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副职的角色特征及误区 (1)副职的角色特征 不可否认,副职是配角,含有居次要地位的一面;同时,副职又是主角,含有居主要地位的一面。具体讲,副职具有如下角色特征: 1)在领导职务上是配角,在分管工作中是主角。在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里,相对于正职而言,副职无疑是配角,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但在其分工管辖范围内,又要唱主角,扮演主要角色。这既是副职在班子中所处地位的客观要求,又是发挥副职应有作用的内涵所在。 2)在宏观决策上是配角,在参谋建议时是主角。在宏观决策的最后拍板问题上,正职是起关键作用的负主要责任者,无疑正职是主角,副职是配角。但是,正职正确的决策又离不开副职的谋略和智慧。因为就某一方面工作来讲,分管的副职总比负责全面工作的正职了解的情况多,掌握的资料多,因而最有发言权。因此,从提供情况、出主意、当参谋这个角度讲,副职又是主角。 3)在全局工作中是配角,在单项工作上是主角。副职在领导班子中都有明确而具体的分工,就全面工作来讲,副职只对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项工作负责,是配角,而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工作而言,副职又处于具体把关的主体地位,是主角。 4)在形成核心方面是配角,在维护团结上是主角。正职对于班子的团结应该起到核心和凝聚作用,否则就形不成向心力和战斗力。副职必须自觉维护正职的权威,即使自己能力再强,也不能不尊重正职,另搞核心,从这点上来讲,副职只能甘当配角。但在维护班子团结方面,副职又要唱好主角,要做团结的模范和表率。 (2)副职的角色误区 从领导活动的现实状况进行观察,副职的角色误区集中反映为角色扮演上的“越位”和“空位”两个方面。 1)越位 一是超越单位正职。按道理讲,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只有正职才是全权负责的,副职的权责只限于局部,并始终接受整体权责的调控制约。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我们却不难发现确有不少副职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形象规范在恰当的心理位置和权力位置上,常常越权行事,总想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正职。如果正职表示不同意,便在其他工作或问题上节外生枝,为难正职。 二是超越其他副职。副职之间各有分工,各自分管的工作相对独立。而有的副职却常常有意无意地干预、插手其他副职分管的工作,或直接下达任务,或到处指手画脚,结果不仅引发出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无谓纠纷,使得副职之间相互猜疑,造成领导班子内部不和,整体工作运转失序。 三是超越主管下属。有些副职总喜欢越俎代庖,替代下级,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热心于不属于自己直接操办的事情,造成对下级工作不放心、不信任的误解,极易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得下级情绪低落或因其职权遭到侵犯而产生不满和对立。同时,由于副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处理具体琐事,陷入日常事务不能自拔,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勤了“事务”,废了“政务”,操心费力而不得要领,忙忙碌碌而事倍功半。 2)空位 一是权力不及。有的同志担任副职后心理压力比较大,总怕自己干不好,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影响自己的进步。以致想干一番事业却怕冒风险,想打开工作局面又前怕狼后怕虎,在行为上谦卑顺从,唯唯诺诺,瞻前顾后,谨小慎微。不敢和不会使用自己的权力,应该支配的人、财、物没有支配,应该约束的错误思想行为不敢约束,应该制定坚持的规章制度不能制定坚持。 二是职责不及。有的副职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自己要求标准过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正职的正确决策一时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不能站出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当进行决策时,他不能提出科学的决策方案;当决策中出现失误或疏忽时,他不能把自己“摆进去”主动承担责任,尽力补救;当需要果断指挥时,他犹豫不决,六神无主;当出现矛盾和问题时,他上推下卸,左右开脱。 三是行为不及。“行为不及”就是该行动时不行动,该动作时不动作,守株待兔,坐失良机。造成行为不及的主要原因是有思想顾虑,一方面是担心工作干多了,给人以“好揽权”、“管得宽”的不良印象;另一方面是求稳怕乱的心理作怪,有守摊子思想,抱着“宁可百事不干,不可一事搞乱”的心态,甘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 (3)副职的职能作用 副职的角色特征表明,副职在领导工作中应当努力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1)助手作用。副职的助手作用主要是相对正职而言的。各种助手作用在日常工作中集中表现为“三要”。 一要树立核心意识,突出正职形象。正职在群体组织中是核心的核心,是群体组织整体形象的象征。因此,作为正职的助手,副职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突出正职的形象,树立以正职为核心的意识。在对外交往和内部活动时,该正职讲的话,自己不要讲;该正职表的态,自己不要表;做到不讲过头话,不办过头事。 二要围绕正职思路,积极开展工作。这就好比一场足球赛,进攻队员按照一定线路冲上去了,中锋就要按照进攻队员意图恰当传球,这样才能球到脚起,一举破门。如果“配角”不了解“主角”的意图,提供的资料不对路,提出的建议与“主角”的思路大相径庭,配合起来就十分别扭。为此,一旦正职的工作思路确定下来,只要没有大的原则问题,副职就要围绕这个思路去补充、去完善、去落实,切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三要注意拾遗补缺,巧于善后工作。当发现正职的思路有偏差时,副职要出以公心,坦诚主动地陈述自己的正确看法,使正职自觉放弃自己的主张;当在落实正职决策的实践中发现有误时,特别是当自己的正确意见被否定仍按正职的决策实施中发现不利时,副职决不能将错就错,在群众中说三道四、品头论足、拨弄是非,而应立即停止错误决策的实施,重新向正职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文化大革命”那样复杂和困难的时期,以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经过深入细致的大量工作和不懈努力,把各方面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无愧为补偏救险、巧于善后的一代伟人。 2)参谋作用。由于提交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内容,大都是涉及一个单位全局利益的重大问题,其中有些是属于正职主管的全面工作,但大部分问题属于副职分管工作领域的重大事项,这样决策的选择方案就主要依靠分管副职来提供。因而,作为副职,要责无旁贷地拿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办法和设想,以丰富集体智慧,拓展正职思路,让正职从容考虑,通盘筹划,从而求得科学决策,避免失误。副职要想发挥好自己在领导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就必须做到“三多”: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