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道理上虚。就是操作性不强。讲话稿通篇讲的是空道理,提不出指导性、操作性比较强的要求,因而听的人还是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比如,有个稿子讲到要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问题,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讲得很充分,但没有写如何做。我们在修改时加了一段:“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问题的原因搞清,把矛盾的症结找准,把握事物的本质。第三,要善于做结合的文章,把特色理论的基本原则与现实工作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有了这三点,操作性就比较强了。再如,讲严格执法督查的问题,在讲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我们用了“三个严”,就是“自身守法要严,检查监督要严,处理问题要严”,用这样三个层次进一步阐明应该如何做,讲话稿的指导性就体现出来了。
4、特点上平。就是打烙印的东西少。一份好的讲话稿,总要有点出彩的地方,给听的人留下点打烙印的东西。领导在审阅我们起草的讲话稿时,经常强调的是深度不够,没有写出特点。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解决好“平”的问题,话说得都对,该讲的似乎也都讲到了,但没有新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起草讲话稿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突破一般化。我个人体会,要使整篇讲话稿都很精彩难以做到,但必须在一些关键的内容和部分下功夫进行提炼和概括,讲出点新意来。
四、如何提高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能力
结合平时写作实践,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五句子话:
1、吃透上面的。就是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军委、总部关于本业务口方面的方针政策,这是我们搞好谋划的方向。同时,不同业务部门的参谋同志,还要吃透上级领导和机关对相关业务的指导方针。如教务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学科建设、教员队伍建设等方针政策和机关党委、领导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思路搞清楚。本文由老秘网推荐,此外,还要把领导研究透。参谋的责任在于辅助领导,从根本上说利害关系是一致的。不了解领导,不理解领导的真实意图,或者为某种假象所迷惑,或者为某种违背领导初衷的某些个别现象所迷惑,谋划时也会出现偏差。因此,对领导,我们要懂其信仰、志向、奋斗目标,知其所思、所想、所为的真实内容。要出谋划策时,要与领导站在同一角度和高度思考问题。
2、摸清下面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熟悉本单位的情况,做到对自己所负责的业务范围和人员、设备情况了如指掌,这是科学谋划的基础。如,作为教务参谋,就要对本院的教员队伍、学员、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和教育资源、编制等情况烂熟于心。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谋事之基。”陈云同志也曾经指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调查研究,用百分之十的时间制定政策。”刘伯承同志也认为:“兵因敌而制胜;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打仗是一件胆大心细的工作,每战之前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把战前准备的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等“五行”掌握清楚,才能定下正确的决心。参谋的基本职能是给领导出点子,而一切好的点子、好办法都产生于调查研究之末。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谋划权。因此,在工作谋划时,要把下情摸清、摸透、摸细,使我们的决策更有针对性。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