和今后的诉求,决定通篇只将项目,就连汇报材料惯有的“要求解决的问题”也断然舍掉。这就是摸清上情。】 2.摸清下情 所谓 “摸清下情”,就是知道基层在想什么,盼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因此,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努力掌握本地区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企业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不断深化对国情、省情的了解和认识,就是对各方面情况要做到胸中有数,使各项工作建立在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