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 办公室同志的参谋助手作用怎么体现?很重要是要写好领导讲话稿。因为领导讲话稿,不仅体现的是领导同志的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工作思路和个人魅力,同时由于领导的特殊身份,领导讲话又不只代表个人,往往承担着阐释方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指导实践等功能,关系着全盘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一个会议开得好不好,活动办得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讲话讲得好不好。 领导讲话是机关各类公文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命题”作文。领导讲话稿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会议类讲话稿;二是宣传类讲话稿;三是礼仪类讲话稿。那么,这些公务写作文体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创作、研究文章,有以下几个具体的特点: 一是讲话起草的“作者”具有群体性。公务写作自始至终要遵从领导的意图和要求,有些全局性的报告等还要充分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要求。讲话的基本思路,包括主要观点、意见和重大工作举措,原则上应该是领导提出来,或者应体现领导者的要求。一般地讲,大的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要由起草班子草拟,要经过自上而下的讨论,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像这样一些大的报告,反映的是集体意志和看法,我们撰稿的人可以提出大家接受的观点和主张,但不能肆意发挥,把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强加于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是凭一人一己之见而为之。即使是一般的稿子,也要经过一定程序把关,不是个人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务写作的作者既没有也不应该要求有个人独立写作的动机和意志,不存在某一个体“作者”,而只能是非个人的群体性“撰制者”。 二是讲话起草的“目的”具有指导性。公务写作的目的跟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目的完全不同。它既不是为了供人“鉴赏”,不是为了抒发个人的“情怀”,也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与一般 “文章”的写作目的也不相同。记叙文在于向人们报告“事实”,议论文在于向人们讲明“道理”,说明文在于向人们传授知识,研究性、理论性的文章在于向人们宣传自己的观点等等。讲话起草的目的在于“指导”,这是由领导者的公权力身份决定的,就是通过领导的讲话、报告指导工作。这是我们现阶段组织和领导政府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是讲话起草的“主题”具有鲜明性。主题是指文章的具体内容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写作主要意图的体现。我们常说的“传达贯彻讲话精神”,所谓“文件精神”等,其实就是指的文件的主题。讲话稿的主题必须鲜明。所谓鲜明,就是提出的意见或观点一定要明确而肯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准怎么做,都要界限清楚,明明白白,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讲话稿的主题鲜明,就是要求主题必须“单一”和“直陈”。所谓“单一”就是只有一个主题;所谓“直陈”,就是撰写讲话稿时要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不隐瞒、不含蓄、不潜藏、不拐弯、不寓托、不象征,也不渲染,不夸张,更不允许有半点虚假,要说什么事、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都要直截了当,观点鲜明。 四是讲话稿写作的“材料”具有真实性。讲话是与公务活动的具体工作相联系的。它对材料的要求跟文学创作的材料要求完全不同,跟一般文章对材料的处理也不尽相同。文学创作的材料是素材和题材,它可以经作者加工,甚至虚构,体现作者的主观意图、感情色彩、价值取向等。公务讲话要“写实”,坚持忠于事实的原则,一是一、二是二,有则有、无则无,如实地把客观实在的事实写出来,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子,什么原故,都要准确清楚地实录,不能对材料作任何的加工,不能想当然,不允许掺杂任何主观臆造的成分,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五是讲话稿写作的“角色”具有特殊性。我们所写的讲话,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的,最终要通过领导的口讲出来,而不是为自己所用,所以必须尊重和体现领导的个性。每一位领导讲话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要求,有的领导讲话涉及古今中外,喜欢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有的领导讲话立意高远、气势恢弘,喜欢讲时势;有的领导讲话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喜欢举例子;有的领导讲话朴实无华、通俗简洁、干净利落,喜欢用群众语言;有的领导讲话注重创新,喜欢讲新观点和新语言。同一篇稿子,可能这个领导欣赏,另一位领导不认可。因此,讲话稿在体现基本要求的同时,把领导的意图领会清楚、体现充分,否则领导讲起来拗口,下面听起来也别扭,起草人的辛苦也多半白费。这种写作的角色或者说特殊的“身份”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角色定位,以领导的思路、口吻,站在领导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从事写作。这就要求起草领导讲话时,要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小人物敢于说大话”(我们叫“自我提拔”,阿Q精神),时时处处站在领导者应有的水平和层次上来写作。写领导讲话要会“上天入地”、“顶天立地”,“上天”、“顶天”就是要不怕站得高,就怕站得低;不怕想得深,就怕想得浅。这种角色的特殊性,形象地讲,就是要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或对象。此外,讲话稿写作的语言要求也是有特点的,它要求准确、鲜明、简洁、严密、朴实。 从总体上讲,报告、讲话起草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它有相对稳定的行文格式,但决不是人们所说的“八股文”。由于讲话、报告是我们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形式,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一般都有无“三”不成文的规矩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从工作部署的角度讲,它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贯彻落实的角度讲,它既要讲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也要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目标、方向等,同时,还要有组织实施的保证。特别是综合性的讲话,在行文格式上,第一部分大都是讲认识问题,第二部分讲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第三部分讲组织领导保证。在文章每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上,一般也要讲三条以上。在行文的技巧上,一般每一个段落的开头,都要有一句高度精炼概括的语言,然后细述;在讲某一项工作重要时,都要有一句或一小段高度概括的观点,以提升文章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作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一篇好的讲话,肯定是有一定思想深度、理论深度的,但这个深度的表现形式不是像理论文章那样,它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加上翔实的事实来证明的。一般讲话中引用的或概括的一些重要观点,都是理论上已经研究并成熟的观点,或者是对这些理论再升华的观点。它既体现理论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有新的理论概括和创新。这样才能打造讲话的“亮点”。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了改进文风问题。他提出,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 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有些报告、讲话比较注意标题,四言八句很工整,很对仗,但由于过于追求对仗,往往与内容不太相符,词不达意。这也是写文章的一个大忌。我不是反对标题的对仗,但一定要确切地概括所表述的内容。最有名的是现代农业的解释(现代装备、现代理念等,空到空)。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