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施工,精雕细刻 这个阶段对建房子来说是打桩、做模板、布钢筋、浇水泥、砌墙;对写公文来说是根据文章框架充实内容。选材用材得当才能避免“空”和“长”的问题,要注意改良文风。我们所提倡的文风,至少要有这样几条:一要实事求是,不搞虚假浮夸;二要言之有物,不摘华而不实,不搞无的放矢;三要逻辑严谨;四要鲜明生动;五要简洁朴实。当前文风中的突出问题是“假、大、空、瘪、长”,其中长最多见的,可以说是久治不逾的顽症。文章不可长,否则,重要的东西就被淹没了,冲淡了。什么时候你总觉着自己写的文章太长了,那就说明你写文章就有了进步。使文章简练的最好的办法有两条:一是使主题集中,一文一事;二是除靴去帽,开门见山,择其要者简述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行文要开门见山。一句话就能表达明白的绝不再多用,能删去的字、词坚决删去,能合并的句子坚决合并。二是内容要要言之有序。公文的的每一个小标题里面,可以一、二、三、四,并列开来,但许多只有一段,好像没有层次方面的问题,其实段内的层次一样不容忽视。公文文稿的层次顺序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先果后因。反映成绩或者问题的先写“果”再写“因”,这种倒叙式的层次排列适合于反映读者不太熟悉或者需要全面了解的情况;先因后果。将工作的措施和效果顺序排列出来,这与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大致相同,同样适合于反映读者不太熟悉或者需要全面了解的情况;有果无因。对于读者十分熟悉的情况就不必写“因”,只需说明工作的进展或者问题的程度,但要注意“果”的内部层次,或先综合后分类,或先分类后综合,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有因无果。这种写法在政务信息里比较常见,主要反映工作的部署、正在进行的工作、应当避免发生的问题等,因为“果”还没有出现,当然就只写“因”了。 (五)认真装修,反复修改 。 以上五点可以说是写好公文的“窍门”,找窍门并非为了偷懒,实际上这是对做好这一项事的谋略问题,也就是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不再毫无头绪地去从头盲目探索。写好公文的“诀窍”,就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多学、多想、多练,即选准目标、勤学苦练,坚韧不拔、不懈探索,最后由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