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注重信息的全面性与及时更新不仅非常重要,要完全把握也比较困难,尤其在市场波动剧烈的环境下,准确预测形势往往非常困难。但是,通过细心留意、科学揣磨,还是可以做到尽可能少偏差。例如2011年职代会工作报告,在分析企业面临形势时,第一条:规模扩张势头强劲,同时政策性增长成分过大,高位运行难以为继。第二条:多元发展成效显著,同时结构性短板久攻不克,未来走向充满变数。已指出了一业独大格局没有彻底扭转,企业持续发展存在极大风险。在工作部署第一条就是强调: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均衡协调的经营格局。开头部分就说:当前我们面临最突出的压力是发展规模难免潮涨亦涨、潮落亦落;最突出的制约是传统产业一支独大,新兴产业仍属稚嫩,拳头产品尚未成型;最突出的隐忧是产能面临过剩、规模依赖突出。对下一步营销工作提出了“开拓性推进非铁路营销、不断壮大海外业务板块、积极谋划投资业务发展、超前布局建筑相关产业”等措施、要求。应该说基本把握了总体形势,并作出相应部署。但也确实没有想到形势变化那么快、那么大,低潮说来就来。因此,对市场转移、转型发展强调得没有那么系统。到下半年市场形势逐步明朗的情况下,我们在领导干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企业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的总体要求,作出了五个转变具体部署,非常明确、非常具体。 (四)要多调研、多实地察看。这一点对于工作在机关的同志尤为重要,横向需要到各业务部门、分管领导那里去交流、收集信息,纵向需要到基层去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素材,因为平时我们在机关,所掌握的信息都是二手材料,不全、太抽象甚至不实,而且如果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延伸思想,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干瘪、枯燥,长期下去连自己都不想看。(例四: 2009年局召开营销会议,起草主要领导讲话稿时,我们请了营销系统的人员在一起座谈,他们都是专家,谈了很多,许多内容对我们来说既新,又有启发。事实上,这样的座谈,哪怕有一条线索是有用的,对我们写文章就会启发很大)。因此,到各部门、各单位走一走,可能收集到的内容很简单,大概情况你也了解,但有时候与大家不经意的一次谈话、一次观察,可能就会启发你的思路,使写出来的材料内容更丰满,思想和角度更新。包括基层的同志,不要以为你整天在现场,就一定了解、掌握全部信息或信息的真实情况,也要经常到业务部门和施工现场去了解、去察看。 (五)要注意积累,建好信息库。我们每天都会接触、掌握大量的信息,要长时间把这些信息完全记下来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注重分门别类地把这些信息及时记录下来,输入电脑,这样,到用的时候很快就能调出来,既迅速及时、又准确可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平时要注意收集同行类似的、有价值的文章,便于用时参考。 总之,写好领导讲话稿,积累大量素材非常重要,也是写好一篇领导讲话稿的先决条件之一。起草一篇讲话稿常常感觉无从下笔,除了文字功底不过关、看问题不深不透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解信息不多,手中没有素材,想挖掘、提炼的原材料没有。如果你掌握了大量素材,到了“胸有千言万语”的境地,写出来的讲话稿,纵使文字功底不深,文章条理不那么顺畅,但也一定会言之有物,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反之,即使文字功底再深,文笔再好,如果你没有平时大量的素材积累,写稿闭门造车,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讲话稿来。如同写小说一样,没有生活积累,很难写出好小说。 理解了领导的意图,掌握了大量信息,不等于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讲话稿来,这其中还有一个选材、总结、提高的要求,也是考验我们写作人员文字功底和对事物认知、理解、总结、把握的真功夫。下面我再继续讲后几个要素: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