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博于选材 撰写材料或讲话通常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 “上要着天,下 要着地” 。着天就是知上晓上;着地就是掌握信息、立足现实。 材料、讲话重在实用。鲜明的实用性是材料首要和最本质 的特点,也是写材料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公文写作之前, 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将 相关的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 收集材料, 需要搞好材料的积累, 努力建立自己丰富的 “材 料库” :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 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 另一个就是日常 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通过积累材料,一是能从中学习他人 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我们在看书读报时,对重要的、好的 文章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它好在什么地方?怎样立意?怎 样布局谋篇?怎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不足?假如换我来写篇 文章又会是怎样?这样一对照,自己也就慢慢有提高。二是可 以从中获取信息,积累各种资料。具体的积累方法是:把自己 一本书后的最大感想和书中好语句记录下来, 把它抄在本子上;把报纸和老秘网上的有关资料,如好的观点、标题、典型事例及数据等 你感兴趣的东西记下来,条件许可时,最好剪集成册,分类保 存;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下基层调查和同他人聊天时的一些好 想法,他人的好语言记下来。如此长久坚持下去对写作文章是 大有好处。有人说,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收集、整理、研究和利 用资料的过程,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你觉得是有用的、 有价值的材料就摘录、收集,并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知 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精于修改 写材料、写讲话,多写多练固然重要,但每次拟稿时,还 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 个重要环节。多改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由浅入深、由片面到 全面的规律,也是写文章责任心强的一种表现。文章频改,功 夫自出。事实上,多一次认真修改,就多一份写作的体验,就 多一项具体的收获。学习写作,要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克服怕人挑“刺”的思想,对 每一篇文章反复推敲,精思细改,这样写作能力才能迅速地提高。
三、办理请示、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公文有 13 种,就是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行文方式有 3 种,即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这里根据你们的工作需要,我只讲上行文:报告和请示,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但却有 着明显不同的行文目的和要求,其内空迥然有别,是性质截然 不同的两类文件。它们的主要区别: 一是行文目的不同。报告大多以陈述情况为主,不要求上 级批复;请示以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为主,要求上级批复。 二是公文内容不同。请示可以围绕请求事项反映情况,陈 述意见,说明理由,不排除含有一定的情况汇报,但报告中不 能夹杂请示的事项,即使内容复杂的综合性报告也不例外。 三是规范性用语不同。如结尾用语,报告多用“以上报告 如有不妥,请指示” ,请示多用“以上请示当否(妥否) ,请批 复” 。 四是成文时间不同。 报告大多属于事后行文, 为过去时 (也 有的属事中行文) ,请示则纯属于事前行文,为将来时,待上级 批复后执行。 长期以来,请示和报告的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 在文种混用和文种并用两个方面。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