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农业技术科普文章写作水平的途径 农业科技写作,是人们在进行科学试验研究或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创造精神财富所进行的写作活动。其目的是实现最新科技信息的产生、贮存、交流与传播;其结果是促进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因此,各类科技文章既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后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每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学识、智慧、才干与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 如何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写作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农业技术科普文章呢?在借鉴他人经验,并根据近几年来从事农业科普文章写作的实践与深刻的体会,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提高对农业科普文章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八亿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如果没有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就难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就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只有将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看成向农村广大读者传播、普及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有效方式与手段,才有可能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训练有素的广大农业劳动者转化为生产力,使“科技兴农”的战略决策得以实现,使农村的经济得以振兴,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 此外,提高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能力,对于科技人员来讲,更有助于传播、普及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农业科技或科普期刊的编辑人员来讲,则更有助于提高对来稿的鉴别、审改能力与编辑业务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 (二)发挥专业特长,加快知识更新与积累 一篇优秀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产生,总是建立在作者自身较高的专业造诣、学术水平与渊博知识的基础上。从事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的写作,首先必须从自身所熟悉的专业与学科入手进行选题,因为在所学的专业与学科范围内,作者本人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对本学科近期所取得的新成就与发展趋向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再加上手头翔实的资料、准确的先题,写作时必然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由于农业科普文章写作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加之农业科学技术本身也在日新月异不断向前发展,这就要求作者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掌握并积累大量可供写作的科技素材。我本人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写出30余篇农业科普文章在国内报刊上发表,就是因为平时从阅读过的1500多种农业科技报刊中捕捉最新农业科技信息,共做文摘与资料卡片8000余张的结果。这些资料卡片的内容涉及到40多个学科,不仅有助于自身的知识更新、积累与拓宽,也为撰写不同内容的农业技术科普文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勤于笔耕,勇于实践 农业科技文章写作水平的提高,仅有理论知识还很不够,还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写作实践,才能把有关科技文章的写作理论,变成自己实际写作的技能。农业科技写作的实践包括多读、多写、多改。 1、多读:多读的过程既是知识不断更新与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借鉴他人写作经验的过程。首先应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各类农业科技文章,从中吸收知识营养,积累所需科普素材,借鉴他人写作经验。其次,还应当下功夫精读一些著名科普作家所写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科普文章,分析比较其写作特点,学习其创作方法,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2、多写:只有勤于笔耕,通过多写才能具体运用科技写作知识与他人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只有通过多写才能提高对每篇文章的内容取舍、结构安排、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只有多写,才能由“量变”产生“质变”,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改出来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修改能力的提高。一个真正学会了修改自己文章的人,也就真正学会了科技写作。修改时,一定要从篇章结构、素材内容、数据引用、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仔细斟酌、反复推敲,达到能在所投寄报刊上发表的水平。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