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领导能 所谓“能”,即指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可分为四种类型: 1、统御型。其特点是:善于总揽全局,善于把握大政方针及原则方向;擅长于宏观思维及理性决策,决断能力较强。 2、协调型。其特点是:善于凝聚群体,团结组织成员;善于协调沟通,做好上行、下行与平行各种关系之间的调适。 3、创异型。所谓“创异”,也就是指富有创新和标新立异的能力。其特点是:,善于创造性地执行、推进工作,以创造求落实,以创新求发展。 4、执行型。其特点是:善于贯彻决策的意图,能够迅速地将计划和目标任务付诸实施,给人以忠诚感和可信任感。 以上四项能力种类优势各有所长,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应注意融合各能种的长处,以求相兼互补,相得益彰。 (领导工作的一般规律小结) 领导无“势”,则无从引领; 领导无“术”,则无以行事; 领导无“度”,则无控无序; 领导无“责”,则无以为据; 领导无“能”,则无所作为。 我们应力求在领导活动中实现“势”、“术”、“度”、“责”、“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二、当好副职的基本规律 《现代汉语词典》将“副”解释为“居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或‘主’)”;将“副职”解释为“副的职位”,亦即辅助的职务或担任辅助职务的人。由此可见,副职是一个表示地位的规定性概念,一般是指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单位担任辅助职务的领导干部。 (一)认识副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副职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1)副职的地位 所谓地位,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位置的层次。作为副职领导,其地位通常包括职责地位和实际地位两个方面。职责地位是与副职的职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不管是哪个人,当他一旦成为副职领导干部,他就同时拥有了一定的权力。副职的实际地位与其自身的情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当副职自身综合素质较好,或资历颇深、德高望重,或虽初出茅庐却能力超群,其实际地位就会比较高。 (2)副职的重要性 副职在人类领导活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副职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仅从以下四个角度看: 1)在各级领导班子的构成上,副职领导总是占据多数。因而,副职的素质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建设的水平和集体领导效率的高低。周恩来同志生前曾对外国朋友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十几位副总理帮助我,我管不好这么大的一个政府。”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莫不如此。 2)在领导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副职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因为:在行政首长负责制下,副职职务本身就包含着相应的权力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副职一般都是由上级任命或群众选举的,与正职没有权力上的依附关系;授予副职更多的权力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本身就是正职开展领导工作所必须的。因此,副职在领导班子中,一般拥有一定的决策建议和决定权,能够在集体领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3)在决策的执行方面,副职承担着直接指挥、协调的责任。决策能否最终落到实处,往往取决于副职的责任心和领导水平。副职的责任心强、领导水平高,善于指挥和协调,就能保证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得以落实。否则,多么高明正确的决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4)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副职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发展阶段。只有经过同级副职岗位的锻炼,才能逐步熟悉情况,积累从事同级领导工作的必要经验,为做好正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不会当副职的领导,很难成为合格的正职;善于作副职的领导,才有望成为正职。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