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收博采 全方位地掌握各类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米”就是大量的、零碎的、粗糙的第一手原始写作素材。一事一议,观点鲜明,坚持用数据说话,着力在“新”上做文章,极力在“快”上下功夫,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有我新”,重在成果发布的实效性、震动性。 【以《坚持“一个贯彻落实”、做到“三个心中有数”,省经委‘进千家企业、百户园区’调研活动圆满结束》为例。在我委“进千家企业、百户园区”大调研活动一结束,我们就对调研获得的全省17个市、61个县近40万字第一手资料进行消化、吸收,把其浓缩为近5页纸、3000字的送阅材料,引起了省人大副主任朱先发同志的重视,予以批示,认为我委开展的‘进千家企业、百户园区’调研活动很好,一是工作比较扎实;二是了解了真实情况;三是所提的问题和意见很有参考价值,并希望多看到我委好的调研报告。】 3.语言高度凝练 以小见大选角度,精雕细琢写短文。主题不准推倒重定,文理不通返工重写,对可改可不改的坚决改,可删可不删的坚决删,可压可不压的坚决压。 【以《省经委认真落实金山书记批示精神全力推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例。该文只有短短2页多纸、900多字,但是却引起金山书记的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我委抓农产品加工业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好处。】 (二)写作信息的要求 主要有三点: 1.换位思考 要具有敏锐性,以较强的政治敏锐力和分析判断力,关注小事,成就大事。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纵横比较,借鉴提高,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去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上级的工作思路、工作动态和工作走向,并提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供决策参考。 2.写出新意 创新就是本领。上情与下情结合得好,信息撰写就会有创新。撰写信息容易,但要写好并非易事,尤其是写出新意更是难上加难,容易犯结合不紧密、内容太空洞、语言不简练的毛病。内容要“实”。实在是信息的生命。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做到目的明确,一看就知道为什么要报这个信息;必须做到内容清楚,一看就知道要报这个信息做什么,提出了什么符合实际的新观点;必须做到指向具体,一看就知道报送的这个信息将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应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一目了然。这样的信息,才有操作性,才能受到领导的欢迎。 3.写出精品 语言要“精”。信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高度再大,新意再强,内容再实,观点再明,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不是好信息。因此,写好信息,一定要坚持在语言上求“精”,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具体准确,最忌讳长篇大论,关键看内容、看质量,是不是符合上级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离开了这一点,写得再长也没有用。总的原则,就是要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就行,不能像写议论文一样,先提论点,再找论据;也不能像写记叙文一样,详细讲述过程和故事情节,能用一个词的,不用两个词,能用一个字的,不用两个字,必须惜墨如金。怎么算是好信息呢?好的信息,必须语言简练,大家一看,清清楚楚。 (三)写作信息注意事项 坚持“特件特办、急件急办、平件快办”的原则,分秒必争,高效率、严要求报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密切与两办信息处的联系沟通,增强和谐,以提高上报信息的采用率。 第五章 底蕴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 哲学家牟宗三说:“少年要有聪明,中年要有功力,晚年要有境界。”写材料和从事其他工作一样,向来注重功力和境界,强调言不虚发,笔不苟下,步步为营,确实可信。只有这样长远积学,所写的材料亦如人的生命一样,元气饱满,酣畅淋漓,理性和激情始终交织在一起。 海纳百川成其大,通流万卷始于精。文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抽象思维工作,看似平易成却难。写材料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因为任务摆在那里,只有靠吃苦精神才能完成。另一方面,行政机关的工作方式总是较为机械沉闷,生活也会由此变得单调枯燥,人的意志和才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被消磨。更需要保持个人对事业激情,写作各类材料可以促进自己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思考,增加对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方面书籍的阅读量,学习一些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钻研一下语法修辞,这些都大有益处的,从而不断积累,加大底蕴的厚度。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