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 以小标题分板块。如邓小平 1979 年 3 月 30 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 3 个小标题分 3 个板块:⑴形势与任务;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 以顺序号分板块。如邓小平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一、二、三、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 两块式。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 纵深式。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如邓小平 1978 年 12 月 13 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 并列式。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如邓小平 1979 年 11 月 2 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认真选拔接班人;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5 年 3 月 7 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第二段专门讲理想;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如邓小平 1980 年 11 月 20 日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如毛泽东 1949 年 3 月 13 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 2700 字,讲了 12 个问题。邓小平 1981 年 3 月 27 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 2000 个字,讲了 8 个问题。陈云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 2600 个字,讲了 6 个问题,共分了 46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