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副职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副职在参与决策、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掌握群众的心理需要和现实利益状况,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因地、因时制宜;要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只有这样,副职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工作中才能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3)副职要有高于一般人的良好的自身修养。副职的权力影响力是所担任的职务赋予的,非权力影响力才是自然的、自身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副职只有不断增强自己非权力影响力,才能真正受到别人的拥戴,进而形成工作合力,使领导工作效能最大化。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关键是要加强自身修养,也就是做什么人,如何做人。做人关键要有气节,比如要有志气、勇气、锐气,骨气、侠气、豪气,和气、正气、大气等,只有有了气节才能站住脚,挺起腰;才能做人做到家,做人做到底。切不可无气节,做变脸大师多面人、见钱眼开谋私官、冷血动物薄情郎、卑躬屈膝软骨汉。 (3)副职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有句古话叫:“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对于副职来说,知识素养更为重要,因为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知识素养决定着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行为方式。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副职才能具备和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组织交往等各方面能力。 最近,有专家对副职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T型知识结构是副职的最佳知识结构。所谓T型知识结构即指一个副职既有横向的知识广度,又有纵向的知识深度,横向与纵向的知识能够相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家中的杂家,专才中的通才”。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学类、政治哲学类和历史地理类知识等。 2、专业知识:包括部门专业知识、公务员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等。 3、辅助知识:包括信息网络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地方志知识等。 2、副职必备的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 副职要做好协调工作,需从以下六方面着手加强: 1)思想协调。思想协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舆论学等等。在协调中,要有机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贯彻到思想工作的每个环节,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 2)利益协调。利益分配是一个最受下属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按理说,下级在完成工作之后,必然会得到一定的合法合理的利益,副职应根据工作实际,在进行思想协调的基础上,依据现行政策和个人的贡献,予以利益上的协调,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3)权力协调。副职把一定的权力分配或授予下级以后,下级的权力与责任是否相符,分管的部门领导是否能正确对待权力,合理地使用权力,这就需要副职对下级进行权力协调。协调权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副职在必要时运用自己的权力,对下级下达命令、指令,或进行人员变动,使下级接受、服从;二是对下级权力的运用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侵权、越权、弃权、弄权等行为,立即予以制止、纠正或调整,确保权力运用的合理、正当、健康、有效。 4)目标协调。要教育下级摆正大目标小目标、大局小局、近期长远的关系,使之自觉地经常以大目标为基准点;要通过一切方式和手段,及时地、主动地、科学地调整组织内部各种关系,使之与大目标协同一致,禁止各行其是,自作主张;认真实施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使下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出了问题也能及时分清,查明责任,免得相互推诿。 5、信息协调。副职要在上下级之间和下级相互之间这两个方面、两个角度上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可以通过个别交流看法、座谈会、碰头会、办公会、汇报会等形式,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使人们都能了解整体目标完成的情况,本部门和自己工作进展的情况,以及局部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知人知己,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和友谊。 6、方位协调。包括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等。副职的领导工作横向协调是指与其他副职分管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协调是指与有隶属关系或上下级关系的部门或人员之间的协调。 (2)宏观把握能力 1)提高战略谋划能力。包括战略目标定位能力、战略措施与战略目标的协调能力。 2)提高战略全局能力。全局能力是战略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整体性、全局性是战略概念的基本特性。 3)提高战略预见能力。战略预见,也称为战略思维的前瞻能力。预见能力包括预见意识、预见方法、预见知识与经验等要素。 (3)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对一个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副职要提高决策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要科学。 2)程序要讲究。 3)矫正要及时。 |
说点什么...