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规作用 国家机关以公文的形式发布政令、法规、规章。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安定社会生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示、决定、决议,一般也要通过公文传达贯彻。它们虽不是法规,但具有法规性。对党内的一些条例和规定,就是党规党纪。 2、领导与指导作用。 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经常通过它所制发的公文来传达工作部署、意见和决策,对下面各条战线,各个地区的工作进行具体领导与指导。 3、公务联系作用。 一个机关的工作活动,必然会经常的、大量的与上下左右的机关发生工作联系。例如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报告情况;向下级机关答复问题以及向平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联系、商洽工作等,都需要通过公文进行联系。 4、宣传教育作用。 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中许多公文不仅是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很好的教材。 5、凭据和记载作用。 每一份公文的形成和产生,都反映了制文机关的工作活动,是机关处理有关工作的依据,具有非常明显的凭证作用和记载作用。公文的这一作用,不仅显示在现实工作中,而且当其失去现实执行效用,转化为档案后,许多公文仍具有历史凭据和记载作用。 公文以上五方面的作用,不能单纯理解为某一类公文只起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就某一份公文来讲,它可能同时具有某几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 公文的种类 一、公文的分类 (一)从公文的来源分: 1、收来文件,简称收文。由外机关制成。 2、对外文件,简称发文。由本机关制成。 (二)从公文的秘密等级分: 1、公开级; 2、国内级; 3、内部级; 4、秘密级; 5、机密级 6、绝密级。 (三)从公文的行文方向分: 1、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向所属的下级机关的发文。 2、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的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 3、平行文。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来往的行文。 (四)从公文的使用范围分: 1、通用公文。指在党、政、军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普遍使用的公文。我们通常指的公文或机关公文,主要是指这部分公文。 2、专用公文。指在一定的工作部门或业务范围的工作活动中,根特殊需要使用的文书。例如:经济文书、司法文书、外交文书、会计文书等。 二、通用公文的种类 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公文种类较多,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用途,给每种公文规定了固定的名称,这种固定的公文名称,简称文种。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分别把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文种规定为14种和13种。 (一)行政机关公文种类,共13种,分别是: ⑴命令(令); ⑵决定; ⑶公告; ⑷通告; ⑸通知; ⑹通报; ⑺议案; ⑻报告; ⑼请示; ⑽批复; ⑾意见; ⑿函; ⒀会议纪要。 (二)党的机关公文种类,共14种,分别是: ⑴决议; ⑵决定; ⑶指示; ⑷意见; ⑸通知; ⑹通报; ⑺公报; ⑻报告; ⑼请示; ⑽批复; ⑾条例; ⑿规定; ⒀函; ⒁会议纪要。 对于以上文种的行文方向、用途以及常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将在讲授中进行分述。 各文种的使用有严格的统一规定,不能随心所欲,马虎乱用,否则将造成行文混乱,给机关工作带来损失。在制发公文时,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文种,应注意三点:一是本机关的职能权限;二是本机关与公文主送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三是发文的具体目的与要求。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