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纪检监察信息主体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五种:⑴重点表现法。就是以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沿着一条主线写,突出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种结构可以用少量的文字,突出地体现主题,给人以鲜明、畅达感。⑵时序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反映的问题或事件所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可以使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⑶因果表现法。就是按信息内容材料的内在联系,按因果的关系,来考虑信息主体的层次结构。⑷并列表现法。以几个不同的问题或几个事件并列地表现一个主题。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些表现上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或问题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问题,统一在一个主题思想下,增大信息量,对于综合性的信息尤为适用。⑸分层表现法。一则信息有若干个材料,每个材料各表达一层意思,每层意思之间有轻有重,而且能排列一定的次序,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对这样的信息采用分层表现法安排主体结构,集中体现一个主题,使该信息产生一种递进的逻辑力量。总之,要从每一篇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主体结构,结构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能教条地生搬硬套。 主体常见写作通病:⑴层次不清。整体谋篇布局没有明显的主线,或者不按正常的结构顺序排列事实,逻辑关系混乱,先后倒置,轻重倒置,因果倒置,使人读后理不清头绪。信息对于有层递关系的内容,一般要本着“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展开来写;对于有并列关系的内容,平等排列时要把最新鲜、最重要的放到前面;对于叙述事物的信息,也必须按着一定顺序,或以时间先后,或以事物发展过程,或以内容轻重缓急为序。总之,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人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⑵面面俱到。鉴于信息篇幅短小、时间要求快捷的特点,每篇信息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即只有一个主题贯通首尾、统领全篇。写信息不能贪大求全,不要总是担心说得不够全面,把摊子铺得太大,在大问题里套小问题,这样会显得繁琐。⑶详简不当。信息需要简练,在表达上哪些需要简述,哪些需要详谈,要根据信息所表达的主题来把握。详简不当,会使读者在理解信息主题上发生偏差,影响信息的表达。⑷词句罗嗦。信息文稿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信息本意。在用语上,要注意砍掉多余的枝叶,善于把长句缩短,多句合并,有些情况和意思相近的事例择举一个即可,不够典型、尽人皆知的事例应当删去。⑸格调不庄。信息是为领导服务的,其内容必须端庄、平实。端庄,是指语言风格庄重严肃。信息句子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少用或不用疑问句。信息词语多用书面语,少用口头语、方言、俗语和俚语。平实,指写作手法平铺直叙。信息一般不用描写、抒情、夸张等修辞手法,不用倒叙追忆,旁敲侧击,隐晦曲折等写作方式,不说生僻话、客套话或绕弯子话。当然,庄重平实也并不意味着呆板、生硬、单调,一些“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如能巧妙运用,会使信息增色不少,更有韵味。 3、结尾。纪检监察信息的结尾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恰当的结尾可以使信息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进一步体现主题思想。⑴小结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内容加以概括、小结,使读者更加明确信息的目的,加深印象。⑵指向性结尾。指明信息反映的问题,发展的趋向,引起读者的关注。⑶评论性结尾。对信息反映的问题加以评论,表明立场、观点,帮助读者尽快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别是反映问题或预测性信息,在结尾时进行评论,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结尾常见写作通病:⑴头重脚轻,缺少结尾。信息中只摆问题,不作分析,不提建议,不表态度,让人一时吃不准问题的性质,难以作出判断,降低信息效用。⑵画蛇添足。意尽言不止,使信息重复、拖沓,耽误领导阅读时间,造成信息干扰。⑶老套子。千篇一律,结尾公式化、概念化,或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令人生厌。 (五)信息的写作方法: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写作方法:综合归纳法、简明叙述法、横向比较法、纵深分析法、浓缩提炼法。具体对各种信息,其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